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明(中國重慶籍藝術家)

李毓明(中國重慶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毓明,男,1984 年出生於重慶市巫溪縣,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當代繪畫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毓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巫溪
  •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14日
  • 畢業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 職業:自由職業藝術家
  • 藝術風格:綜合材料繪畫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李毓明的臨古畫作,以融匯文人氣脈的古代山水意象為作品的“前文本”,鋪蓋在具有現代特性的隱喻之上,二者的並構,實現了以古代山水圖式符號詮釋先銳審美趣味。畫中層疊錯落的山,有著雲母鱗片一樣的澄亮的光澤,山體若涌動的雲,也似鬱積的浪,若有似無的藍、灰以及粉白對比鮮明的黯灰底色,營造了豐富的層次與感官上的衝擊。令人生髮出遐想與情感共鳴的仙境描繪,流蕩著神秘而且具古韻的中式畫風,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展現出純熟的油畫技法及使用綜合材料的靈活,是一系由西方浪漫主義與中國傳統山水畫風高妙融合的作品。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0年
山外山”---李毓明作品品鑑會,102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19年
回山--李毓明個展,山回藝術空間
廣州,中國
2016年
閬苑—李毓明個展 ,卓越藝術空間
北京,中國
2015年
李毓明個展Of woods and wonderland,Art+ shanghai畫廊
上海,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年
視覺劇場雙年展,許燎原博物館
成都,中國
藝術北京,Top holder頭號藏家
北京,中國
藝術廈門,成都D空間
廈門,中國
2019年
南京揚子當代藝博會 ,錦瑟畫廊
南京,中國
“植物的力量”聯合藝術展 ,蒔季植物美學館
昆明,中國
“學院之星”當代藝術展 ,保利藝術中心
青島,中國
“八月在宇”王+art gallery 收藏展 ,王+畫廊
深圳,中國
“燦爛七月2019”寶龍藝術大獎藝術家群展,寶龍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設計上海館、北京 2018,王+畫廊
2018年
互動的未來-----當代新銳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深圳318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深圳,中國
“南下”當代藝術邀請展,深圳318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藝術杭州,錦瑟畫廊
杭州,中國
廣交會 ,特想藝術中心
廣州,中國
藝術北京農展,hi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2017年
藝術麗江,hi藝術中心
麗江,中國
藝術南京,espoir畫廊
南京,中國
第六屆重慶市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對白”ESPOIR 跨年藝術家聯展 ,espoir畫廊
南京,中國
Art Central HK ,Art+shanghai gallery
香港,中國
2016年
藝術深圳,深圳318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深圳,中國
成都城市藝博會 ,espoir畫廊
成都,中國
2015年
藝術深圳,深圳318文化藝術投資有限公司
深圳,中國
黃桷坪青年藝術家提名展,102美術館
重慶,中國
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宋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2年
致青春--四川美院新銳油畫展,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中國
2011年
從這裡開始-中國學院青年藝術展,關山月美術館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紫氣東來》
李毓明
《紫氣東來》
120x150cm 布面油畫 2021年
《春江水暖》
李毓明
《春江水暖》
160x90-cm 布面油畫 2021年
《明月觀嵐圖 》
李毓明
《明月觀嵐圖  》
120x120cmx3聯 布面油畫 2021年
《竹石圖》
李毓明
《竹石圖》
120x80cmx2聯 布面油畫 2021年
《星光蓮湖圖》
李毓明
《星光蓮湖圖》
2019 布面油畫 80×120cm 2019
《觀嵐圖》
李毓明
《觀嵐圖》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山外山--藍》
李毓明
《山外山--藍》
120x15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蓬萊.瑞鶴》
李毓明
《蓬萊.瑞鶴》
200X80CM 布面綜合 2016.09
《春山閱江圖》
李毓明
《春山閱江圖》
480X80CM 布面油畫 2016.05

人物評價

方盛:
李毓明的作品是在古風圖式的對臨中,完成了視覺符號的當代轉換。 此種轉換在主題方面是通過借取古代山水的圖式符號來表達先銳的視覺趣味。其筆下的山水形貌雖取法宋元,貫以文人氣脈及造化意象,卻完全不是簡單的擬古面目。作品將歷時性的古代山水圖像的“前文本”與現代性符號隱喻並構在一起,延宕出豐富的意義空間。在表現方面,純熟的油畫技法及綜合材料的靈活使用促成了畫家近期作品較為統一的風格特徵,而裝置與多種介質的同構超越了單純的平面視域,不僅為經典文人圖像範式提示了新的觀看可能,同時也支撐起創作者本人探索視覺本體的觀念維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