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求實

李求實

李求實(1903年—1931年),湖北武昌人。1903年出生於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家庭。從小跟著父親念書,國小畢業後越級考上武昌高等商業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武漢學生大示威遊行,積極投入惲代英創辦的利群書社的活動。參與組織領導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1925年與蕭楚女等一起組織河南書店,發行《中國青年》,擴大宣傳,並成立了"河南青年協社"。1927年在共青團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長。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工作,並擔任了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上海辦事處負責人。1931年在上海被捕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求實
  • 別名:名李國瑋,字北平,筆名李偉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夏區金口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 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家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文藝之路,參與革命,逮捕犧牲,

人物簡介

李求實(1903—1931),原名李國瑋,字北平,筆名李偉森,文人、報人、共產黨員。1903年8月生於江夏縣金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家庭。
李求實自幼喜愛文藝,早在1922年就在《晨報》、《民國日報》,發表譯作。他能文好詩,在河南工作時以詩文抒發革命情懷。
到年底又恢復為《上海報》。交通員先後被敵人捕去十多人,賣報人被捕有幾十人。報紙在夾縫中生存。同志們在他的領導下堅持出版到1930年8月。後來黨中央決定《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合併為《紅旗日報》,李求實主編《紅旗日報》的副刊《實話報》,還協助全國總工會創辦了《工人日報》。
李求實在辦《上海報》時,又翻譯了《動盪中的新俄農村》,還編輯了《俄國革命畫史》。在當時沒有新聞出版自由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刻印、藏匿銅版均有極大的困難,在他努力下,畫冊終於印成了,並巧妙地通過敵人的檢查,發行到工人之中。
1930年3月,左翼作家聯盟正式成立,李求實在成立大會上見到了魯迅先生,並聆聽了他那有名的講演。在對大會的新聞報導中,文委書記潘漢年為了保守黨的秘密,保護這些幹部的安全,把李求實等我黨重要幹部的名字一律刪去了。
1931年1月18日,李求實 在上海“東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於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
李求實

人物經歷

李求實1903年出生。湖北武昌人。原名李國瑋,乳名偉生,筆名李偉森,字北平。
1911年進入武昌高等國小。後考取高等商業專科學校。期間,參加揮代英等創辦的互助社。
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後,參加學生運動,後參加利群書社。
1920年初到黃破欄山正誼國小教書。9月隨悸代英到皖南宣城第四師範學校附讀。不久到湖北黃岡八斗灣竣新國小任教,以教師身份在農村進行社會改革的試驗。
1921年7月出席早期共產黨組織性質的共存社成立大會。同年秋隨惲代英到四川瀘州聯合師範學校附讀,改名李求實。同年取得武漢大學學籍,並創辦和主編《日日新聞》,以記者身份進行工運宣傳鼓動工作。同年起,在《晨報》、《民國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譯作,翻譯契訶夫等人的小說,並創作進步小說及劇本。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武漢主辦《日日新聞》。
1922年12月至1923年1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湖北臨時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3年參加領導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後到江西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作,任俱樂部文書股股長,並任安源共青團地委委員、宣傳科科長,負責宣傳、教育工作。
1923年8月到南京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923年冬調上海團中央工作,任《中國青年》編輯,並撰寫大量文章。
1924年7月至8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農工部代理主任。
1924年夏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4年10月至1925年1月任中共第四期旅莫支部委員會編輯委員會委員。
1925年1月至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主任。
1925年4月至1925年夏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中國班黨支部委員。
1925年夏回國,在上海團中央工作。同年秋調河南開封工作。
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豫陝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宣傳委員。同時在中州大學任教,參與組織河南書店,團結統一四個青年進步組織,成立河南青年協社。
1926年春回到上海,4月至7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傳部主任,並再次主持《中國青年》的編務。1926年8月調廣州任兩廣團委宣傳部部長。9月創辦並主編《少年先鋒》。
1927年1月經上海赴長沙,任湖南省團委書記。1927年4月赴武漢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出席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5月至7月當選為中國共青團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局常務委員、宣傳部部長。1927年5月之前任中國青年周刊主編。7月赴滬安排團中央機關由武漢轉移上海事宜。在上海期間,創辦並主編《飛沙》刊物。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和1928年7月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委員。
1927年8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同年8月至9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委員會負責人。9月調至廣州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南方局書記。因反對“左”傾盲動主義,1927年11月被共青團中央擴大會議取消共青團中央委員資格,受到留團察看半年的處分。同月回到上海,在革命文藝戰線上從事工作。
1928年夏處分撤銷,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工作,再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並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青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缺席當選為團中央委員。
1929年4月17日《上海報》創刊,李求實是主編,謝覺哉是編輯,秦怡君是交通員。報紙秘密印刷,公開出售。夏天,印刷廠被破壞,報紙改名為《天聲》、《晨光》、《瀘江》,繼續出版。
1930年2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委員。
1930年3月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5月至6月參加籌辦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擔任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8月《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報》合併,負責《紅旗日報》副刊《實話》。
1931年1月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所通過的決議提出反對意見,遭到黨內“左”傾路線打擊,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同月中旬因叛徒出賣被捕,月底被轉押至龍華警備區司令部看守所。
1931年2月7日犧牲於上海龍華。
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為其平反。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著有《革命歌集》、《小品文雜感集》等。

