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棻(1842年~1907年),二十二歲時,考取拔貢(即每十二年各府取二名,各縣取一名,貢入國子監學習的秀才)。次年,通過朝考,官內閣中書,充任玉碟館(修纂皇族族諾的專門機構)謄錄。積四年之勞,以知府分發湖南候補。候補期間,管理過督審局,提調過厘金局,才試署(代理)沅州府。接著調湖北襄陽府,改安陸府,升武昌府。以後逐級上升,先後做過廣東高廉欽兵備道的道員,陝西按察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最後做江西鐵路大臣。頭品頂戴,贈太子少保(俗稱宮保)。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有棻
- 別稱:薌垣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江西萍鄉
- 出生時間:1842年
- 去世時間:1907年
- 主要作品:《奏議.批牘》十卷、《臥雲草堂文存》,關於保甲、團練的著作等
- 主要成就:創辦《秦報》、兩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江西鐵路等
李有棻器宇英毅,少有大志,初受李有棠的影響,講求經世之學,通訓詁,習宋儒程、朱之書,精研義理,博搜掌故,以資印證。尤以能文,名噪一時。在京服官,接交海內外英俊,探索治國治民之長策,其議論丰采,往往傾動京師。
李有棻洞明世事,才幹練達。他在湖南候補時,巡撫派他管理督審局。局中積壓下來的案卷有如山積。他一到,就一一審閱,然後先就其中大案.要案,分辨真偽,查核實情;作出決斷後,杜絕關說,嚴懲豪強,伸雪冤屈。每一判出,就是有經驗的吏員也都佩服。不久, 案卷空了,牢獄也空了。巡撫了解了他的才能,又派他提調厘金局,這又是一個難剃的頭。他到局不久就摸清了癥結之所在,原來在這個局內,紳權過重了,紳重則民輕,一切積弊皆由此而生。厘金局本是向人民徵收商業稅的機構,應該是盈利很大的,可是這裡卻年年虧欠很大。於是他為委員和士紳劃清權責,士紳專管款項的收發,委員則專管監督和考查士紳,這么一來,委員和士紳便不再頭足倒置了。在此基礎上,再釐訂章程,剔除弊端。實行後,上下稱便,盈利很大,四年中總共上繳了白銀近百萬兩。取得了這些成績,上官知道了他的才於,即派他試守沅州。沅州風氣閉塞,民風強悍,號稱難治。李有棻到任後,了解了最嚴重的問題有二,一是用小錢,二是打械鬥。於是他嚴禁私鑄銅錢(即小錢),聚眾械鬥。又公布發展生產,提倡教育的作法,命令所屬各縣堅決執行。更在府署前掛一面銅鑼,允許隨便什麼人來敲鑼投訴,鑼聲一響,他就立即升堂,當堂作出判決。只幾個月,沅州便治好了。
總督調他去湖北襄陽府正式做知府。走到半路,又檄調他去安陸府。因為安陸正在修築長達數百里的河堤,關係溳水兩岸各州縣的利害甚巨,而官吏侵漁,與民眾以及彼此之間發生激烈衝突,前任知府由於處理不當,已經得罪免去,故調他前去處置。他立即在沿途微服訪問,盡知劣紳惡吏狼狽為奸的情狀,一上任就嚴懲一批首惡;又選正派的士紳分段管理,責以三汛防守,冬夏加高培厚堤基,並免除了各縣的畝捐。於是幾十年的積弊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便得到了清掃。
李有棻清廉自守,關心民瘼。
由於他處置安陸修堤得當,上級隨又升他為武昌首府的知府。武昌既是湖北省會,又當四方的衝要。全省的大官,上自總督,下至道員,都擠在這裡,京中及各省的達官貴人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都願在此勾留幾天。光是應付這兩種人便會開得精力交瘁,甚至搞得焦頭爛額。李有棻卻應付得既周到又得體,而且還有餘裕來從容處理府內的公事。
武昌是長江中游的樞紐,過往商船極多,一向設有船關,徵收稅金。除明確規定者外,還由總督及知府兩衙門額外徵收,而且額外徵收的稅款還超過規定徵收的幾倍。這些錢本來都須解歸官庫,知府衙門規定每年要解庫白銀二萬兩。可是兩衙門的官吏卻私分了大部分的稅金,以致每年都要虧欠很多。李有棻不計私利,毅然裁撤了知府衙門的附加稅金,每年不下十萬兩,而且規定解庫的稅金二萬兩,則既不裁,還有超出。這么一來,不但商民大悅,頌聲四起,而且上官也頗為高興。
