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潤(1928---2012),生於東李村,1946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離休後家居西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月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東李村
- 出生日期:1928年
- 逝世日期:2012年10月7日
- 職業:中國人民解放軍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肖像,簡介,履歷,社會評價,
人物肖像
簡介
他勤奮好學,曾就讀於本鄉私塾本縣本縣文廟國小、青州師範、渤海三中高中、渤海公學和渤海軍校,但他擁有的知識多半來源於自學,離休後仍堅持看書學習,生活充實,注重晚節,自覺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他革命意志堅強,經過戰爭考驗,工作積極認真.他先後在渤海軍區、渤海縱隊、三十三軍、上海警備區、軍委公安部隊任戰士、班長、報導員、記者、編輯;在總參警備部、中央公安部、第二炮兵任秘書、研究員、科長;在新疆軍區、烏魯木齊軍區任秘書長、宣傳部長;在蘭州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正軍職).在黨內先後任支委、支書、總支書記、大軍區政治部黨委委員和副書記,大軍區黨委委員.參加過南渡黃河戰役、壽光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廣清戰役、上海戰役等.廣清戰役中,與另外兩位同志一起俘敵13名.榮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一次,當選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一次,並多次獲獎。 他愛好文藝,熱心業餘創作,已出版和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小說集《邊防紀事》,散文集《邊塞古今》、《陶齋文集》、《過客屐痕》、《書山攀登路》、《書苑拾荒》,小說《一網打盡》、《在邊遠的山村里》、《禿鷹崖擒匪記》、《金色的盾牌》、《溫床上的黴菌》,詩集《竹下短笛》、《虎竹龍沙》等。
他革命意志堅強,經過戰爭考驗,工作積極認真.他先後在渤海軍區、渤海縱隊、三十三軍、上海警備區、軍委公安部隊任戰士、班長、報導員、記者、編輯;在總參警備部、中央公安部、第二炮兵任秘書、研究員、科長;在新疆軍區、烏魯木齊軍區任秘書長、宣傳部長;在蘭州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正軍職).在黨內先後任支委、支書、總支書記、大軍區政治部黨委委員和副書記,大軍區黨委委員.參加過南渡黃河戰役、壽光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廣清戰役、上海戰役等.廣清戰役中,與另外兩位同志一起俘敵13名.榮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一次,當選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一次,並多次獲獎。 他愛好文藝,熱心業餘創作,已出版和發表的主要著作有小說集《邊防紀事》,散文集《邊塞古今》、《陶齋文集》、《過客屐痕》、《書山攀登路》、《書苑拾荒》,小說《一網打盡》、《在邊遠的山村里》、《禿鷹崖擒匪記》、《金色的盾牌》、《溫床上的黴菌》,詩集《竹下短笛》、《虎竹龍沙》等。
履歷
李月潤,原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28年5月出生於山東省廣饒縣,幼年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後就讀於本縣文廟國小、青州師範、渤海三中高中、渤海公學和渤海軍校。1946年9月參軍,先後在渤海軍區、渤海縱隊、三十三軍、淞滬警備區、軍委公安軍、總參警備部、中央公安部、第二炮兵、烏魯木齊軍區、蘭州軍區工作。歷任戰士、班長、報導員、記者、編輯、科長、秘書長、宣傳部長、副主任等職。主要著作有小說集《邊防紀事》,散文集《邊塞古今》、《陶齋文集》、《過客屐痕》、《書山攀登路》、《書苑拾荒》,小說《一網打盡》、《在邊遠的山村里》、《禿鷹崖擒匪記》、《金色的盾牌》、《溫床上的黴菌》,詩集《竹下短笛》、《虎竹龍沙》等。上述著作均為國家圖書館收藏。
正軍職離休幹部李月潤同志,因病於2012年10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5歲。
社會評價
高逸瀟灑著華章
——訪蘭州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李月潤將軍
文/羅高倉 蒲 虹 周德峰
——訪蘭州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李月潤將軍
文/羅高倉 蒲 虹 周德峰
讀書何須讓年少,白首興味如酒陳。詩海夜遊拾珠貝,史山晨度采鈺琳。凌虛望月皓千里,臨水觀魚辨二心。攻守堅白真天語,面揖古賢入微醺。這是蘭州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李月潤離休後寫的一首讀書詩,真實地反映他的心跡和壯志。一個冬日的上午,我們迎著凜冽的朔風,拜見了這位曾經在文壇叱吒風雲的老將軍,有幸親耳聆聽其教誨,目睹和領悟其儒將風範。
揮毫染翰潤晚霞
走進西安市翠華南路新疆軍區第一干休所的一幢二層小樓,臉色紅潤,精神矍鑠的李老把我們迎進他的書房,房間整齊的書櫥里擺滿了足有幾千冊的圖書,說明主人是一位飽學之士。我們問為什麼將書房起名為陶齋?絲毫看不出有近八旬的李老興致勃勃地說,我欽佩陶靖節即陶淵明先生的為人,不慕榮利則其樂陶陶,故將書房起名為陶齋。
