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湞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育 教授
- 畢業院校:東南大學
- 代表作品:《中國傳統建築木作工具》
學習經歷,教學科研,教授課程,主要成果,學歷,最後畢業學校:,職稱,學科分類:,團隊,主要方向,
學習經歷
1991年6月於年瀋陽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獲學士學位。
1994年6月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
1998年6月於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2000年5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出站。
1994年6月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
1998年6月於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2000年5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出站。
教學科研
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編號50778125。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大課題的子題3項,編號分別為2008BAJ08B04-03,2006BAJ03A07-03-02,2006BAJ03A07-01-03,2009年以來完成省市及地方委託科研項目16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本。獲校級以上獎勵11項。主持完成古城、古鎮、古村落及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歷史建築保護與整治工程項目70餘項,特別是在負責江南水鄉烏鎮、西塘等的保護規劃與歷史建築整治實踐中卓有成效,深受信任和好評,並集體獲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傑出貢獻獎。
教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中外建築史;歷史環境史;保護現場實習;歷史建築形制與工藝;中外建築史(歷建)。
研究生課程:古典建築考察;中國營造法;中國古代建築技術與工藝專題;中國建築史。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中國傳統建築形制與工藝
出版著作:中國傳統建築木作工具
發表論文:古代建築實踐中木材的採運工藝(建築師2009-1)
發表論文:情境再生與景觀重塑—文化空間保護的方法探討(建築學報2007-5)
發表論文:福建連城培田古村落(城市規劃2005-8)
發表論文:浙江台州皤灘古鎮(城市規劃2005-7)
科學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不同地域特色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模式研究
科學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重點歷史建築可持續利用與綜合改造技術研究
科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傳統建築工藝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套用體系研究
出版著作:中國傳統建築木作工具
發表論文:古代建築實踐中木材的採運工藝(建築師2009-1)
發表論文:情境再生與景觀重塑—文化空間保護的方法探討(建築學報2007-5)
發表論文:福建連城培田古村落(城市規劃2005-8)
發表論文:浙江台州皤灘古鎮(城市規劃2005-7)
科學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不同地域特色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模式研究
科學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重點歷史建築可持續利用與綜合改造技術研究
科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傳統建築工藝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套用體系研究
學歷
博士
最後畢業學校:
東南大學
職稱
教授 (博導)
學科分類:
建築歷史與理論
團隊
A2-中國傳統建築
主要方向
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遺產保護 簡歷: 建築學專業本科,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向碩士,建築歷史與理論方向博士。 2000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出站後,留校任教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博士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建築歷史與理論的教學和科研,在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方面尤專,並注重建築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實踐方面以文物、歷史建築及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規劃和工程設計為特色。 主要的教學與科研成果: 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 “傳統建築工藝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套用體系研究”,編號50778125。 “鄉土建築保護實踐中低技術的方略、系統及套用研究”,編號51078277。 主持在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大課題的子題3項: “典型傳統特色村鎮住宅設計技術研究”,編號2008BAJ08B04-03; “歷史建築保護的傳統技術研究”, 編號2006BAJ03A07-03-02; “歷史建築價值評價模型研究”, 編號2006BAJ03A07-01-03; 主持並已完成省市及地方委託科研項目17項。 發表關於建築史學和遺產保護方面的學術論文40餘篇。 出版學術專著4本。 獲校級以上獎勵13項。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建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學術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副會長、理事。 主要設計實踐: 主持並完成古城/古鎮/古村落及歷史街區保護規劃、歷史建築保護與整治等工程項目90餘項。特別是在負責江南水鄉烏鎮、西塘、紹興、嘉興等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規劃與歷史建築整治實踐中卓有成效,深受信任和好評,並集體獲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傑出貢獻獎。 代表性項目有浙江烏鎮一期修真觀修復工程,訪盧閣重建工程,翰林第修復工程,財神灣及市河南岸景觀工程;浙江西塘西街修復工程、西園修復工程、塘東街修復工程、聖堂擴建工程、西入口工程;泉州西街保護整治工程;上海朱家角圓津禪院修復工程、珠浦電廠優秀歷史建築修復修復工程;嘉興梅灣(南門片)保護整治工程,月河歷史街區保護整治工程,蘆席匯歷史街區保護與修復工程;烏鎮西柵二期白蓮塔重建工程,烏將軍廟重建工程,昭明書館整治工程,浙直分署重建工程,關帝廟整治工程,遊客中心;浙江紹興書聖故里歷史街區一、二期保護整治工程;無錫市榮巷歷史街區保護整治及榮毅仁生平事跡陳列館;南京高淳武廟修復工程;黑龍江漠河觀音山北靈寺重建工程;上海三觀堂擴建工程;安徽池州府儒學修復工程;寧波慈谿鳴鶴古鎮歷史建築群修復工程;安徽滁州醉翁亭及琅琊墨苑文物保護修復工程;雲南馬龍縣景觀塔修建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