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林

李旭林

李旭林,1980年出生於湖南省永興縣。1999年由郴州師範保送入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並被評為“全國十佳大學校園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旭林
  • 出生地:湖南省永興縣
  • 出生日期:1980年
  • 職業:作家
人物簡介,代表文章,

人物簡介

2003年大學畢業後曾先後任《現代教育報》湖南新聞首席記者、《中國教師報》湖南新聞部主任、《東方新報》重點報導部記者、《當代教育論壇》采編室主任、湖南省教育廳史志辦公室采編室主任。現為《湖南教育》雜誌記者、編輯,省教育廳新聞中心專職記者,湖南人民廣播電台特約教育評論員。連續9年從事教育宣傳報導,多篇通訊被《新華文摘》《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轉摘。迄今公開發表各類文學作品以及新聞、教育通訊作品150餘萬字。截止到2011年,先後獲國家教育部教育好新聞獎優秀獎1次,省委宣傳部頒發新聞獎特等獎1次、一等獎2次、二等獎3次。著有散文集《散失的海棠》(中國文聯出版社)、《陽光歲月》(中國戲曲出版社),教育人物專訪作品集《三湘教育百家訪談》(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文集,散文詩集《飛翅落羽》(作家出版社)即將出版。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人民廣播電台、長沙星沙之聲電台等媒體曾對其做過專訪與推介。

