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生

李渤生

李渤生,研究員。1946年6月出生,江西永新人。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職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同時兼任WCPA/IUCN東亞地區常務委員會委員。東亞自然保護研究、監測與培訓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著述,野外工作,參加國際會議及所作學術報告,獲獎情況,參加研究課題概況,培養人才情況,

人物經歷

李渤生,江西永新人,1946年6月10日生於山東惠民1953-1965年就讀北京國小、北京三十五中和清華附中,1965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讀地球化學專業。1970年畢業後發派至河北沽源縣農村插隊鍛鍊,1972-1974年在張家口地區科技局和北京市宣武區環保辦公室工作,1974年調至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現為該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植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工作。1975-1990年曾多次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藏、青、川、滇、新等地的考察,足跡遍及中國西南和西北高山大川。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植物生態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旅遊的研究工作,特別在中國青藏高原的植被與自然保護研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曾50餘次赴青藏高原考察,6次深入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並於1998年率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考察隊一分隊成功完成了大峽谷的首次穿越任務。主持完成了“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中國西藏自治區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總體發展戰略及1990~2000年發展規劃”和“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制定。1993年由於在中國成功地組織了世界保護聯盟(IUCN)的第一次東亞地區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會議和建立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突出成績而被世界保護聯盟授予Fred.M.Packard國家公園勳章。
著述有30餘篇部,在工作之會撰寫過少許科普文章,鐘投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著述

⒈《西藏植被》,科學出版社,1988。負責第三章、第八章、第十章及第二章第二節、第十五章部分的編寫工作,總計七萬餘字。
李渤生
⒉中國高山植物,科學出版社。1982。編著及攝影者。
⒊《中國植被》,科學出版社,1980。參加初稿編寫工作。
⒋中國大地,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1。主要編著及攝影者。負責生態篇的編著。
⒌西藏高山冰緣植被的初步研究,植物學報,23⑵,1981。
⒍"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ubnival vegetation in Xizang."Geologo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C. &C.Joint printing Co.(h,k)lted. 1981.
⒎南迦巴瓦峰地區植被垂直帶譜,山地研究,2⑶,1984。
⒏南迦巴瓦峰地區植被水平地帶,山地研究,3⑷,1985。
⒐東喜馬拉雅南翼山地的半常綠闊葉林,植物學報,27⑶,1985。
⒑西藏的高山座墊植被,植物學報,27⑶,1985。
⒒西藏高原座墊植物的區系特點及其地理分布,山地研究,5⑴,1987。
⒓"Effects of snow Accumulation to the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Mt. Namjagbarw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vegetation,1986.
⒔西藏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基本類型與特徵,植物生態與地植物學叢書,6⑴,1982。(與王金亭合作)
⒕雅魯藏布江水汽通道初探,中國科學,1987,8。(與地理所楊逸疇,大氣所高登義合作)
⒖南迦巴瓦峰地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山地研究,3⑷,1985。(與地理所楊逸疇,南京大學彭補拙合作)
⒗"Vertic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Mt.Namjabarua Natural
Reserv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phytoecology,1989.
⒘中國半散放麋鹿生境植被及採食植物種類的研究,林業科學,27⑷,1991。(與林科院梁崇歧合作)
⒙"Steppe and desert eco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Qiangtang Plateau and It'sprotection""Chinese journal of the airdland research"New youk,1991。
⒚羌塘高原美馬錯自然保護區的初步評價,自然資源,4⑶,1989。
⒛中國自然保護地圖集"墨脫自然保護區圖"1:20萬,科學出版社,1989。
21."Alpine timberline of Tibet"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rest development in cold Climates",Iceland,1991。
22.青藏高原自然地圖集"墨脫植被圖"1:20萬,科學出版社,1993。
23."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初步評價",自然資源學報,Vol. 8,No.2,P97-104,科學出版社,1993。
24."南迦巴瓦峰地區生物"科學出版社,1995年,主編,50萬字。
26."南迦巴瓦峰地區自然地理"科學出版社,1995年,參加編寫,5萬字。
27."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總體發展戰略與1991-2000年規劃",1991,主編,15萬字。
28."Protected Area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 East Asia"主編,香港三聯出版社AJPC 3 publication,1996.
29."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總體規劃",1997,主編,35萬字。
30."中國高山花卉",1997,中國世界語出版社,與郎楷永、馮志丹合作。
31."華山極吸收光譜及葉綠素螢光特性的地理變異",植物學報,1997,39⑸:427-423,與唐禮俊等人合作。
32."川滇群體遺傳結構的初步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19⑵與李進等人合作。
33."不同海拔高度川滇高山櫟群體遺傳多樣性的變化",植物學報,1998,40⑻:761-767,與李進等人合作。
34."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總體規劃"主編 1999

