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城故居

李書城故居

李書城故居(舊居),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47號(一說51號)首義公園廣場內,是李書城在1932年任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民政廳廳長時的寓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書城故居
  • 地理位置: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47號首義公園廣場內
  • 占地面積:700平方米
地圖信息,
武昌首義公園大門口右邊,緊鄰一條小徑,向里走,葉茂林深,曲徑盡頭出現一座兩棟相連的中西合璧式樓房。房舍前大理石銘牌上的文字告訴我們,這裡是李書城舊居。文中說“此處是李書城在1932年任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民政廳廳長時的寓所。”李書城(1882—1965),湖北省潛江人。1902年,張之洞從兩湖、經心、江漢等三書院中選送學生赴日本留學,就讀於經心書院的李書城被選中,兩湖書院的黃興也被選中,二人遂成為同學。1905年7月,經黃興介紹,李書城認識了孫中山,參與組織籌備同盟會事宜。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李書城成為首批會員之一。1911年11月,李書城隨黃興來武漢參加陽夏保衛戰,任戰時總司令部參謀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李書城擔任孫中山的軍事秘書。1917年李書城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髮起的“護法運動”,1921年任湖北自治軍總司令,主持驅逐湖北督軍王占元運動。
護法運動失敗後,李書城陷入一種苦悶彷徨的境地。這時,他的胞弟李漢俊(中共“一大”代表)從日本留學回來,給他帶來了十月革命勝利的訊息,也帶來了馬列主義救國救民的真理,使他的精神為之一振。他支持弟弟從事革命活動,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居住上海法租界比較安全的條件,為中共“一大”提供了會址。即位於上海市望志路106、108號(今興業路76、78號),沿街並排兩幢兩層磚木結構石庫門式的建築,為李書城在上海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樓的客廳舉行。
1926年初,廣東革命政府開始醞釀北伐,李書城奉命到湖南做唐生智、夏斗寅的策反工作,獲得成功。北伐開始後,李書城參加北伐軍,他與北方的馮玉祥取得聯繫,促成馮率軍南下,與北上的軍隊勝利會師於河南信陽。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武漢開展統戰工作,他會見了李書城、石瑛等人,希望他們在抗戰中為民族立功。李書城當即向董表示:“國難當頭,抵禦外侮,一定竭盡全力。”武漢淪陷後,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有人勸李書城在武漢留下來,因為侵華日軍中有一些高級將領是他留日時的同學,不會傷害他。李書城拒絕了勸說,他說,我寧願去擺拆字攤,也不願留下來當亡國奴,更不能充當無恥的漢奸。
1948年12月底,武漢解放前夕,李書城聯繫武漢民主人士,成立“和平運動促進會”。1949年4月,李書城、張難先等人召集各界人士,成立武漢臨時救濟委員會。他們按照陳毅、劉伯承的指示,為解放軍入城做好前期準備。白崇禧揚言要在撤退時炸毀張公堤、武泰閘、水廠和電廠。李書城和張難先前去交涉,厲聲質問:“你這不是要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嗎?你想炸也好,可以,但是要先把我和難先炸死再說!”由於李書城等的阻止,武漢免遭劫難。1949年5月武漢解放,李書城擔任了武漢市軍管會高級參議。同年秋,他受邀到北京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被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0月1日出席開國大典,後經周恩來提名,李書城出任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長。1965年8月26日,李書城先生在北京病逝,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他的骨灰放進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陳列室。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唐代詩人崔顥的名句,恰如觀先賢故居之感慨。歲月不倒流,英烈不可見,但看到這些歷經風雲的歷史建築,仿佛看到了辛亥革命的宏偉身影。

地圖信息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5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