代表文章

《三湘教育百家》訪談後記
這個暑假,在長沙一如既往的高溫中,完成了這些文稿的收集、整理,這本書能在教師節前夕出版發行,期間的汗水算是沒有白流。
凝望著這長短不一百來篇作品,品味著來自我筆下的這些醜美各異的句子,我的眼前又浮現出5年來我跋涉在三湘四水各地採訪教育局長、校長、教師們的情形,他們的音容笑貌又立體地展示在去眼前,有時眼眶不僅濕潤。這些如兄長般的教育奉獻者、耕耘者、求索者,讓我深層次領閱了教育的真諦,觸摸了教育世界的五彩繽紛,更讓我在一次次在靈魂的對撞中,結交了一批可親、可敬、可愛的局長、校長、老師們。在我把腳步邁上了屬於他們的那片片教育熱土、留下淺淺的腳印時,我很欣喜,我能有幸把他們的教育智慧一字字地記載在我的採訪薄上,並通過媒介把它們展示在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面前。
作為教育記者,或許我的水平有限,或許我的表達拙劣,或許我的表述不夠入木,我認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夠零距離的作為傾聽者與記錄者,全身心地投入採訪中,用激情迎接激情,用真誠擁抱真誠,用思辯對撞火花。這些,相信我已做到或已觸摸到合格的門緣,這些也印證了我的成長。每次採訪,我首先把自己當成聆聽的學生,然後再從採擷一朵朵的香氣撲碧教育之花,呈現給我同樣摯愛的讀者面前。
中文專業畢業的我原本應該去當高中老師,或者去機關謀生,沒有想到我卻成了一名教育記者,就如愛情,有時想把握卻依然逃遁,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很奇妙,故也坦然久之。我想,我的血液里也許流淌著與教育不解之緣的細胞、因子,或許與我從小就在學校生活有關,所以才能在今天對現在的教育報導工作產生如此的親切感。大學畢業6年來,除了2004年在市民報《東方新報》任深度報導、民生記者外,其他5年時光都一步一步地行走在教育新聞采編的征途上,期間的喜悅與憂愁,激情與困頓,迷茫與探索,已經封存在記憶之匣中,不想一一打開翻曬,我想,這些同樣也已經不再那么重要。因為,即使我現在一貧如洗,我至少還有你們這些可值得傾心交談的兄長,至少我大腦里還存貯著那舞蹈著你們智慧、靈性、頓悟的生命教育讀本,這,就是我最大的驕傲與財富,您說呢?
正因如此,才有這本《三湘教育百家訪談》的面世。這,既是我5年來從事教育記者的小結與回顧,更重要的是讓她作為一個橋樑與紐帶,把我們聯結的更緊密,讓我們的情與誼在時光的流失中彌久愈新。在穿越歲月的風塵中,偶爾翻起此書,在剎那間綻放你們的微笑,我就已足夠並感動至深。所以,無論這本書的文字醜美如何、思想深淺怎樣、分寸拿捏當否,我都保留了原來發表時的原貌,這是一種最好的敬重,這些發自我內心真實獻禮與謳歌的篇章,希望能為兄長們做點紀念。故此次結集出版本書不為名利,只為一種友誼的見證與延續,並以此為接力,自我鞭策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你們一樣能默然前行,迎接風雨,面朝陽光。
人的征程一生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在職業的道路上同樣得益於那一雙雙友愛之手的扶持,我不能全部地一一道來,我已將你們的名字已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並伴隨我的一生。大愛無言,大恩不謝,我想,惟有我不斷地進步,才是你們最想看到的情形,所以,我把我衷心的謝意留在今後。因為,我現在還在路上,還在階梯的第一步,還只是摘取到教育之林的一片綠葉而已。
時間匆忙,個人精力受制,水平有限,文字簡陋,錯誤堪多,請各位敬愛的領導、局長、校長、老師、讀者們批評指正,甚謝。
於是,我開始在金秋的陽光里,在落葉繽紛中接受即將到來的冬天的鞭策,也開始憧憬不遠處春天的招手。
為你畫出人生弧線的人
剛讀大學時,第一次接觸到各地的同學。那時的我18歲,生來缺乏自信,所以唯唯諾諾的性格讓我自己也覺得討厭。
不知道如何與同學交流,穿了軍訓的服裝把帽檐壓得很低,能儘量不與人目光對視就儘量避開。坐在床沿上,看各地的同學迅速就彼此熟絡,互相遞煙,同時開始流行互相發檳榔,遞到我這時,我很僵硬的搖頭,本來想說謝謝,因為臉漲紅的原因,一個字也就說不出來了。
因為害怕與人交流的原因,所以自然非常喜歡軍訓的時間。站得筆直,任太陽拚命的照,不需要找搭訕的理由,也不需要找如何繼續話題的轉折,教官還在一旁狠狠的盯著每個人,誰說話就嚴懲誰,這樣的制度也正合我意。
師範大學很大,正趕上我們那年擴招,所以各個院校的新生也特別多。師範大學的傳統是軍訓期間都有一本供所有新生閱讀的軍訓特刊,這個任務自然也由我們文學院來完成。
一個星期一期的特刊,上面是各個院系同學發表的軍訓感悟,不僅寫了名字,還寫了班次,雖然不是多有規模的報刊,但對於中文系的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想在上面發表文章。卷首語寫得很好,落款是李旭林,99中文系。
和我們同一年級,同一系別的學生,居然就有資格寫卷首語了。再看編委會的名單,李旭林三個字赫然印在副主編的位置上。
再軍訓時,有人悄悄的說,那邊穿白襯衣戴眼鏡的男孩就是李旭林。順著同學的指示看過去,乾淨的白襯衣,金絲眼鏡,削瘦面容的男同學正拿著相機朝其他的佇列拍著照片。
又聽說他是中師的保送生,對寫文章很有一手,所以進學校就被任命為文學院的宣傳副部長。