野外工作

1975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隊對西藏南部及雅魯藏布江河源地區進行植被調查。
李渤生
1976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隊藏北分隊,首次對藏北羌塘高原無人區進行植被考察。
1979年:參加雲南騰衝進行的"780"航空遙感實驗。
1980年:在西藏墨脫地區進行植被考察。
1981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隊,對橫斷山南段植被進行考察。
1982-1983:參加中國科學院登山科學考察隊,對東喜馬拉雅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區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連續科學考察。
1983-1988年:參加中國已滅絕的珍稀動物~麋鹿的再引進國際合作項目。
1985年:參加美國高山研究所專家組對珠穆朗瑪峰兩側中國、尼泊爾區域進行的科學考察。
1986年:參加中國日本東北大學西藏學術考察隊,對川藏公路沿線及藏南和念青唐古拉山地區進行植被察。
1987年:對日本藏王山、富士山、穗高岳進行植被調查。
1987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隊,對新疆和西藏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地區植被進行考察。
1988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青藏隊,對西羌塘中、西崑侖山植被進行考察。
1988年:組織領導中美聯合考察隊,對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阿里的美馬錯核心進行科學考察。
1988年:參加美國高山研究所專家組對中國和尼泊爾的珠峰自然保護區和馬卡魯~巴隆自然保護區進行的科學考察。
1989年:組織領導中美聯合考察隊在新疆進行中美荒漠植被對比研究。
1989年:參加中法聯合考察隊,對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區進行科學考察。
1989年:作為中國西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專家組組長受尼泊爾方面邀請,赴尼泊爾馬卡魯~巴隆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
1990年:赴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等地進行中美荒漠植被對比研究的野外調查。
1990年:赴法對法國地中海沿岸和庇里牛斯山植被進行考察。
1990年:對西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1991年:對西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1991年:率隊對藏東南帕隆藏布下游谷地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進行考察。
1991年:赴冰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對冰島植被進行調查。
1992年:對廣西及海南等地區山地生態系統進行考察。
1993年:對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進行考察。
1993年:對挪威Tromso和Bergen地區山地生態系統進行考察。
1994年:對西藏東喜馬拉雅及中喜馬拉雅山地進行考察。
1994年:對尼泊爾薩迦瑪達國家公園進行考察。
1994年: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國家公園進行考察。
1995年:對秘魯安第斯山脈生態系統進行調查。
1995年:對西藏東喜馬拉雅地區再次進行考察。
1995年: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國家公園再次進行考察。
1995年:對澳大利亞Kosciusko山地國家公園進行調查。
1996年:對雲南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進行植被與生態旅遊資源進行調查。
1996年:第三次赴台灣對該地區的國家公園進行考察。
李渤生
1996年:對日本北海道地區的國家公園進行考察。
1996年:承擔UNDP項目,率中外聯合專家組為制定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總體規劃赴西藏珠峰保護區考察。
1996年:自然保護區赴雲南對昆明、大理的國家森林公園進行調查與評估。
1997年:赴法國考察其地中海沿岸及阿爾卑斯山植被與調查國家公園的管理情況。
1997年:赴澳大利亞NSW省的國家公園考察。
1998年:赴尼泊爾Chitwan和Annapurna國家公園考察。
1998年:春秋兩次赴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
1999年:赴緬甸對其北部葡萄(Putao)附近的邁立江流域進行考察。

