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瑞,原名李瑾瑞,號裕生。1896年11月9日生於廣西省北流縣清灣鄉。李明瑞早年投身軍界,曾任桂軍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軍第7軍旅長、師長,率部在湖北討伐吳佩孚的賀勝戰役及在江西討伐孫傳芳的王家鋪、德安、龍潭等戰役中,屢建戰功;在討伐奉系軍閥張崇昌的韓莊戰役中,他任前敵總指揮,親率3個團指揮作戰,其中第21團最為有名。張宗昌所部聽到李明瑞的第21團來攻,就不戰而逃。
基本介紹
- 書名:李明瑞傳
- ISBN:9787219060223
- 類別:書籍
- 出版時間:2008-04-01
- 開本:16開
圖書簡介,編輯評論,目 錄,基本信息,圖書摘要,
圖書簡介
1929年初,在蔣桂新軍閥混戰中,李明瑞倒桂系李宗仁、黃紹告成功,成為廣西的最高軍事長官,為了擴充個人勢力,邀請中共中央派領導人到廣西指導工作。中共中央利用這個時機,先後派鄧小平、賀昌、張雲逸、葉季壯、雷經天等到廣西與李合作。李明瑞將許多共產黨員安排到軍隊中任要職。1929年10月反蔣失敗後,率廣西警備第5大隊退到龍州待機。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2月率警備第5大隊在龍州起義,組成紅8軍,任紅7、紅8軍總指揮。3月,紅8軍第2縱隊在龍州遭國民黨軍襲擊,經苦戰後失敗。第1縱隊轉入右江地區,後與紅7軍會合。隨後李明瑞等指揮紅7軍,經過艱苦曲折的鬥爭,轉戰黔、桂、粵、湘、贛5省,行程萬餘里,大小戰鬥百餘次,歷盡艱辛於1931年4月到達湘贛蘇區永新縣◇任中共紅7軍前敵委員會委員、紅7軍總指揮兼第58團團長,紅一方面軍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同年7月,奉命率部到達雩都(今於都)縣橋頭鎮與紅一方面軍第3軍團會合,歸屬於該軍團的建制,李明瑞任紅7軍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率部參加中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反圍剿”。在反圍剿”的最後一仗,即方石嶺戰鬥中,率部消滅國民黨第52師韓德勤部。此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者將假革命”、混進革命隊伍中的軍閥”等莫須有的罪名扣在了李明瑞的頭上,使他無端地受到懷疑和打擊。但是,李明瑞心胸坦然,忍辱負重,相信黨中央,頂住了各種恫嚇和威脅。並以實際行動向組織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誠。10月中旬,一代北伐名將、叱吒風雲的紅軍將領李明瑞在江西于都縣黃龍鎮朱岡村被無辜殺害,時年僅35歲。1945年中共七大”期間,為李明瑞平反昭雪,並追認為革命烈士。
編輯評論
2006年是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烈士誕辰110周年。這位北伐軍的虎將”,我黨傑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左、右江起義領導人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的名將,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他的一生雖短暫卻輝煌。為了紀念這位對革命赤膽忠心的先烈,編者們編寫你手上的這本書。本書是一本全面反映李明瑞烈一生的書籍。
目 錄
一 書香世家添“亞妹”
二 初涉人間知冷暖
三 習文練武學岳飛
四 投筆從戎進武堂
五 護國軍里露鋒芒
六 玉林剿匪展奇才
七 大敗軍閥鄧本殷
八 北伐征途建功勳
九 一篇講演傾真情
十 將計就計反桂系
十一 衣錦榮歸思故里
十二 回桂主政聯中共
十三 匆促反蔣遭失敗
十四 任重道遠從頭越
十五 虎將邊陲舉義旗
十六 右江征戰顯神威
十七 游山“猛虎”戲“黔驢”
十八 三炮助克百色城
十九 伏擊滇軍巧用兵
二十 平馬惜別依依情
二十一 直向樂業尋八軍
二十二 激戰長安受挫折
二十三 武岡失利教訓深
二十四 桂嶺休整縮編制
二十五 揮戈北上進江西
二十六 兩支紅軍喜會師
二十七 反擊“圍剿”立新功
二十八 錚錚鐵骨含冤歿
二十九 烈士英名垂青史
附錄 李明瑞大事年表
後記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8-04-01
·版次:1
·總頁數:256
·印刷時間:2008-04-01
·印次:1
·字數:260000
·ISBN:9787219060223
·大小:16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書香世家添“亞妹”
北流縣(今北流市)是廣西桂東南的一塊寶地。這裡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清朝時曾被人們稱為“金北流”,是著名的產金地區,是當時廣西最富庶、上繳賦稅比較多的縣份。北流縣內風景名勝、文物古蹟也眾多,有道書列為“天下第二十二洞天”的勾漏洞、中國海相泥盆系北流準剖面等六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最大的“銅鼓之王”就在北流出土,境內有銅石嶺漢代冶銅遺址,也是鑄造銅鼓的遺址。北流還是廣西著名的僑鄉。有人還曾把北流稱為“奇地”,奇在哪裡?原來,貫穿縣境的圭江與一般江河迥然不同,世界上大多數的河流都是從西流向東或者由北流向南,而圭江卻從南流向北——北流縣由此而得名。
北流的許多地名還頗有點傳奇色彩,縣南與廣東省交界的清灣鄉硃砂地村就是一個例子。傳說很久以前村裡有一口井,天一亮,井內就出現顆顆紅光閃閃的硃砂。早已把這口井占為己有的財主天天命令丫環去井邊取硃砂,把丫環弄得精疲力竭。丫環是個聰明的姑娘,為了避免勞累,也為了不讓財主大發橫財,她在天亮之前偷偷地將滾燙的開水倒入水井底。從此,那口井再沒有硃砂流出來了。不過,這裡的池塘水面依然到處漂浮著朱紅色的物質。人們根據這個傳說故事,把這個村莊稱為硃砂地村。
硃砂地村又稱柳樹坡,該村坐南向北,面對一片谷地,四周是矮山土嶺,環境優美,自古青山綠水,村前屋後聳立著許多古老蒼勁的桂樹、楊柳和苦楝樹。
古人有道“人傑地靈”,也許,這個世俗的觀念該在這裡應驗。據縣誌載,當年,硃砂地村聚居著全縣聞名的李氏望族,當中曾出現不少名人學子。早在清朝嘉慶年間,硃砂地村就出現了一個譽滿海內的才子李紹昿。這位才子小時候就會吟詩作對,被人稱為“神童”。1819年成了進士,以後一心要考狀元。不料進京遲了,狀元榜已經放過。李紹昿憑他的伶俐、乖巧和那三寸不爛之舌,競求得嘉慶皇帝特準補考,並在保和殿殿試獲取一等一名。皇帝看了他的文章,不禁大喜日:“比今科狀元還勝一籌!”當即破例賜封李紹嘮為“復元”,稱其“才壓三江”(即江蘇、浙江、江西),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