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現任北京快樂京林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總裁;湖南廣播電視台北京事業部主任;湖南衛視目前在播節目《零點鋒雲》、《鋒尚之王》、《博物館奇妙夜》欄目總製片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泓荔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製片人
- 主要成就:《變形計》創始人
- 代表作品:城市語文、象形城市
- 身份:北京快樂京林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人物簡歷,從業經歷,創新曆程,
人物簡歷
1995年進入湖南電視台,歷任時政記者,論壇主筆,欄目製作人,資深文化節目策劃人。從業16年來,主導並參與大型論壇,直播節會,晚會節目策劃和製作,以創新力卓異著稱。曾為湖南衛視大型原創真人秀《變形計》創始人,日播資訊節目《播報多看點》製片人,原創文化節目《城市語文》、《象形城市》製片人。其中,《象形城市》、《零點鋒雲》等曾入圍2003、2008年《新周刊》電視榜,原創真人秀節目《變形計》拿下2007年亞洲電視節“最佳真實節目獎”。
從業經歷
1996年,李泓荔進入湖南經濟電視台,隨即在湖南經視開創了第一檔關注城市的人文精神,並持續關注城市生活的文化欄目――《城市晚風》,該節目以個性的人物經歷、另類的點評方式、生硬甚至反邏輯的影像、並不忠誠於時間跨度的紀錄手法,開始了最初的電視試驗,其另類和新奇讓人眼前一亮,別致的文化意味很快成為一種直接解讀當時城市文化的電視節目。
1999年底,李泓荔開創了個人生涯中最具理想精神的嚴肅文化類節目――《城市語文》,定位為“城市話療小區”,打出了“買賣的時空,交易的人事,城市在語言中生滅”的招牌。節目充斥著文化深度報導和文化批評,以先鋒的話語表達方式而引人懷念,同時,節目的不可讀問題也很突出,閱讀門檻高,甚至不迴避一些術語,讓觀點前行。
2002年底,李泓荔開創了湖南衛視城市文化地理節目——《象形城市》,一檔集文化、時尚、潮流於一體、具有人文趣味的城市潮流資訊周刊。節目口號為“留下城市裡讓人生還的美”。2003年底,《象形城市》入選“2003新周刊中國年度新銳榜”。
2004年底,她帶著新的班底,全台第一個通過了新方案,組建了《播報多看點》欄目,站在新聞資訊類節目創新第一線,她提出播報“潛主流”資訊,站在未來看現在,引導新生活方式的理念,並開始實驗各種可能性節目。
2005年3月,李泓荔策劃了大型文化傳播活動“春天漂流書”,提出“知識因傳播而美麗”的活動宣言,在第12個讀書日,邀請全國各界文化名流在中國圖書館舉行了盛大的“開漂”儀式,同時在全國10大城市建立流動圖書漂流架,提倡全民讀書活動。該活動反響熱烈,至今仍有很多城市機構延續這一創意,在本地提倡市民讀書活動。
2005年底,李泓荔被湖南廣電集團選送到英國深造,學習新的傳媒經驗,希望為湖南電視節目創新再立戰功。
2006年6月,李泓荔的英國深造結果出台,那就是“變形計”的實驗版本:在《播報多看點》時段內每天播出的“父子互換”,該片引發了強烈反響。湖南衛視毅然決定整合團隊,把它拿到晚上19:30黃金段,設計為一周四集連播的季播節目——《變形計》。首期《網變》播出了網癮少年魏程和青海孩子高占喜的互換,引發了全社會的積極討論。中宣部、公安部都專門打來表揚電話,湖南廣電專門為此頒發2006年一號宣傳嘉獎令。2007年,在新加坡亞洲電視節上,湖南衛視《變形計》獲得最佳真實電視節目獎,這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在此次亞洲電視節上獲獎的電視節目。
2007年下半年,李泓荔來到湖南衛視北京站。受文化心結的指引,還有切入當下生活製造影響力的考慮,她希望能做一檔中國最新潮的談話類真人秀節目,打通大眾和精英的壁壘,破除年輕人和中年人的代溝。節目希望給當下無法發聲的80、90後年輕人提供一個思想和話語平台,他們通過挑戰主流名人來展示自己的新時代主張。由此,產生了《零點鋒雲》這個節目的基本構想。2008年4月,湖南衛視原創高端文化節目《零點鋒雲》正式開播。
2009年,籌建北京快樂京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就任北京快樂京林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總裁。
