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樺紀念集

李樺紀念集

《李樺紀念集》收集了李樺先生的知交故舊、門生弟子、家屬親人的緬懷文章,是全面認識李樺先生一生業績的重要資料。李樺,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等職。是中國現代重要的版畫家,為推動我國版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李樺紀念集
  • 作者:上海魯迅紀念館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867544, 7801867548
  • 外文名:Memorial to Li Hua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頁數:442頁
  • 開本:16
  • 品牌:東方出版中心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樺紀念集》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作者簡介

李樺,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等職。是中國現代重要的版畫家,為推動我國版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摘

我去蓮花井找李樺
劉侖
1935年夏一個清早,我去找李樺。事前,林紹侖同學告訴我,“到了中央公園,沿右牆邊過小馬路轉入去就是蓮花井後巷,李樺家住蓮花井松廬”。是的,蓮花井雖偶有經過,但還是陌生。走進去,原來是一條細長不很直的小巷。巷兩邊是大小不等的百姓平房,多以青磚瓦屋木門構成,引人戀看的是,有的門口裝上三道木門:第一道是比人高一點的矮腳門,門楣上邊雕了通花可以窺人;第二道是園木柵欄;然後才是厚厚的木門,可謂安全也。有的屋邊築有涼台,台邊一排疏欄是用石灣色瓷築建的,種著幾盆艷花,上面曬晾衣服,也會傳來幾聲鳥歌。進入巷口便看見不少人家在掃地和洗菜,有的老人在門口坐著竹椅喝茶吸菸,孩童們追逐玩耍……我走在青麻石的路上,聽到自己的腳步聲,覺得蓮花井美過我老家姚屋巷,它的風情使我頓覺安詳又溫暖。
到李樺家門口,卻看不見“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的牌子。我怕走錯了門,再看,沒錯。原來李樺的家就是版畫會,版畫會地址就在李樺的家。真是無形即有形,有家即有會了。我拍了幾下門,開門的女人說:“李樺不在家。”我頓時有點失落,便說:“明早再來,請李先生等等我吧!”
次日清晨,我見到李樺了。我們是市美的前後同學,從未謀面,他是老大哥。握手時,覺得他的手略粗而有力。他個子不高,臉色赤實,是廣東年青人的形象。他的舉止動態雖不那么瀟灑,但一聽他的語調,便覺得是有智慧有修養的人,使我願意與他結交為藝友!
李樺讓我坐在畫桌旁,阿姨端來一杯茶。這時,我便對李樺兄講述我的來意:“我叫劉侖,很想搞木刻,可是不懂,特來請教!我還想參加版畫會,未知夠不夠條件?!”我即打開帶來的幾張石刻畫擺在他面前請教。他仔細看了一遍,又翻了一下,問:“你怎樣想起刻石刻的?”我說:“1934年至1935年間,我在防城中學任教時,看了魯迅先生介紹在《文學》、《譯文》上刊登的版畫作品,引起我很大的興趣。這些版畫畫面對比強烈,構圖新穎,內容富於現實感和進步性,大大地打開我的藝術思路。比常見的描寫閒情逸緻、傷感頹廢的繪畫,給人的教益好得多。過去,我喜畫水彩寫生,少年時愛畫國畫,現在,很想搞版畫了。”
樺兄問:“你的石刻畫是怎樣刻的?”
我答:“我不懂得怎樣刻畫,很納悶!後來有位學生交了一塊石刻浮雕手工作業,看來近似我在市美畢業展那塊著色木雕。再看石質細軟,呈深青灰色,我想,把它打平來刻畫不就是石刻畫么?後來得知鳳凰山下有此石,我便時而扛幾塊回來,先粗打平石塊,再以細沙調水磨平,復用細沙紙或木賊草打光石面,便可刻畫了。一年多來,我刻了二十四塊石刻畫。”
我覺得李樺兄在靜心聽我的介紹,又再說:“挖石、扛石、打石、磨石、刻石、印石,滿頭大汗,有點像小搬運工、打石工,還兼印刷工和畫師的樣子。有的老師不知道我在於什麼。”樺兄微笑了一下說:“不要緊……”我又說:“我以傳統土法,請鐵匠打了兩把小平刀,兩把大小斜刀,便瞎刻起來了。以抄更紙把畫油印出來,擺滿房間,與學生們一起看得樂滋滋的!”
李樺看了我的石刻畫和聽介紹後說:“你自磨自刻,勇於嘗試,勤奮銳氣很難得!我們還年青,應照魯迅先生的教誨,路是走出來的,藝術之路也是一樣!我看,你的石刻中的暈刻是創新的刻法,你能吸取漢石刻的拓法來表現現實題材,距今尚未見到。但務必重視繪畫基礎,深入生活實際,把所感受的現實題材,創作成為版畫藝術作品,應走‘為人生而藝術’的道路。”
說到這裡,樺兄拿來幾冊《現代版畫》給我看,說是廣州版畫會的創研園地,其中也有日本版畫家交換的作品在裡面,每月出一期,一期五十本,全是手印的,每期都贈送魯迅先生,以求指導。我一接觸到《現代版畫》,心情異常激動!因為是原作,比之報刊上所登的畫更有感染力,而且採用中國土紙來裝訂成冊,構成了完整的藝術品,突出了民族民間的形式美,而畫作內容又是新的,很協調,我很喜愛!我問:“畫冊誰設計的?”李樺說:“是雕塑家鄭可設計的。”接著簡介了廣州版畫會的情況:版畫會成立於1934年,會員有唐英偉、胡其藻、劉憲、賴少其、潘業、陳仲剛、張在民等二十七人。唐英偉是市美中國畫系的,其他均是西洋畫系他的學生。
我問:“木刻怎樣刻的呢?”這是我拜訪李樺的目的之一。
李樺認真細緻地同我說:“什麼叫新興版畫?就是它是創作的,不是複製的。版畫包括木刻畫、石版畫、銅版畫等,還有獨幅版畫和其他材料製作的版畫。木刻畫所使用的材料,多是梨木、黃洋木、白果木……印色上有黑白的、套色的、油印的、水印的……有用抄更紙印、宣紙印和洋紙印的版畫。至於刻刀,除了平刀斜刀外,還有圓刀、三角刀、平口刀、排刀等等。”說罷,他拿來好些刻刀示範刻了一下,以對證作品中的刻法和效果。樺兄還告訴我去哪裡買竹殼,如何制印畫刷子;還告知我去買“德士古”木板,木質鬆軟好下刀。
時間已到11時多了,我充滿著喜悅的心情,期待以後再來請教。我抬頭,看見樺兄喪妻的遺容,又聽到阿姨與樺兄小女阿池在細語,還看見像羅漢般坐在廳旁的他的父親……頓覺一陣冷風吹進我的心中。但和樺兄握手告辭時,又感到樺兄是一個意志堅強、誠實進取的青年畫家。兩種感受交集在我心中,久久的、久久的激盪。
我搭車回惠州老家,印好五十張《河旁》石刻畫,又到蓮花井松廬會交給樺兄,參加《現代版畫》的出版。這樣,我就成“現代版畫研究”的成員了。