走進西安市翠華南路新疆軍區第一干休所的一幢二層小樓,臉色紅潤,精神矍鑠的李老把我們迎進他的書房,房間整齊的書櫥里擺滿了足有幾千冊的圖書,說明主人是一位飽學之士。我們問為什麼將書房起名為陶齋?絲毫看不出有近八旬的李老興致勃勃地說,我欽佩陶靖節即陶淵明先生的為人,不慕榮利則其樂陶陶,故將書房起名為陶齋。
應我們之邀,李老拿出他離休後所出的三本書送給我們,《陶齋文集》、《過客屐痕》、《虎竹龍沙》,捧著這油墨飄香的新書,心裡頓覺沉甸甸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李老解釋說,《邊塞古今》是20多年前他在擔任新疆軍區宣傳部長期間,作為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0周年獻禮的圖書,只剩下最後兩本不能相送了。現在正在趕寫第5本書,他指著書桌上高高的書稿說,這部書名曰《書山攀登錄》,準備撰寫古今中外幾百部精品書的讀後感,從2005年4月開始著手寫,擬寫30萬字,現在已經完成26萬餘字。老將軍告訴我們,寫這部書有三大難點,一是全集的讀後感難寫。例如寫《莎士比亞全集》、《魯迅全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當時讀這些全集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現在回過頭來寫讀後感,還得將這些全集從頭至尾讀上一至二遍。將軍還說讀魯迅全集是趙樹理先生1956年告訴他的,趙老說理解一個大家光靠看一兩部選集是不夠的,要讀就要讀全集,以便系統學習理解其精神實質。第二難寫的是佛學的讀後感。李老說文革前中共中央一個紅頭檔案,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的重要批示,大意說中國研究佛學的人太少,不懂唯心論就不會懂唯物論。佛學很大程度上屬於唯心論。從那時起李老就開始研讀一些佛學書籍。在蘭州軍區任副主任期間遇到一位老僧,正聯繫他寫的佛學出版事宜,兩人為此專門作過一些探討老僧說,佛學和學佛是兩回事,我們皈依佛教是學佛,你們研究學問是佛學。毛主席說的是研究佛學。第三難寫的是讀毛主席書的讀後感。將軍說這一輩子他讀了近70年的書,這輩子讀得最多的是毛主席的書。毛主席的書看起來通俗易懂,但真正領會其精神實質並沒有那么容易。中國大文學家胡適當年對青年毛澤東發表在《湘江評論》上的“民眾大聯合”一文大加讚賞。毛主席也曾尊稱胡適為老師。世界上好多事情錯綜複雜,不是那么一兩句話就能簡單下結論的。
聽著李老侃侃而談,我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一位共和國的老軍人,離開領導崗位近20年,還在那裡苦苦求索、勤奮筆耕,為自己人生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財富。這可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文稿啊,而是老將軍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為祖國為人民捧出的一顆滾燙的心啊!他的晚霞光照大地,永留人間。
飽蘸風華繪屐痕
“獲悉《邊塞古今》將由長城出版社出版,非常高興。作者月潤同志少年從戎,壯歲戌邊,以其革命軍人的歷史責任感,飽滿的愛國熱情,簡潔的文字,從古到今,縱橫議論,勾勒出一幅幅戌邊圖景,使數千年來神秘而又雄壯、艱險而又光榮的戌邊事業,再現於讀者面前。以戰士情懷、敘戌邊情懷,其拳拳之心溢於言表”。這是蘭州軍區原政委李宣化中將為李老出的《邊塞古今》一書所作的序,我們摘取其中的一段。從這裡即可看出李宣化對才華橫溢的李月潤的欽佩和褒獎,更是代表組織和人民對他的高度評價和讚揚。
李老1928年5月出生於山東勃海之濱廣饒縣鄉村的一個書香門弟之家,祖父系前清秀才,父親金甫公博學多才,後來因當時政府腐敗報國無門而改學中醫,他母親愛讀傳統小說,兩個姐姐也愛讀現代小說。受家庭濃厚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薰陶,他從小就喜歡上了文藝,課餘之暇他如饑似渴地讀文藝書籍,從國內到國外的文學名著,只要能借到他就拚命閱覽,象蜜蜂采蜜那樣,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他的悟性很好,有時靈感來了,他就寫下來,在16歲讀青州師範時,發表了第一篇5000多字的小說《松的奮鬥》,這篇文章被當時我黨派到學校搞學運的地下黨員孫發佳作為青年學生傾向抗日的事例報告了渤海區黨委。他在上高中、渤海公學、勃海軍校時,又陸續發表過一些小說和詩文。1946年參軍後,曾經在《前鋒報》、《進軍報》、《公安建設報》當過記者和編輯,後來他從上海調到北京。尤其是1956年初春,28歲的他作為年輕的解放軍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全國第一次青年文學創作者代表會議,歷時一個月,他結識了軍內包括徐懷中、王願堅、梁信、陸柱國、韓笑等在內的知名作家,親耳聆聽了劉少奇、周恩來、周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報告,聆聽了全國著名作家茅盾、老舍、艾青、李季等的講課輔導,還有趙樹理、孫黎等作家的經驗介紹。這次大會給他莫大的鼓舞和激勵,他決心在這裡揚帆遠航,大幹一場。回到部隊後,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創作和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就在他向文學高峰攀登、一發而不可收的時候,一場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1957年7月《解放軍文藝》發表他的小說“溫床上的黴菌”,當時他和包括徐懷中、王願堅、丁芒等人的作品進行了無情批判。後來文革開始,他不願出賣自己的靈魂揭發領導的所謂罪行等原因,從北京調到了新疆。經歷了這場刻骨銘心的重大打擊之後,他決心洗手不再搞文藝創作了。但他心裡迷茫,為人民寫作有什麼錯?
