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昂(1896——?),號昂子,浙江諸暨人,近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曾任
燕京大學音樂學院管弦樂系主任,建國後任中華音樂學院教授。
人物生平
李昂祖籍合肥,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他是
李鴻章、
李瀚章等人的遠親,父輩在太平天國起義中為避難而移居浙江。李昂從小就表現出傑出的領悟力,曾多次猜中鄉試題目,受到塾師和同學的一致稱讚。光緒三十一(1905)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考試。李昂無法延續家族“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決定投身救國事業。此時,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光復會正在浙江活動,宣傳“無強健之國民,則無強健之國家”的軍國民主義觀念。革命派的宣傳深深打動了李昂,他於次年報考了位於紹興的
大通學堂,修習體育。1906年底,女革命家
秋瑾接辦了該學堂,開設國外新傳入的籃球課程,並親自擔任教員。李昂的籃球水平迅速提高,成為整個學堂的佼佼者,深受
秋瑾喜愛。
秋瑾女士常常白天手把手地與李昂示範搶球動作,還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向李昂親切傳授革命道理。
秋瑾在《滿江紅》一詞中抒發了遇到李昂所引發的感觸:“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不因人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在革命家的鼓勵下,李昂決定成為全亞洲最好的籃球運動員,“外挽中華之頹象,內結國民之信仰”,以便宣傳革命。
好景不長,
秋瑾因從事革命活動,被清政府逮捕,悍然殺害,
大通學堂也被查封。李昂為了保護寶貴的籃球器材,與清兵進行英勇搏鬥,腿部受傷,所幸被革命同志辛某救出,在上海法租界惠濟醫院療傷。處於人生低谷的李昂感到十分苦悶。據病友朱毅回憶,“每憶鑑湖,輒黯然
向隅,匡坐夜分,太息不已,長嘯入雲”。身為
同盟會會員的朱毅繼續向李昂講述革命真理,二人很快結下了同志的友誼。出院後,李昂回鄉繼續養病,聽到諸暨樂師蔣鵬志拉二胡後,被美妙的樂曲所吸引,對音樂開始產生興趣,決定拜蔣鵬志為師,走街串巷進行彈奏。
1908年,抱著對藝術崇高追求的李昂前往上海,先後師從徐鳴健和
李叔同,學習鋼琴和大提琴,並在名流薈萃的匯中飯店任司樂職。1911年,成為該飯店首席大提琴師。此時,四川軍閥
劉文輝的弟弟劉文濤在上海旅居,經常出入匯中飯店,與李昂探討音樂、桌球、保齡球、繪畫模特等時代問題。在對風土人情有獨到理解的劉文濤的指引下,李昂深入實踐,體會了上海基層人民的生活,還與黃金榮、杜月笙、
小鳳仙、小桃紅、賽寶釵等滬上名人打成一片。正是在這些經歷的驅動之下,他熱情洋溢地創作了《外灘組曲》、《1912序曲》等現實主義作品,一時轟動海內。
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在國內大力宣傳留法勤工儉學項目。李昂報名獲得批准,於1919年赴法,在巴黎信達國立音樂大學修習管弦樂,受到導師尼雅·德·格比(Nia de Gabiyev)教授的賞識,並讓他隨校管弦樂團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在德國萊比錫巡演時,李昂遇到了正在此地進行研究的
邱方哲,藝術靈感噴薄而出,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猴子奏鳴曲》,一時傳為佳話。李昂在學習音樂之餘,還輔修法學學位,深入研究拿破崙民法典。此外,他對法國的餐飲業十分熱愛,尤其喜歡名廚比爾所作的糖醋蘿蔔絲,親切地稱呼廚師為蘿蔔絲比爾。李昂的旅歐經歷在他的《歐遊日記》中有詳細記載。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歐遊日記》版本均有刪節,被刪減的內容參見漢娜·馮·艾倫、梅里塔、安妮·德·都蒙特、維伊·辛妮、妮瑪、麗娜·夏洛特等人著述的相關章節;此外,托奇奧·霍特公司(Tokyo Hot Corp)出品的相關紀錄片也可作為參考。