2009年5月12日,由旗下《零點鋒雲》孵化的真實電影評論節目《電影鋒雲》在湖南衛視上星播出;該節目原名為《零點鋒雲·聯盟影評》,在2010年1月改名為《電影鋒雲》,節目由主持人串聯,電影消費代言人提出本周重點影片觀看後的思考和疑惑,現場多位影評人圍繞消費者觀點展開碰撞和闡述。在影評人選擇方面,節目推崇“電影鋒雲”概念:1、對中國電影說真話;2、在不能說真話的時候,絕不說假話;3、只為電影消費者代言。同時每周生成正在上映影片的“鋒雲影評人總評榜”,成為欄目的品牌標誌和品質保障,從而形成多元化的視角,引導電影消費。
2010年1月23日,由旗下《零點鋒雲》孵化的男性品味節目《鋒尚之王》在湖南衛視上星播出;節目獨具視角將現代社會最新最時尚的熱點話題推薦給觀眾,全新定位打造一個高品質的時尚、高端、引領潮流的全新節目,提出“男人新時尚”的全新概念。每期《鋒尚之王》都會邀請VIP時尚嘉賓,獨家分享嘉賓的生活、文化、時尚品位。展示現代社會潮流男性的生活經驗,引導更多男性擁有時尚、高品質生活。
2011年3月9日,帶隊原創的中國文物美劇之稱的文博真人秀節目《博物館奇妙夜》在湖南衛視上星播出。該節目引入“四人歷史偵探小組”概念,以博物館文物或歷史謎案作為主題,打破傳統演播室解說形式,用戲劇化的手法,通過“歷史偵探小組”四名成員在博物館文物或考古發現的信息,兵分兩路,追蹤現存的蛛絲馬跡,走訪事件發生地點,詢問相關人物,拜訪權威專家,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出假設、論證,最後終結歷史流言、揭秘歷史真相,呈現給觀眾的是一道情節緊密、人物形象飽滿的文博大餐。
創新曆程
《博物館奇妙夜》
2007年下半年,李泓荔剛到湖南衛視北京站,給台里交過一個方案就是文博類的節目,從她個人感情上來說,這是她當時最想做的節目,北京豐富獨到的文博資源太讓她迫不及待了。那時候《達文西密碼》正火著,所以方案也計畫採用偵破懸疑這種特別的講述方式。不過,後來台里最後選擇了先製作她交的另一個方案《零點鋒雲》,它的定位是談話節目,從拍攝周期等各方面都比較好操作。
2010年下半年,她的金牌拍檔王磊在全台創新方案徵集活動中,交了一頁紙方案,提交了《博物館奇妙夜》的IDEA,於是,大家火熱地投入了這一輪創新,光是一個創意是不夠的,《博物館奇妙夜》最難的執行理念在於“要保真”,因為是面向青少年教育,不能胡編亂造,必須有趣味有懸疑地講述真實的國寶故事,這樣就給拍攝周期、節目構架、生產流程都提出了巨大的難題,儘管如此,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根據央視索福瑞CSM25收視數據顯示,《博物館奇妙夜》2011年3月9日的“班簋真假之謎”首播收視份額高達7.15,全國同時段排名第2;3月16日第二期“光緒之死”收視份額再次飄紅達8.22,同時段排名全國第1。2011年3月23日,《博物館奇妙夜》收視份額竟然破10,達到10.85,排名全國第1。
《零點鋒雲》
最初李泓荔是想為深夜零點時段定做一個節目。當時中國電視台的零點時段基本是重播電視劇和電視購物節目。《零點鋒雲》呢,是苦苦思索後突然的結果,由於節目定位是“中國知識分子討論中國話題的公共平台”,致力於反映“一次圈內人有思想性、有趣味的聊天”,節目一度想叫“零點小‘說’”,“小”字比較低姿態,得意了半天,歐陽常林台長覺得不夠大氣,她就想突出“交鋒”感吧,負責任的知識分子都在思考這個時代真的問題,但誰能更有建設性,不止於批評指責,這就需要異見者的對話了。所以,零點,坐看思想鋒雲際會。
節目的形式相當簡單,每期節目邀請一位有思想性的嘉賓,然後讓他自己決定願意在本欄目獨家發表的觀點,同時邀請一位好友圍繞這一觀點展開相互說服,如無合適人選,則由欄目選配聊天對象,看誰能在30分鐘的時間內最大的影響到對方。簡單說就是:讓名人主體化,讓具有推動力的思想電視化。而這個節目最初的想法,其實是給名人開電視部落格,讓精英的新思想通過電視進入公共領域流通。但是,讓一個人對著電視獨白,很明顯會嚇跑觀眾,因為他不是脫口秀。所以,早在2008年,湖南衛視就出來了一檔貫徹部落格精神的談話節目,就是名人,或者叫社會精英這個階段有主動表達的欲望,編導才會聯繫錄製,有個異見者引導他(她)說出最新的思想心得,主動權在他們手中,但節目本身也絕不是個人的喉舌。
節目主要創新點在於:1、與以往談話節目不同,《零點鋒雲》不設訪談主持人,也就是不再引導話題,而是由嘉賓自發產生話題,以保證談話的原創性和真實性;2、節目在咖啡廳、荼館等公共場所進行錄製,打破了演播廳的常規,為部落格營造了輕鬆開放的聊天環境,同時也有思想公共傳播的理念,為節目催生更多的思想火花;3、首次在談話中設立遊戲規則,同時採用前期採訪、中途採訪和後期採訪等真人秀形式,為談話製造懸念,是的有真人秀元素的談話類節目;4、談話內容集中在各領域的新銳思想,保證原創或者是首次在電視上披露,重點是原創的價值,而不是趣味性和故事性;5、首次提出“青年思想沙龍”概念,延續文藝復興時期的沙龍概念,人數保證在2-5人左右,保證是圍繞青年話題或者保證有青年人參與,在電視上開闢一個為年輕人說話或者給年輕人話語權的平台。