歷史是無情而又公正的,文藝的春天又回到了中國大地。1979年11月2日,《解放軍文藝》、《解放軍報》同時刊登“關於落實作品的政策公告”,為李月潤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平反,恢復名譽,推翻強加在他們頭上的各種罪狀和不實之詞。李月潤的“溫床上的黴菌”作為1957年的代表作選入作為軍隊紀念建國30周年的《小說選》出版發行。李老重新拿起筆來,為老首長總參警備部部長李天煥寫了一本回憶錄《氣壯山河》,協助老戰友郎毅為老首長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程世才寫了一本回憶錄《悲壯的歷程》。李老在新疆邊防工作期間,不顧公務繁忙還忙裡偷閒,抓緊點滴休息時間,開始以《戌樓雜記》為主題撰寫了一些散文、小說、詩歌等文章,發表在報刊雜誌上。
古人云,平生能著幾兩屐。也就是說人這一輩子能穿幾雙鞋?屐痕就是腳印。李老在這大半生中,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閒暇之餘走一條扎紮實實的文學創作之路,路雖然艱難曲折,但他走出的腳印是堅實的也是輝煌的。
陶齋珍饈人景仰
老來端合居長安,戎馬平生亦等閒;倦鶴歸巢圓昔夢,金刀脫手易舊冠。鋤理庭院栽胡豆,筆對兒孫書新篇;奇文初讀消永夜,敝裘再補御曉寒。低吟不求驚人語,靜坐只參入世禪;時登雁塔瞻故國,偶臨渭水垂釣竿。花落從無傷春意,客至猶有貰酒錢。海未揚波鼙鼓靜,何需挑燈看征衫。1988年秋,李老花甲之年達到以服役最高年齡而光榮離休,這是他定居於西安市不久寫下的一首詩。將軍解甲休息,依然寶刀不老、銳氣不減,鬥志不退,他下決心再寫10年才罷筆頤養天年。他常常激情煥發靈感頻來,信手拈來為國內外報刊雜誌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受到讚揚。期間他還參與了撰寫《李天煥傳》,1993年開始撰寫整理30多萬字的《過客屐痕》,後又收集整理30多萬字的《陶齋文集》,詩詞集《虎竹龍沙》,他早把只寫10年寫到70歲就罷筆的話拋到九霄雲外,越寫興趣越大、越寫越收不住筆,他的30多萬字的第5本書《書山攀登錄》至2007年2月5日已完成初稿。他在“青山夕照“一文里寫道,人生苦短而耗費的光陰太多,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們應急起直追,稍補缺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召喚,生命不息當奮鬥不止。學識淵博的李老,如今的作品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幾年盡善盡美的程度,我們期待他多留珍饈佳肴於後人。
臨離陶齋,我們請教李老如何寫文章,有什麼經驗留予後輩。在我們再三懇求下,他談了四點。一是多讀書做到博約精。博就是多讀,曾國藩曾說,書籍之浩浩若江海然,非一人所能飲盡。約就是有選擇地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精就是精品多讀幾遍,從中悟出道理來。二是多寫多練勤用功。坐而論道不如起來行。人不能懶惰,李老深有體會地說,業餘創作是很苦的,一個短篇下來,往往熬得面黃肌瘦。攬鏡自照峭然若鬼。梅花香自苦寒來,天上不會掉餡餅。三是多積累,資料勤剪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老拿出他離休後出的家庭內部刊物《閒瓶》,一個時期出一期,好的資料剪下來大家受益,家裡成員搶著看,現在已出254期,還打算繼續出下去。他這一輩子堅持寫讀書筆記,取名為“學海掬蠡”,已經有好幾十本。現在搞創作就得益於這些原始資料。四是多商量多修改追求精品。文章不厭百回改。每次文章寫出來後不要急於出手不要急於發表,要放一段。等頭腦冷靜下來自己同自己多商量商量,多斟酌斟酌,多問幾個為什麼,多一點自以為非少一點自以為是。多徵求一下家裡人、親戚朋友的意見,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要追求作品的高水準高質量,不要輕易草率就拿出去發,自己滿意別人滿意了才拿出來發表也不遲,不象新聞訊息那樣搶時間。爛杏一筐不如鮮桃一個,腦子裡要有精品意識,追求精品才會有精品出現,標準不高的人出手的必然是廢品或次品,作品質量也就會老在原地徘徊。
