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有(南京大學教授)

李書有(南京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書有,男,南京大學教授、江蘇周易研究會會長。李書有教授,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60年因哲學系發展需要,提前一年畢業,任職於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何思敬、肖前教授;1961年,南京大學恢復哲學系,赴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至今。師從著名哲學家孫叔平教授。其間於1973-1975年,赴北京大學哲學系進修中國哲學,師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張岱年教授。三所名牌大學的求學任職生涯,使其獲得名師指導,名校薰陶,加之勤學好思,專業於中國哲學教學與研究四十餘年,在中國哲學之易學、儒學、佛學等領域多有建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書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江蘇周易研究會會長
主要業績,主要論著,主要編著,主要論文,主要建樹,

主要業績

1960年大學畢業後,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所一年,進修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二年,長期任教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擔任中國哲學教學與研究,指導中國哲學研究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數十名,學術研究專長於周易哲學、道家哲學、儒家倫理、佛教文化、管理哲學等。
承擔首批博士點項目:“儒家倫理研究”;
美國王安漢學研究院獎助項目:“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學說”;
“七五”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現代新儒家唐君毅思想研究”;
“八五”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國佛教倫理研究”;
“九五”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宗教與倫理研究”。

主要論著

李書有主編:《中國儒家倫理思想發展史》李書有主編:《中國儒家倫理思想發展史》
《中國哲學家論點彙編》(孫叔平編,李書有注);——被選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史》;
儒學與社會文明》;——被評為國家教委人文學科三等獎
《儒學源流》上下冊;
《易經告誡錄》等;

主要編著

《孫叔平文集》;
《佛教文化叢書》;等

主要論文

《儒家倫理的特點》;
《論江南文化》;
《中國古代人的本質特性論》;——發表於英文《中國哲學》,前蘇聯雜誌轉載
李書有
《儒家仁愛與佛教慈悲》;——發表於美國《中國宗教論壇》
《太虛大師與中國佛教的現代發展》;
《儒家倫理與東亞現代工業文明》;
《儒家倫理與新加坡社會文明》;
《易學體系新探索》;
《儒家易及其在易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陰陽家易》;
《程氏易傳及其在程頤思想中的地位》;
《易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響》;
《傳教士與易經在西方的傳播》等。

主要建樹

在易學領域的建樹表:
一、對易學哲學理論體系作了新建構。傳統易學分為象數與易理兩大流派,相互對立,義理派自恃易理之高深而輕視象數,象數派說義理派空洞而不切實用。這樣割裂象數與義理的統一,則不利於易學發展。因此,從象數與義理的統一,對易學理論體系作了新構建。提出易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
易道——易學的宇宙本體論
易德——易學的人生價值論
易術——易學的思維方法論
二、對易學特點作了新概括。提出易學具有五大特點:易簡而神奇;變易而不易;廣大而精微;高深而實用;古老而常新。
三、對易學的地位作了新論證。提出易學不僅是中華文化之根(源頭活水),而且是中華文化之乾,中華文化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兵家皆源於《易》,又歸宗於《易》,易學實為中華文化之根乾。
四、對《易學》作了新詮釋。提出《易經》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中華道德精神的體現、中華辯證思維方法的代表。《易經》之卦爻象、卦爻辭中蘊涵著聖人對後代的告誡,因此將其《易經》注本,定名為《<易經>告誡錄》。
五、對理論《易》與套用《易》的關係作了新闡釋。《易傳–繫辭傳上》中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提出“明體致用”、“用以達體”的體用觀。指出《易》的套用屬於易術系列,門類眾多而繁雜,研究易術,一定要與易道、易德相結合,以道、德指導“術”的套用。以“道”指導的“術”為“道術”,以“德”指導的術為“德術”,方為高人,正術,否則就是江湖術士,淪為騙術。
六、對套用《易》作了新探索。首先,涉及《周易》與決策管理學領域;其次,涉及《周易》與人居環境學領域;再次,涉及《周易》與人生抉擇領域。
七、對《易》之文化產業開發作了新嘗試。1996年,以南京八卦洲與周易八卦天然契合為緣由,提出在長江南京段中之八卦洲為基地建立周易八卦文化苑的創意,受到各方重視。另外,對重慶陪陵“周易園”的開發建設予以指導。
八、推動易學在世界的傳播與發展。於世紀之交,在南京大學成功舉辦2000年世界易經大會,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和大陸的六百多名易學專家、學者參加,盛況空前。由於此次大會的成功,使得1997年由馬來西亞舉辦的世界易經大會為開端的世界易經大會,真正成為每年舉辦一回世界易經盛會。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於大會開幕式上宣布成立。李書有教授任所長,被大會代表團長推選為聯席會議主席。
九、推動易學與基督教文化對話。2000年,應邀參加北美基督教聯誼會在美國費城舉辦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會議,撰寫了《傳教士與易經在西方的傳播》。在會議上提出《易經》與《聖經》比較研究的動議,引起了基督教研究專家的興趣。會後由北美基督教聯誼會安排,在波士頓、舊金山與數十個基督教會進行對話活動,推動了易學與基督教文化的交流。
十、擔任博士生導師,培養出易學以及與易學相關的儒、佛、道博士,培養出易學高級研究人才。
另外,李書有教授在易學相關領域也做出了新建樹:
一、李書有教授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開展儒家倫理研究的專家。獲得首批博士點項目:儒家倫理評述。出版第一部《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史》。
二、獲得國內首批美國王安漢學研究院獎助項目:論中國古代關於人的學說。其研究成果發表於1988年英文中國哲學雜誌,前蘇聯雜誌予以轉載。
三、承擔“七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現代新儒家研究中的唐君毅研究。其研究成果為《唐君毅評傳》。
四、出版儒學研究專著《儒學與社會文明》,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五、主編《儒學源流》上下冊。這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為迎接香港回歸而委託南京大學編注的《中國典籍精華叢書》的第一、二卷,對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
六、承擔“八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佛教倫理研究。
七、承擔“九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宗教與倫理研究。
八、主編《佛教文化從書》,獲得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稱讚,為《叢書》題簽,並因此提出宗教文化性的觀點。
九、與著名哲學家孫叔平教授合作編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哲學家論點彙編》。
十、針對《河殤》的黃色文化論,撰寫《論江南文化》。論述了江南文化與黃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兩大地域文化。江南文化屬於中國海洋性文化,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文化。受到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的高度讚揚,指出研究中國文化離不開江南,江南文化可以做出大的好文章,並以九十三歲之高齡,1988年親自來南京,與著名教育家匡亞明先生、著名學者程千帆教授、李書有教授等江南文化名人,成立江南文化書院。後經江蘇省教委批准,更名為江南文化研修學院。
李書有教授以教書育人、傳承文化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學習、育人與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