《變形計》
2005年底,被廣電集團選送到英國深造的李泓荔,偶然遭遇的一個英國節目激發了她沉寂多年的思考。那是在倫敦EUSTON的旅館裡,她中途觀看到的一個節目。這是一個互換類真人秀節目——一個女清潔工和一個攝影模特互換,既有明星養成類節目的娛樂元素,又貫穿樸實的紀錄片風格。互換類真人秀,已經是英國最流行的節目形態之一,甚至有換妻這種挑戰倫理的版本。當時給她的最大震撼就是,階層互換已經是西方世界裡通行的“社會風景”,媒體的影響力重塑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電視台願意投資製作,觀眾願意追看的,都已不再是傳統“在場”類的電視節目,而已變成“干預”類的電視節目。
早在2003年,中國社科院就推出了社會各階層分析報告,震動了知識界思想界。中國近年來社會階層在分化,這不是從偶然性里撿回來的世界,而是真真切切就在身邊,無論是基於個人的生命經驗,還是基於學者、媒體等外來的評價總結,真相就是這樣。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千差萬別讓人群在細分中得到歸屬,它比現實社會更裸露逼真,更尖刻冷峻,它更多地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因為很多底層的面孔黯淡而生動。通過階層的互換和流動,能改善這樣的階層對立和分化么?其時,李泓荔就有嘗試這類互換類真人秀節目的想法。由於當時的節目性質所限,並沒有實現的機會。
在2006年上半年回國之後,李泓荔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所在的《播報多看點》平台,“新聞連續劇”成為可能,一定要採用真人秀的語言方式,這就出爐了”變形計”的基本電視理念——“主旋律真人秀”——“意義+互換”。於是,她開始和團隊創意骨幹孫吉軍、程剛、肖興瑞等開始商量,最先想找到重大的時事背景和新聞事件,在裡面尋找小人物,通過讓小人物互換這樣一個戲劇性的任務,折射出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大事件的“門內窗後”。比如,父親節讓父子互換,世界盃讓球迷和非球迷互換,青藏鐵路通車前夕,讓青藏鐵路工人家屬和藏民互換。6月,在《播報多看點》時段內每天播出的“父子互換”引發了強烈反響。這個節目用時段40分鐘的一大半講述了一個《我是我兒子的“兒子”》的奇怪故事。在街頭賣便宜服裝的老熊和還在上學的兒子小熊互換了身份,開始了為期7天的換位關係。他們必須扮演對方的角色進入生活。兒子開始賣服裝,父親開始上學,並引發了一系列事故,讓他們理解了彼此,也拉近了心靈。“父子互換”引發了強烈反響,播出後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國內諸多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專家給予高度評價。湖南台毅然決定整合團隊,把它拿到晚上19:30黃金段,設計為一周四集連播的季播節目---《變形計》。“變形”,原本被卡夫卡用作“異化”的意象,現在把它叫做“另類製造老百姓的故事,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的影像版”。首期《網變》播出了網癮少年魏程和青海孩子高占喜的互換,引發了全社會的積極討論,以變形計開始的”互換溝通”活動就這樣開始影響很多人的生活。
李泓荔表示,《完美釋放》創辦時就想“去專業化”。在國外,觸及到心理層面的節目往往是小眾傳播,或者在專業頻道播放。而作為芒果台的原創節目,就是提倡“快樂減壓”。李泓荔也表示,《完美釋放》是一個減壓節目,不是解壓節目。她說:“我們無法給你瞬間解除壓力,只能給你一個緩和的方式,通過某種生活的大智慧,讓你去慢慢地把它舒緩出來。我們的熱心幫客和主持人在現場僅僅是給你一個指點。”李泓荔透露,下周一晚上十點,節目將播出第一季的收官之作,節目組做了一些回訪,看看上過節目的嘉賓目前的生活狀態如何。
李泓荔還介紹了“四個門”的最初創意,她說:“最初的創意第一個門是‘發泄門’,就是有壓力的話,你就釋放出來。第二種是‘撫慰門’,事實上我們曾經想在門上放一個紅唇,發泄門就放一個拳頭,第三個門就是‘挑戰門’,挑戰自我,跟你有關係的,給你造成壓力的關係人在這個門後面藏著,第四個門就是一些意外,或者是說就像全國各地的減壓達人,他跟你一樣遭受同樣的壓力,他來跟你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