聽君一席話,勝讀10年書。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年近八旬的老將軍,他神采奕奕把我們送出大門。我們感慨萬千,昔日出生入死的老將軍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地認真地去學習領會。正是:
老來端合居長安,戎馬平生亦等閒;倦鶴歸巢圓昔夢,金刀脫手易舊冠。鋤理庭院栽胡豆,筆對兒孫書新篇;奇文初讀消永夜,敝裘再補御曉寒。低吟不求驚人語,靜坐只參入世禪;時登雁塔瞻故國,偶臨渭水垂釣竿。花落從無傷春意,客至猶有貰酒錢。海未揚波鼙鼓靜,何需挑燈看征衫。1988年秋,李老花甲之年達到以服役最高年齡而光榮離休,這是他定居於西安市不久寫下的一首詩。將軍解甲休息,依然寶刀不老、銳氣不減,鬥志不退,他下決心再寫10年才罷筆頤養天年。他常常激情煥發靈感頻來,信手拈來為國內外報刊雜誌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受到讚揚。期間他還參與了撰寫《李天煥傳》,1993年開始撰寫整理30多萬字的《過客屐痕》,後又收集整理30多萬字的《陶齋文集》,詩詞集《虎竹龍沙》,他早把只寫10年寫到70歲就罷筆的話拋到九霄雲外,越寫興趣越大、越寫越收不住筆,他的30多萬字的第5本書《書山攀登錄》至2007年2月5日已完成初稿。他在“青山夕照“一文里寫道,人生苦短而耗費的光陰太多,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們應急起直追,稍補缺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召喚,生命不息當奮鬥不止。學識淵博的李老,如今的作品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幾年盡善盡美的程度,我們期待他多留珍饈佳肴於後人。
臨離陶齋,我們請教李老如何寫文章,有什麼經驗留予後輩。在我們再三懇求下,他談了四點。一是多讀書做到博約精。博就是多讀,曾國藩曾說,書籍之浩浩若江海然,非一人所能飲盡。約就是有選擇地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精就是精品多讀幾遍,從中悟出道理來。二是多寫多練勤用功。坐而論道不如起來行。人不能懶惰,李老深有體會地說,業餘創作是很苦的,一個短篇下來,往往熬得面黃肌瘦。攬鏡自照峭然若鬼。梅花香自苦寒來,天上不會掉餡餅。三是多積累,資料勤剪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老拿出他離休後出的家庭內部刊物《閒瓶》,一個時期出一期,好的資料剪下來大家受益,家裡成員搶著看,現在已出254期,還打算繼續出下去。他這一輩子堅持寫讀書筆記,取名為“學海掬蠡”,已經有好幾十本。現在搞創作就得益於這些原始資料。四是多商量多修改追求精品。文章不厭百回改。每次文章寫出來後不要急於出手不要急於發表,要放一段。等頭腦冷靜下來自己同自己多商量商量,多斟酌斟酌,多問幾個為什麼,多一點自以為非少一點自以為是。多徵求一下家裡人、親戚朋友的意見,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要追求作品的高水準高質量,不要輕易草率就拿出去發,自己滿意別人滿意了才拿出來發表也不遲,不象新聞訊息那樣搶時間。爛杏一筐不如鮮桃一個,腦子裡要有精品意識,追求精品才會有精品出現,標準不高的人出手的必然是廢品或次品,作品質量也就會老在原地徘徊。
聽君一席話,勝讀10年書。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年近八旬的老將軍,他神采奕奕把我們送出大門。我們感慨萬千,昔日出生入死的老將軍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地認真地去學習領會。正是:
儒將風範印心間,精美華章堪稱賢。
恭祝李公壽比山,溫馨幸福永相伴。
恭祝李公壽比山,溫馨幸福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