1925年,李昂獲信達國立音樂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回國,被
燕京大學校長
司徒雷登聘為燕大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三年後,被提為系主任,並分得38齋一間225平米的房間以供起居。李昂表現出教育家的卓越品質,十分關心管弦系的建設,親自參加招生錄取工作,並關心新生的身體發育問題。曾經熱衷體育救國的李昂在歐洲接觸了當時盛行的優生學以及社會進化論學說,深感國民身體素質之差,特別憂慮學生健康。李昂提出:“民國今已十九,而國運陵夷,不減前清。……德儒阿倫艾弗生言,壯健之母育壯健之子,而成不世之邦。故強國禦侮,必自優生始。”他說到做到,在1930年將北平
花園橋地區定位優生學試點,進行優生實驗。李昂不辭辛勞,躬親實踐,率領科研隊伍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實驗任務。可惜由於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優生學的試驗沒能繼續,實驗數據也被銷毀,只有育嬰室內的一台台儀器訴說著李昂的不朽功勳。作為音樂家,李昂在這一時期進行了不少創作,成績斐然。除了若干交響曲、弦樂重奏外,他還將佛教經典《
大悲咒》譜成大提琴曲,並頂住校方教會代表的壓力,在燕大貝公樓進行首演。美國《時代》周刊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曾經是民族主義中國首都的北平見證了這樣的盛宴。作為他對人類深沉的嚮往、愛與憂傷的混合體,這首以佛教經典面貌出現實則包含了基督精神的大提琴曲恰如其分地,如果不是淋漓盡致的話,體現了李昂先生像Sinkiang人民那樣草原般廣闊的胸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李昂深感民族危機嚴重,於是他毅然走向用音樂喚醒國民抗日救國的道路。譜寫出無數鼓舞人心的樂曲,激勵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些樂曲包括《熱河組曲》、《長城組曲》、《C大調14250號大提琴協奏曲》、《滿洲四重奏》、《SB941號詠嘆調》、《西山夜曲》等。順便說一句,國家對樂曲的著作權保護不力,李昂的一些激動人心的作品現在居然被英美、韓日一些流傳甚廣、影響力較大的不法電影廠商用來當背景音樂,真是豈有此理。
抗日戰爭開始後,李昂和
燕京大學部分教授一起向湖南遷移。因為戰亂和時間緊迫,李昂不得不把心愛的樂器留在北平,只提了一個行李箱就出發。到湖南後,又輾轉前往四川,擔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組織劇團前往前線慰安抗日將士。在缺乏西方弦樂器的條件下,李昂創造性地通過拉二胡的方式完成了對歌劇《胡桃夾子》和《天鵝湖》的伴奏,台下笑聲此起彼伏,圍觀戰士心情舒暢,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此時,我黨的勢力滲入了劇團,派遣不少年輕貌美的特勤人員充當演員,發展黨組織。在活動的過程中,李昂漸漸被她們的無產階級熱情吸引,成為了我黨的秘密黨員,為黨和人民蒐集了許多情報,並在公共場合抨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政策。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反動派在重慶迫害進步人士,李昂多次被暴徒騷擾,無法在重慶再呆下去了。他憤而前往西康,在劉文濤的庇護下繼續為我黨蒐集情報。他還開辦法律事務所,出色地代理了許多離婚案件。在李昂的影響下,劉文濤也成為了秘密黨員,常常赴重慶劇團,關懷我黨特勤人員的生活起居。為了表達對共產主義終將取得勝利的信心,劉文濤毅然改名為劉勝濤。1949年,劉勝濤策動他的哥哥、西康省主席