參加國際會議及所作學術報告

⒈"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ubnical vegetation in Xizang"1980年參加北京"青藏高原國際學術科學討論會"所作。
2"Effects of snow Accumulation to the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Mt. Namjabarw
a"1986年參加"國際山地植被科學討論會"所作。
⒊"vertic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Mt. Namjagbarwa Natural Reserve."19
89年,參加北京"國際植物保護生態學科學討論會"所作。
⒋"中國植被分布的極向地帶性"1987年赴日本東北大學訪問,在日本東北大學植物園所作。
⒌"南迦巴瓦峰地區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1987年赴日本東北大學訪問,在東北大學生物學
教室所做。
⒍"崑崙?喀喇崑崙山脈生態系統特點與保護"參加法國巴黎"崑崙?喀喇崑崙90科學討論會"所做。
⒎"Alpine timberline of Tibet"1991年參加冰島舉行的"寒冷氣候條件下的森林發展"國際會議所做。
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與其保護",1992,參加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召開的"世界保護聯盟(IUCN)第四屆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會議"所做。
⒐"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與其保護",1992年在美國耶魯大學森林學院所做。
⒑"珠穆朗瑪峰的山地生態系統"1993年,參加在義大利召開的"人與山地國際國際會議"所做。
⒒"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特點與其保護"1994年在台灣大學與香港大學講學所做。
⒓"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1994年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參加"亞洲山區持續發展地區性會議"所做。
⒔"中國國家公園與保護區的跨界保護",1995年在澳大利亞參加"跨界保護國際會議"所做。
⒕"中國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特點與其保護",1997年在日本東京,參加WCPA/IUCN舉辦的"Asian Forum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會議所做。
⒖"中國自然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性與方法",1998年在韓國雪岳國家公園召開的"Ecotourism fo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in National Parks"國際研討會所做。
⒗"中國自然保護區的國際合作",1998年在尼泊爾召開的太平洋地區"Workshop on Col aborativ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國際研討會所做。
⒘"EA-3""collaboration program"東亞第三屆學術會議Sept,8-11. 1999 in Seoulof Korea
⒙"東西馬拉雅地區山地生態系統的特點與合作保護"1999年國際山地中心(ICMOD)
⒚"安第斯山與西馬拉雅生態系統與合作保護"1999年加德滿都。

獲獎情況

⒈參加國家重大課題"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研究"該課題36部專著為主的成果:
a.1986年中科院科學進步獎
b.1987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c.1989年陳家庚地球科學獎
本人為該課題主要參加者,並為36部專著之一西藏植被主要作者。
⒉1993年因西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籌建及其總體規劃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和成功組織東亞自然保護工作者舉辦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第一屆東亞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會議而被授與IUCN Fred. M. packard國家公園獎章。
3.1983年在中科院第二次野外工作會議上獲獎。
⒋1983年在中科院第二次野外工作會議上獲獎,先進個人。
⒌1998年率一分隊穿越雅魯藏布世界第一大峽谷科學探險考察獲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授與徐霞客榮譽獎。
⒍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津。

參加研究課題概況

1974-1976:中科院重大項目"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自然地理組成員
1978-1980:中科院、雲南省、昆明軍區重大項目"騰衝區域航空遙感套用技術"。騰衝植被遙感專題組成員。
1980-1983:中科院重大項目"橫斷山地區綜合科學考察"。自然地理組成員。
1982-1984:中科院重大項目"南迦巴瓦峰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生物組組長。
1987-1992:中科院重大項目"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地區綜合科學考察"。自然地理組成員。
1992-1996:國家科季"八五"攀登計畫項目(PD85-31-03-0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學的基礎研究",承擔第三專題"重點類型與區域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的第三專題"東喜馬拉雅山地森林保護和生態學研究"項目。
1992-1997:國家"八五"攀登計畫項目和中科院"八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Kj85-07-02B-6)"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與生態系統研究"第五課題"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資源、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第六專題"高原生物多樣性形成及其與周邊地區的關係"。
1989-1992:美國高山研究所與西藏林業廳"西藏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任中外聯合專家組組長、主編。
1996-1997: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中外聯合專家組組長、主編。
1998-1999:中科院重點科研項目"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1999:西藏林業廳"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寫組組長、主編。
1985-1992:國家環保局、北京市科委:"麋鹿重引進項目"。中外聯合專家組專家負責植被恢復項目
目前承擔的研究課題:
⒈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台灣海峽兩岸生物地理學格局和過程的研究"。(39830050)1999年
1月-2002年12月。第二負責人
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G1998040800)第三課題:"青藏高原現代表生過程及相互作用機理"子課題:"高原生物多樣性形成演變過程與機制"子專題負責人。1998-2002年

培養人才情況

1993年:康新,碩士,中科院地理所工作
1994年:唐禮俊,博士,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
1995年:黃明娟,碩士,美國
1996年:李進,碩士,美國
1997年:郭建平,碩士,美國攻讀博士
2000年:王崇傑,碩士,在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