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辛

李洪辛(1916~1994)

原名彭善寶,湖北天門人。1934年,畢業於武昌文學中學,並開始業餘創作,發表了一些散文、詩歌和小說。七七事變後,參加戰區學生移動劇團,後被編入抗敵演劇六隊,創作宣傳抗日的獨幕劇《父母兄弟》和《帳子裡》。1938年,任民族劇團團長,創作了多幕劇《家賊》和《死戀》。1940年10月,在新生劇團任導演,主持並導演了《保衛蘆溝橋》、《刑》和《寄生草》的演出。1941年11月後,在第三戲劇巡迴教育隊任副隊長、隊長和川康社會教育工作隊所屬的戲劇教育人員訓練班主任,曾組織演出《國家至上》、《群猴》等劇。解放戰爭時期,除在上海市文化運動委員會和《新夜報》短期任職外,主要從事創作。其作品,最具影響的首推長詩《王國的來客》和話劇《大涼山恩仇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洪辛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原名:彭善寶
建國後拍攝電影,影片評價,

建國後拍攝電影

歷任上海電影文學研究所編劇、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輯、上海市電影局編輯處責任編輯、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先後創作的電影劇本有:《兩家春》(1950)《有一家人家》(1951)《燎原》(與彭永輝合作,1961)《血碑》(集體創作、執筆1962)《景德鎮傳奇》(1964)《南昌起義》(與人合作,1980)《大澤龍蛇》(與彭永輝合作,1981)。

影片評價

兩家春》是一出富有生活氣息的輕喜劇,展示了土改後農村的新風貌;《燎原》取材於安源煤礦大罷工的真實歷史事件,劇本構思縝密,成功地塑造了劉少奇為原型的工人運動領導者雷煥覺的形象;劇本《南昌起義》,在結構上避免了一般組織戲劇矛盾的方法,而是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安排人物、揭示矛盾、展開情節,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這兩者的關係得到較好的統一,融史和劇為一體。影片作為向中國共產黨誕生70周年獻禮,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並獲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