劉文輝起義,李昂也因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0年,李昂被調往廣東參加土改。他率隊到番禺縣中觀鎮北大村開展“清匪反霸減租減息”的八字運動,深入串連,發動民眾鬥爭地主,取得了優良的戰果,被評為“鬥地主標兵”。隨著鬥爭的深入,李昂發現該村華僑地主魏明瑚的女兒魏聲芷很有音樂天賦,且其父魏明瑚是華僑,按照政策應該優待,因此決定對這戶不予鬥爭。葉劍英同志後來肯定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但在當時“左”傾錯誤盛行的情況下,李昂被上級批評為和平土改。他用業餘時間指導魏聲芷吹奏樂器的行為,也被農民誤會為亂搞男女關係。番禺縣土改委在報告中錯誤地指出:“如中觀鎮的北大、南大兩村,經過土改後,封建勢力原封不動。北大村組長李昂同志據農民反映喪失立場,與地主女兒魏某、譚某打游擊,到地主家食飯,壓制農民鬥爭。貧農薛萬寶義憤填膺地表示:‘乜工作組黎噶,鬼屎甘差(十分差勁的意思)。’得不到民眾同情。”(《廣東省土地改革資料彙編》)李昂不得不服從組織安排,調離土改第一線,在番禺縣婚姻法宣傳委員會辦公室擔任主任委員。
1951年,李昂被調往天津剛剛建立的中華音樂學院,擔任管弦系教授。他兢兢業業,堅持教書育人,關心學生成長。李昂同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負責參與起草我國的第一部《憲法》。他還多次前往北京,在國宴、接待外賓等場合演奏大提琴。周恩來總理就很欣賞李昂的琴技。1956年,李昂出版革命回憶錄《藍色琴弦》,周總理還親自題詞:“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1957年5月,在鳴放運動中,李昂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包括提出實行計畫生育、文學藝術作品尺度應放寬、應當組織全國職業籃球聯賽等等,被打為右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拿李昂的所謂歷史問題做文章,進行上綱上線的打擊,甚至編出一本厚達568頁的造謠污衊小冊子,題目是《李昂是怎樣一步步走向人民對立面的:誘騙過李昂的女特務一覽》,圖文並茂,其造謠的惡劣程度令人髮指。同年年底,李昂被下放到黑龍江的仁人農場勞改。流言和艱難的環境沒有壓倒李昂,反而讓他更加振作。在農場裡,李昂與同樣被打擊下放的一些原部委領導共同勞動,分頭巡視,嚴防階級敵人偷菜,在閒暇時回憶過去革命年代堅持游擊鬥爭、土改時鬥地主等經歷,就這樣在勞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三年災害時期,中蘇關係惡化,李昂因為長相與俄羅斯人有相似之處,被農場幹部強加蘇修分子的罪名進行批鬥。無奈之下,李昂隻身越境,逃往蘇聯境內,受到了蘇聯當局的禮遇,被譽為“真正的共產主義英雄”,並受邀前往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城市進行演出。《
真理報》還刊發了《歡迎中國之雄李昂同志》的社論。1962年,與李昂共同下放的某部委領導重回中央,給李昂摘掉右派帽子,並邀請回國參加工作,但正在雅爾達度假的李昂考慮到國內局勢不穩,不得不含淚拒絕。1965年,李昂開始在
亞美尼亞地區定居,其別墅恰好就是人類學家
邱方哲在30年代購置的。根據俄羅斯近年公布的前蘇聯解密檔案顯示,晚年,李昂赤子情深,懷念祖國,雖然身患重病,卻拒絕用西醫治療。蘇聯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華僑中醫劉思渺前來看護,妙手回春,及時治好了李昂的病症。後來,劉思渺留下來擔任了李昂的生活秘書,在東洋文學藝術、貓狗馴化學、人體解剖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給李昂的異鄉生活增添了春天般的溫暖。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祖國。
1979年,國家正式作出《關於對李昂同志“右派”和“叛國罪”問題的平反決定》。改革開放後,李昂的回憶錄《藍色琴弦》被大量重印,他的人生故事成為百姓牽掛的話題,其音樂作品也常常為人民傳頌。最近,一位黎姓旅法女作家在接受訪談時對李昂的音樂做出了高度評價:“說了這么多,現代中國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高雅音樂,在我看來只有兩首。一首是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另一首則是李昂先生上個世紀創作的《C大調14250號大提琴協奏曲》。”(《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期)祖國永遠忘不了這一位偉大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