文藝之路

1903年8月,李求實生於武昌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家庭。武漢地處九省通衢,是水路交通要道。當時西方先進的文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紛紛傳入中國,從上海、北京傳到武漢。少年求實如饑似渴地學習先進文化。在《新青年》的影響下,他參加了惲代英領導的“互助社”的革命活。
隨著“五四”運動的壯大,求實看到了民眾的力量和中國的希望,立志要在實踐中改革社會。他積極投入惲代英創辦的利群書社的活動,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新生活促使求實決心與舊社會、舊禮教、舊家庭決裂。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求實留下一封長信,悄然出走,到黃陂縣木蘭川余家大灣正誼國小教書。
1922年求實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並在武漢主辦《日日新聞》。1924年的一個仲夏之夜,求實和吳華梓等幾個青年人遠赴蘇聯深造,到達莫斯科後,求實進入東方大學學習。求實在中國班擔任黨支部委員兼團支部書記。和羅亦農、王若飛、王一飛等同志領導中國班的工作。
李求實自幼喜愛文藝,早在1922年就在《晨報》、《民國日報》,發表譯作。他能文好詩,在河南工作時以詩文抒發革命情懷。1927年11月,求實從廣州回到上海。當時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他又受到錯誤的處分,但是革命意志沒有消沉,仍拿起筆從事革命文化工作。他從翻譯俄國文學入手,介紹蘇聯情況,踏踏實實地做工作,以推進中國的普羅文學運動。一年多的時間內,他譯了幾十萬字的進步書籍。同時他化名林偉同魯迅接觸,魯迅於1927年10月到達上海後,求實是共產黨內同魯迅接觸較早的一位。
1928年12月,求實一家搬到海寧里一棟房子裡,和謝覺哉合住,對外稱謝覺哉是求實的叔父。不久求實又有了兒子齊泰,生活清貧但是緊張而愉快。當時這個家實際是《上海報》機關。求實是主編,謝覺哉是編輯,秦怡君是交通員。1929年4月17日《上海報》創刊。報紙秘密印刷,公開出售。
夏天,印刷廠被破壞,報紙改名為《天聲》、《晨光》、《瀘江》,繼續出版。到年底又恢復為《上海報》。交通員先後被敵人捕去十多人,賣報人被捕有幾十人。報紙在夾縫中生存,同志們在求實領導下堅持出版到1930年8月。後來黨中央決定《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合併為《紅旗日報》。求實主編《紅旗日報》的副刊《實話報》,還協助全國總工會創辦了《工人日報》。求實在辦《上海報》時,又翻譯了《動盪中的新俄農村》,還編輯了《俄國革命畫史》。在當時沒有新聞出版自由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刻印、藏匿銅版均有極大的困難,在求實努力下,畫冊終於印成了,並巧妙地通過敵人的檢查,發行到工人之中。

