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洋(壁畫修復師)

李曉洋(壁畫修復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曉洋,壁畫修復師,1989年出生在甘肅敦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曉洋
  • 出生日期:1989年
  • 職業:壁畫修復師
  • 性別:男
  • 出生地:甘肅敦煌
人物經歷
【入行】
2011年 甘肅敦煌 莫高窟
李曉洋從小在敦煌的莫高窟窟區長大,長輩幾乎都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我們當時住的房子離敦煌九層樓有60米的距離吧,那裡有家屬公寓。”在李曉洋記憶中,童年就是跟隨爺爺李雲鶴在各個洞窟看修復師們修複壁畫。
16歲那年,李曉洋被家裡人送到了澳洲念書。2011年,在墨爾本學習室內設計專業的李曉洋剛滿22歲,那年畢業後,他本打算留在國外找個工作。但護照剛好到期了,李曉洋就從墨爾本回到了敦煌,打算辦續簽完護照就出國。但這一回,自己就再沒走成了。
“我是被爺爺哄回來的。”李曉洋總是半開玩笑地說起自己踏入這個圈子的淵源。2011年,回國以後,爺爺和敦煌研究院的同事們輪番找李曉洋“談心”。在長輩的眼裡,李曉洋生長在莫高窟,從小就在跟在李雲鶴身前身後的熟悉文物修復工作,這下又出國深造懂英文,沒有誰比他更適合拿下這根“接力棒”了。
那段時間,李曉洋會經常坐在小時候和爺爺去過的洞窟前,有時候一坐就是一個下午。他猶豫過,“我想繼續出國深造,但爺爺對我的影響實在太深了,我屬於這裡,冥冥之中好像一切都安排好了。”
一個午後,爺爺李雲鶴對他說:“要不然你試一試,跟上我一兩年,實在不行你再改行也可以。”爺爺這句話像是“定心丸”一樣,讓李曉洋心裡舒了一口氣。這個意氣風發的22歲青年一定不曾想過,這句“試一試”,就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變。
2013年,在河北曲陽的北嶽廟,李曉洋在爺爺的帶領和指導下,第一次“操刀”修複壁畫。此前的時間裡,李曉洋都在“打下手”、和泥巴、遞工具中不斷地觀察和學習。他說,爺爺敬惜文物,從不輕易讓新人上手。那次在曲陽北嶽廟的初試手,其實是爺爺對自己的一種認可。
就這樣,李曉洋也變成了像爺爺李雲鶴一樣四處奔走的文物修復師。
【轉變】
2016年 河北石家莊 毗盧寺
入行五年來,李曉洋說自己在這個行業中改變了。“我以前是個急性子,又喜好動,後來我明白壁畫修復這件事,不能用時間來衡量。在不斷的重複中磨鍊心性,在打磨細節中精益求精。”在李曉洋看來,面“壁”,也是一種修行。
2016年年底,李曉洋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壁畫修復工作室。對於開工作室的決定,李曉洋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但他說這個過程很艱難,也是讓他成長的又一個“催化劑”。
家裡三代人修複壁畫,李曉洋對自己的工作室充滿信心,但很快他就遭遇了“滑鐵盧”。第一個難題就是招人,“修復師人才非常匱乏,國內大學學習文保專業的學生很少,學習壁畫修復專業的人幾乎沒有。”李曉洋工作室招的壁畫修復師都是一群年輕人,他們當中有學美術畫畫的,學歷史的,學建築的......“現在自己幹了,才知道要培養一個修復師至少需要8-12個月的時間。”他說,2016年組建的第一支修復團隊,光是培訓就花了8個月的時間。
隊伍剛結束培訓,團隊就接到了第一個任務,他們要去河北石家莊的毗盧寺修複壁畫。“那幅壁畫情況不容樂觀,因為酥鹼病害嚴重,僅僅一塊40厘米高60厘米寬的壁畫經過乾燥、脫鹽處理、二次加固等多道工序,就花費了三天的時間。”李曉洋回憶。
石家莊毗盧寺的壁畫面積約185平方米,有508個畫像。在那次修復項目中,團隊駐紮了整整2年才將全部壁畫修復。“當時覺得這項工作是真的枯燥。”李曉洋說,“一天都坐在同一個地方,重複同樣的步驟,有時要幾百上千次,胳膊酸得不得了啊。” 每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抉擇時,腦海里總會浮現出爺爺李雲鶴說的話,“好匠人不僅要有手藝,更得有信仰。”這一句話讓他堅持到現在。
當然,在每一天的壁畫修復過程中,李曉洋也會把爺爺對他說過的每一句話,一遍又一遍地傳達給工作室的年輕人們。比如“醫生”的這個例子,爺爺李雲鶴常常把壁畫比作是病人,把修復師比作是醫生。他總說醫生給病人輸液,扎錯了針,病人還會被抱怨幾句,但修復師給壁畫“治病”,文物不會說話,所以更要有醫德,更要有敬畏之心。
“我們幹這行,上不能對不起祖宗,下不能對不起子孫,這是每個修復師的使命。”李曉洋總會告訴團隊,修複壁畫一定要謹慎細緻,才能讓後代人有眼福一睹千年文物。
【傳承】
2021年 四川成都 明教寺
坐落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古鎮的覺皇殿是原明教寺倖存的精華部分建築。據《金堂縣誌》載:明教寺建於明成化十七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407平方米。
明教寺覺皇殿梁枋畫及北壁壁畫,都有歷史人為干預造成的石灰塗刷覆蓋污染,其古建築的梁架變形嚴重,出現了大面積腐朽。今年5月,李曉洋帶著團隊9個人來到了青白江,他們要對明教寺覺皇殿梁枋畫及北壁壁畫進行揭取和精修。
“這次青白江城廂古鎮的項目會持續到明年一月。”李曉洋說,修復是一項永遠到不了頭的工作,修復師能做的就是讓文物保存得更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而時間恰恰可以證明修復師的工匠精神。
李曉洋告訴記者,每年莫高窟修復師們都會應邀到國內其他地區幫助修複壁畫,每個修復師都會有一個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工具箱,箱子裡除了裝著自己常年用慣手的工具以外,更多的是來自莫高窟的經驗和技術。
“現在很多修復師傅熬不下去沒多久就離開團隊了,我真希望從20多歲到30歲,一直到退休我們團隊都還在一起工作。甚至可以一起再組團,去看看當年自己修復過的壁畫。”李曉洋說,不管現實如何,至少想起來會很幸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