後記

今年是著名版畫家、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廣東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創辦人和主持人、魯迅版畫理論的實踐者之一李樺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了緬懷李樺先生的生平業績,弘揚李樺先生的精神,彰顯他的藝術成就,積累魯迅研究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史料,經過各方人士的努力,我們編輯出版了這本《李樺紀念集》,以表達我們對李樺先生的紀念、崇敬之情。
李樺先生1907年3月6日生於廣東番禺。1923年考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1930年赴日本學習繪畫。“九一八”事變後,回到廣州,任教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西畫系。翌年自學版畫,組織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並與魯迅通信。在魯迅先生直接指導下,他帶領現代版畫會的學生們努力實踐魯迅的版畫理念,創辦《現代版畫》、《木刻界》等木刻刊物,組織舉辦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為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以木刻為武器,從事抗敵宣傳活動。1947年,任教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創作了大量富有戰鬥性的作品。1949年後,創作了許多反映祖國建設,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等職。李樺先生是中國現代重要的版畫家,為推動我國版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樺一生敬仰魯迅先生,通過與魯迅通信,他深層次地理解和接受了魯迅的美術思想和精神滋養,之後他所創作的作品,精闢地繼承並發揚了魯迅為國為民的思想。正因為這一份因緣,李樺先生去世後,其夫人曾玉然女士將李樺先生生前所藏部分圖書、木刻作品捐贈給我館,我館在“朝華文庫”內設立了“李樺專庫”,為後人保存了這批珍貴研究資料。
1995年,在李樺先生仙逝一年後,他所任教的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以及他的一些故交和弟子,為了寄託對他的哀思,並反映他的成就、貢獻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合力編印了一本《李樺紀念集》內部發行。此書收集了李樺先生的知交故舊、門生弟子、家屬親人的緬懷文章,是全面認識李樺先生一生業績的重要資料。如今與李樺熟識、共事的很多師友,大多已經不在人世,而他們先前寫的文章仍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因而本書在編收新文章的同時,酌情收入了其中的部分文章,並對某些內容進行了削刪。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李樺先生的諸弟子、專家學者,以及李老夫人曾玉然女士和學生宋源文先生等的大力支持,中央美術學院也積極提供幫助,東方出版中心欣然接受本書的出版,編輯劉瓊女士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對此,我們謹一併致以誠摯的謝意!
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由於人事變動,資料散失,所收《李樺紀念集》中少數文章的作者至今尚未聯繫上,請相關作者見到本書後,與我們聯繫,以便溝通及致酬。
此書的編輯,使我們益發深感肩負各方的期望,雖然力求完整,臻於至善,但是限於水平及時間緊迫,難免掛一漏萬,尚希有識之士不吝指正。
上海魯迅紀念館
2007年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