參與革命

1919年“五四”運動時,李求實在惲代英的領導下,和同學們一起上街講演,宣傳抵制日貨,嚴懲賣國賊,散發傳單,鼓動商人罷市,並參加武漢學生大示威遊行。不久,積極投入惲代英創辦的利群書社的活動。到宣城四師後,他又在惲代英支持下,團結其他進步學生在校內組織“覺社”、“愛智社”、“互治學會”、“新少年社”等團體,閱讀《共產黨宣言》、《新青年》、《每周評論》、《白話書信》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和進步書刊。馬克思主義在宣城的傳播,特別是在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論戰中,促進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為中國共產黨宣城地方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惲代英、李求實以及後來肖楚女的影響下,宣城四師聚集了一批進步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宣城四師師生中,誕生了宣城最早的一批共產黨人。
由於惲代英、李求實等進步知識分子在宣城期間的一系列活動,觸犯了地方反動勢力的利益,他們處處排擠和攻擊惲代英,聯名打電報給安徽省反動當局,密告惲代英“組織黨羽、煽動學生、圖謀不軌、大逆不道”。反動當局聞訊後,令宣城縣政府逮捕惲代英。1921年6月,惲代英不得不離開和他朝夕相處大半年的學生。
1921年7月,李求實隨同惲代英一道返回湖北,與蕭楚女、林育南等在黃岡浚新國小成立共存社,當選為編印幹事。1922年,李求實回到武漢,主辦《日日新聞》,在該報上發表文章,揭露軍閥混戰的罪行,反映工人的疾苦,介紹工人運動的情況,進行鼓動、宣傳,有力地配合了武漢地區的工人運動。同年,李求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初,他參與組織領導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失敗後受湘鄂區委派遣到安源工作,擔任安源團地委委員,並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擔任文書股股長。同年8月,在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不久,被調到上海在團中央宣傳部工作,參加《中國青年》編輯工作。1924年夏,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在中國班擔任黨支部委員和團支部書記。“五卅運動”爆發後,李求實回國,在上海團中央工作了兩三個月,於1925年秋調到河南開封,擔任中共豫陝區委委員和豫陝團委書記,與蕭楚女等一起組織河南書店,發行《中國青年》,擴大宣傳。同時將“河南青年社”、“青年學社”等四個進步青年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河南青年協社”。
1926年初,經豫陝省委的安排,李求實調離河南,到廣州,擔任兩廣團區委宣傳部長,同蕭楚女等主編《少年先鋒》刊物。1927年1月,奉命調到湖南工作,任團委書記。同年4月,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後出席共青團的第四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長。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他到上海創辦《上海報》。後黨中央決定《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合併為《紅旗日報》。他常常自己寫社論、採訪、寫稿子、拍照片,還協助全國總工會創辦了《工人日報》。
1930年3月,李求實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積極培養工農通訊員、業餘作者。同年五六月間,在上海召開了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他擔任了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上海辦事處負責人。在此期間,他與惲代英、林育南、吳華梓等保持密切聯繫,經常在一起討論形勢,研究工作,對“左”的傾向在黨內抬頭深感憂慮,並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反對黨內“左”傾冒險主義路線。
1931年1月18日,李求實在上海“東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同年2月7日,與其他四位青年作家、共產黨人柔石、白莽等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於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只在《文藝新聞》上有一點隱約其辭的文章”。

逮捕犧牲

二七慘案後,遭軍閥政府通緝,奉命轉到安源工作,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安源地委委員、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文書股股長,主編《安源月刊》、《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罷工勝利紀念冊》等。1923年8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年底調上海團中央宣傳部工作,任《中國青年》編輯。這一時期,完成了《愛爾蘭獨立戰爭史》、《俄國農民與革命》等譯作。
1924年,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任中共支部委員和團支部書記。1925年“五卅”運動前夕歸國,在上海共青團中央工作,參與上海“五卅”運動中的青年領導工作,擔任《中國青年》編輯,曾發表《評胡適之的“新花樣”》一文。同年秋調開封任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豫陝區執行委員會書記。1926年春到廣州任共青團兩廣區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創辦並主編《少年先鋒》,並在《中國青年》連續發表《我們的功罪——斥醒獅派諸領袖》、《國家主義派的“實際行動”》等文章,反對國家主義派的言論。1927年1月,調長沙任共青團湖南區執行委員會書記。
1927年5月出席在武漢召開的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長。6月下旬,在政局急劇惡化的緊要關頭,出席共青團中央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團中央給中共中央的《政治意見書》,催促黨中央在國共合作中轉變一味退讓的路線。
七一五事變前夕,被派往上海安排共青團中央轉移,在上海創辦並主編《風沙》刊物。同年秋調廣州任共青團中央南方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回上海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黨報委員會工作,曾翻譯《朵恩退夫斯基夫人之日記及回想錄》、《十年來之俄羅斯》等蘇聯文學、政論著作,發表若干篇文學作品。1929年創辦並主編中共主辦的報紙《上海報》,次年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副刊《實話》。1930年3月,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幫助左翼作家深入工廠農村、建立工農通訊網、出版文藝作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標誌著李立三路線占據統治地位。 林育南再也不能容忍,除了繼續進言外,還和何孟雄、李求實等要求中共中央改選領導機構。 9月底,李立三的統治地位結束,後來被王明取代。 林育南和何孟雄、李求實等目睹王明比李立三有過之而無不及,決定分兩處召開會議商討解決。
11月17日,他和何孟雄等分別在漢口路東方旅社和天津路中山旅社集會時,幾乎同時被敵人逮捕。 事實證明,王明早就知道國民黨特務已在東方旅社布下網,早就知道他們隨時有被捕的危險。 當他們被捕的訊息傳來時,王明甚至幸災樂禍地說:“這是他們反黨反中央、搞分裂活動的必然結果,是咎由自取。”
1931年1月18日,李求實 在上海“東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於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1931年1月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所通過的決議提出反對意見,遭到王明等人的打擊,被扣上右派的帽子。1月18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2月7日與林育南等24人被秘密殺害於龍華。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為其平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