再聽說,他在讀中專的時候就發表了多少多少詩歌,多少多少文章,女生們在聊起李旭林三個字時眼神里也全是光芒,閒聊的信息里也包括了他的字是多么的雋永,家境是多么的貧困,性格是多么的孤傲,印象里的才子就應該是這樣的。最後聽說他居然也是湘南的,就在我生活的城市裡讀了幾年的書。
本來遙遠的距離一下子就被同鄉這個詞給拉近,但並不代表我們就認識了。
開學順利的過了三個月,院學生會招學生幹部,我也就參照要求報了宣傳部幹事的職位。中午去文學院學生會辦公室時,李旭林正在辦公室寫毛筆字,看見我進來便說:同學,你毛筆字怎么樣?
我除了會寫字之外,我的字實在算不上規整,更不用提有型了。
看我沒什麼反應,他一邊繼續寫,一邊問我的情況。
沒有發表過文章,從來不寫文章,字也寫得不好,只是中國小常常給班級出黑板報,沒有其他的特長,唯一的優點恐怕就是有理想了,連性格開朗都算不上。
喔,對了,我也是湘南的。最後我補充了一句,同時咧開嘴笑了起來。那時發自內心的笑,因為同鄉兩個字實在是太能把人的距離拉近了,尤其是在很難找到同鄉的大學。
喔,是嗎?那還挺巧的。他推了推自己的眼鏡,並沒有看到我燦爛的笑,繼續把注意力放在了大字報上。
我略有失望的繼續說著,我想報名學生會的幹事,具體哪個部門我也沒有要求,總之我會幹事情。
“那你下午再來吧,我大概知道了。”依然沒有看這邊。
“那先謝謝你了。”不報任何希望的走了出去。
“你叫什麼名字?”
“劉同。”
“我叫李旭林。”
“我知道。”
“……”這時他才轉過頭來看著我,身形與臉龐一樣削瘦,但不缺朝氣。看他的嘴角微微的笑了笑,我說:“早在軍訓特刊就知道了。”
“喔。這樣子。那你住哪個宿舍?”
“518。”
“我520,就隔兩個宿舍,有時間找我。”李旭林的語氣有了一些活色,似乎,他也很少與人溝通,或者說他似乎也很少有朋友。
“真的?”
“當然,都是老鄉嘛,互相幫助一起成長。”說話有慣有的中師保送生的官方,但並不阻礙他的真誠。
因為媽媽拖人送了很多食物過來,害怕我第一次在外生活不會照顧自己,光牛奶就是兩箱外加奶粉十袋。同宿舍的同學結伴出去玩電腦遊戲了,想著想著就拿了兩袋奶粉走到了520,他正在自己的書桌前寫著什麼,我進門時把屋外的光影遮成了暗色,扭頭看見我,立刻把筆擱在了桌上,等著我開口。
“我也沒什麼事,就是過來看看你。我媽擔心我,於是拖人送了很多東西來,我也吃不完,也沒幾個朋友,所以給你拿了過來。喏。”
李旭林的臉漲得通紅,忘記他說了句什麼,然後將桌上的稿紙拿過來給我看以掩飾他的不安。
上面的話已經記不清楚了,依稀是有關年輕放飛理想的壯志豪言,排列和比喻相當老練,不是我能力可以到達的。環顧寢室,他的床位在第一個下鋪,陰冷,潮濕,牆面上貼著他的毛筆字,大約也是勵志之類的話,再看他的眼神,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那是我之前所不曾接觸到的眼神。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在他的建議和幫助下,我也開始嘗試著寫一些小的文章,他也從幾十篇文章里挑出一兩篇幫我拿到校報去發表,拿著油印出來的報紙他比我還興奮,他常常對我說的話是:你肯定沒有問題的。
這句話一直都有印象,就好像我現在對任何人都會說“加油”一般。
再後來,他成為了文學院院報的主編,也就順理找了每天寫東西的我當責編,幫忙負責挑錯別字,幫忙排版,幫忙向師哥師姐們約稿。
表演話劇的理論、電影的影評、關於詩歌的理想、樸質的家鄉的回憶稿子一篇一篇在手中翻閱過,生活中一個一個面無表情或熱情開朗的他們內心的世界比我想像中更熱烈或更寧靜。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越來越少看過周圍朋友的文字,總是試著從表情去讀他們的內心,不準確也不夠負責,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創作,那才是他的內心。
關於貧困這件事,李旭林並不當作負擔,而是一如既往的將其當作無所謂的擺設,一個月的生活費全是不多的稿費,但生活得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是我最佩服的。
大學畢業時,他早已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是他四年的作品,薄薄的一本,一個一個字都是他在停止供電後的蠟燭下寫出來的。他送給我的詩集扉頁上寫了我的名字,以及與我共勉的話。其實那時我們的見面也越來越少,我每天都去湖南台實習,而他也常常在報社間奔波,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將來準確,共同的地方是,我們知道彼此是一直沒有放棄過寫作的。
這幾年來,我零星聽到有同學說起在大學的商業街還遇見過他,帶著他的女朋友一起。他和同學們交換了名片,名片上的他在教育報社。這是我聽到唯一關於他的訊息,但也足以自傲了,他一直都沒有離開過他的理想,從中師畢業,當一名教師或者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再沒有過了聯繫,但屬於他的我的作品還在書架上擺著,希望下一次遇見,能夠親手把自己的作品給他,並告訴他:大學畢業後,我發表了第一本小說……直到現在也沒放棄,直到未來。
每個人的人生中有很多很多的轉彎,也總有那么幾個人讓你轉彎時不心驚不膽顫,告訴你朝那個方向就對了,並給你強大的力量,人生中劃出的曲線也那么的漂亮。
(轉載大學同學先鋒青年作家劉同小說的一章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