光緒十三年(1887),湖北大水,繼又大早,災區遍及二十多個州縣。督、撫命李有棻總管救災事宜。他認為此事要收到實效,首先必須使州縣官得人,但他又沒有任免州縣官的權力,確實難辦。他對州縣官作了一番調查後,決定:對有德無才的州縣官,加派一個有才的人做助手;對有才無德的,則加派一個有德的人做助手,對極少數無德又無才的,他就呈請上級另派賢能的人代替。州縣官的問題解決了,他對具體的帳濟事務,或設廠施粥,或普發帳款,或以工代帳……,他都不作牽制,由各州縣視具體情況實施。他只在一定時間內,親自或派得力人員前去檢查效果。結果,災民都普遍反映均沾了實惠。正在這時,蘄水縣有個姓何的家族同別一家族因一起訴訟而發生械鬥,雙方的民眾越聚越多,互相燒殺,不可制止。武昌城內大設粥廠,雙方又各派人前來拉攏和誘勸民眾,一時人心洶洶。有的官員主張撤銷粥廠,派兵前去彈壓。李有棻極言其不可,撤銷粥廠,則所有災民一定都去參加一方,變亂將不可收拾;事態是由涉訟引起的,派兵去彈壓,一定會更加激起民眾忿怒。不如派一大員去公平斷案,消除事態的起因,則可平息變亂於無形。督、撫同意了李有棻的意見,並派他前去全權處置。他一到蘄水就公開宣告,由雙方各推出代表申述爭執情由,憑他公開判斷。至於已經發生了的械鬥,則雙方都可免予追究;若今後再發生械鬥,則定予嚴懲不貸。這樣,這起原可引爆為大變亂的事故,不到十天就妥善解決了。
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是個著名的洋務派。他因辦鐵路,急需設廠煉鋼,選定武昌的鮎魚套作廠址。鮎魚套是湯湖通長江的唯一出入口,夏季受四鄉的水成湖,人民就在湖中打魚;水落之後,露出土地,人民就在地上種麥。這是鮎魚套人民的聚寶盆。一經設廠,就須盡排湖水,堵塞出入長江的口子,再也無魚可捕;廠房及其附屬建築,占地很廣,再無餘地耕種。聚寶盆就將變成討飯碗,人民怎么肯答應呢?他們迭次派人呈稟,懇請另擇廠址,但是大小官員無人敢轉呈張之洞。只有李有棻敢在張之洞面前為人民說話,無如張之洞一句也聽不進去,反派兵去拆橋堵口。於是群情忿激,眼看就要激成大變亂。此時,李有棻正式上書給張之洞,充分分析利弊,請準另擇廠址,言辭既剴切又誠懇,終於得到了張的首肯。
平時李有棻在府署前置一木櫃,鼓勵士民投書其中,揭發奸宄,議論政事,自己及時斟酌施行。他在武昌府八年,所屬官吏變得廉潔了,士子變得好學了,人民得到了養育和保護,商旅謳歌其能體恤艱難,眾口一詞,呼之為“李青天”。
李有棻官做大了時,尤其關心國計民生。
廣東高廉欽(高州、廉州包括了整個雷州半島,在北部灣的東面,欽州在北部灣的北面,今隸廣西,西與越南接壤。)兵備道,海岸線長達千餘里,兵力卻十分單薄。時值中日“甲午(1894)之戰”,朝廷要求南北所有海岸一體設防。李有榮不敢怠忽,立命沿海各城及衝要之地各練民團一營,共練團三十營,平時分散操練,戰時統一作戰。所需軍餉並不很多,但國防總算有了保障。
李有棻在陝西時,創辦了《秦報》,著眼於啟發民智。
李有棻到江寧不久,兩江總督劉坤一病死,朝廷著他護理總督。雖是臨時代理,但他對於邦交、國計,以及國家的財政、吏治、民生等大事,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江寧時,創辦了“三江(後改兩江)師範學堂”(既後來的南京大學),著眼於造就人才。這都是目光遠大,利及百世的大計。
1906年李有棻在家居住兩年。碰到江西準備大修鐵路,朝廷命他為江西鐵路大臣。鐵路動工之後,他親赴九江工地督工,卻不幸在鄱陽湖遇難。之後,郵傳部奏明派令有棻的副手陳三立為名譽總理,劉 祺為主持總理,劉景熙為坐辦總理,繼續主持鐵路建設事務。1916年6月,長128.35公里的南潯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運營。
李有棻30餘年的官宦生涯,歷京、湘、鄂、粵、陝、寧、贛諸地,各處任上,盡忠職守,同人稱他“品端望重,處事精詳”,“湛深經術,富有才略。以清廉勤慎居官,以精明幹練處事”。遇難之後,《江西同鄉紳士公呈》評價他“到差以來,苦心孤詣,聯合群情,竭力籌度”,“操行清介,才猷卓越”。江西巡撫瑞澄稱他“督辦江西鐵路,頻年經營,不辭勞瘁”,“經理規劃精詳”。稱他“素以廉乾著稱,近來辦理江西鐵路,籌劃經營,殫竭心力”。朝廷諭旨稱他“由中書外擢監司,護江督護陝撫,宦績所至,克著循事”“督辦江西鐵路事宜,自任事以來,措置裕如,乃躬赴工次,遽遭沉默,電聞之餘,悼惜曷已。前已有旨,著照一品大員歿(mo)於王事例,從優議恤。今特加恩,著追贈太子少保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