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原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1922年3月出生於北安平縣。國小在南京學習,國中畢業於上海青年中學,高中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附屬中學。1941年於元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肄業。1942年在成都華西大學醫學院醫學本科學習,於1949年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於華西大學附屬大學醫院放射科工作(當時成都尚未解放),從師美國放射學家德玫瑰(Margrett E.Tucker)教授。1950年秋,李松年來到北京,經申請獲準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北大醫院(即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放射科工作,師從汪紹訓教授,與梁鐸教授,張益瑛、李果珍、蘭寶森醫師共同工作,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良師益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松年
  • 出生地:北安平縣
  • 出生日期:1922.3
  • 逝世日期:2004.8.17
  • 畢業院校:成都華西大學
  • 代表作品:《實用x射線攝影技術》
個人信息,成就及榮譽,其他信息,

個人信息

於1922年3月出生於北安平縣。國小在南京學習,國中畢業於上海青年中學,高中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附屬中學。1941年於元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肄業。1942年在成都華西大學醫學院醫學本科學習,於1949年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於華西大學附屬大學醫院放射科工作(當時成都尚未解放),從師美國放射學家德玫瑰(Margrett E.Tucker)教授。1950年秋,李松年來到北京,經申請獲準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北大醫院(即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放射科工作,師從汪紹訓教授,與梁鐸教授,張益瑛、李果珍、蘭寶森醫師共同工作,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良師益友。
於1954年晉升主治醫師及放射學講師,並開始協助當時是放射學會主任委員的汪紹訓教授處理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的一些具體工作,以及籌辦《中華放射學雜誌》的開創及出版。之後,李松年教授在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及北京市放射學會工作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團結放射學工作者、開展學術活動、普及和提高專業水平作出了很大貢獻。李松年教授擔任過許多雜誌的編委或顧問,特別是《中華放射學雜誌》,直至他重病纏身,仍在為雜誌審稿。他熱愛這本刊物,高度重視它的改革,相信它會辦成與歐美第一流刊物齊名的頂尖雜誌。

成就及榮譽

擔任放射科主任,從事行政管理工作近30年,重視幹部培養、教學與科研設備更新,在20世紀80年代安排我科主治醫師2/3以上人員通過各種渠道赴歐、美、日進修學習(一年以上)。併力主與中法學院和法國的里昂醫學中心建立起有獎學金的放射醫師培養渠道,經過一年以上的學習,可得到法國正式的相當我國的副教授證書;與美國維斯康星州立大學醫學中心放射科正式在北京簽訂姊妹科室關係協定,相約互相接受學術交流及醫師培訓(有獎學金)等,為健全科室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對在國內較早建立起介入性放射學室,開辦醫學影像學研究室有很大幫助。李松年教授除自己發表了約40餘篇論文外,還結合研究生培養工作,培養培養了6名碩士、8名博士。李松年教授一生為影像學的發展操心,努力編寫放射專業書籍與教材,為我國放射影像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早在50年代,李松年教授就根據自己的經驗縮寫了《實用x射線攝影技術》打破了當時放射專業無書讀的局面;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李教授與汪紹訓教授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在3~4年內陸續編寫出十冊教學與進修用的《放射診斷參考資料》,利用“內部發行”的方法提供給廣大放射醫學工作者,受到了業內人士的歡迎。李松年教授晚年潛心編譯專業書籍,直至去世的前一天還在編寫《現代全身CT診斷學》第二版的書稿。

其他信息

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於2004年8月17日逝世,享年82歲.
李松年教授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我國的放射醫學,為我國放射專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