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文村

李斯文村

李斯文村位於麻城市順河鎮北部,與紅安縣七里坪鎮接壤,全村386戶、1400餘人,版圖面積9.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斯文村
  • 行政區劃代碼:421181114206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麻城市順河鎮
  • 面積:9.8 km
  • 電話區號:713
  • 郵政區碼:438000
  • 車牌代碼:鄂J
鄉賢文化,紅色文化,孝善文化,特色產業,

鄉賢文化

1、明朝時出了一位周尚書,名叫周思敬,是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的摯友,兩人的友誼傳為佳話
2、清朝文舉人李濤,在饑荒年代,捐糧救濟鄉鄰,獲贈牌匾“柱史流仁
3、李斯文籍將士謝家友率軍作戰英勇,被劉伯承元帥稱之為“豹子”,並讚譽其所率部隊為“豹子團”。解放後謝家友歷任上海市第一看守所所長、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等職,逝世後遷葬於麻城市烈士陵園

紅色文化

村支書李同珍說,小時候,夏天的夜晚家家戶戶搬竹床在屋外乘涼,年紀大的常常講革命故事,年紀小的很愛聽,紅色精神一代代流傳下來。
黃麻起義中,李斯文村的父老鄉親們回響起義,手持刀、矛、土銃、撇把子槍和梭標木棍,在村里建農會、分田地、打土豪。據統計,李斯文村為共和國的勝利犧牲了100多位英烈。
李先念、王樹聲等革命先輩都曾率部在這裡駐紮過。1928年4月,王樹聲在李斯文村親自指揮一場戰役,活捉國民黨12軍10師師長曹沛章。
村里當時設有招待處,辦有食堂,民眾稱之為紅軍飯店。紅軍飯店接待執行特殊任務的零星過往紅軍和前來接洽辦事的地方幹部,憑介紹信和蘇維埃政府統一制發的飯票吃飯。新中國成立後,順河籍開國將軍張漢丞回故鄉,曾指著紅軍飯店舊址深情地說:“我在楊家高山當紅軍赤衛隊中隊長時,曾多次往這裡送信送糧,並多次在這裡食宿。這是一個值得懷念和紀念的地方。”
歷史的硝煙散去,紅色薪火代代傳。
如今,李斯文村將夏天傍晚“竹床上的紅色課堂”,搬進黨群活動中心,搬上黨課和民眾大會,搬入村民的腦子裡。
青磚黛瓦的黨群活動中心裡,設有紅色文化陳列室里,一幅幅圖片讓觀者見證著黃麻起義的星星之火。村史館裡,記錄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抗戰英雄。而紅軍乾娘周家姆、紅軍新娘“七枝花”等故事,在村民口中代代相傳。紅色教育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黨員幹部和民眾,讓李斯文人懂黨史、知革命、念黨恩、守初心。
村兩委傳承革命前輩奮勇當先的拼搏精神,帶領全村發展紅色文旅產業,打造紅色教育示範基地,讓紅色文化反哺鄉村振興。
屋外有石滾、碾米的碾子、水井,屋裡是老木桌、長條板凳,端上來的是紅薯飯、山野菜……仿佛穿越時空,回到當年的紅軍招待所。李斯文村在保護好紅軍招待所舊址的基礎上,在旁邊新建了紅軍飯店,將其打造成體驗當年紅軍生活、緬懷革命先烈的旅遊景點。當年紅軍走過的石橋,橋旁系馬燈用於傳遞情報信號的古楓樹,紅軍學習集會的老祠堂等,都打造成了紅色旅遊景點,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省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紅色,成了李斯文村最靚麗的底色、最強勁的脈動

孝善文化

孝善文化,也在李斯文村生根發芽
村裡有座白雲庵,又稱“百人安”,為前清賢士李光覲出資興建,當時是為附近孤寡老人休養生息所用,現今改建為宗祠,成為傳承忠勇孝善的教育基地。
近年來,李斯文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孝善之星”評選活動,引導鄉賢、“五老人員”參與鄉村治理,推動教育教化、鄉風鄉愁、禮儀禮節進農家,提升鄉村文明新風建設力度。
如今,村里孝善的榜樣不勝枚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在村里,提起鄭鳳英,那是媳婦們學習的榜樣。”村民汪東安說。兩年前,鄭鳳英的公公突然中風,癱瘓在床,需要人照料。在外打工的鄭鳳英毅然回到家中,承擔起了照顧公公的義務。兩年來,她每天為公公餵飯餵藥、端屎端尿,冬天背他出去曬太陽,夏天安頓在空調房裡,照顧得細緻入微。
2019年7月,李斯文塆李登富被醫院確診為患腎衰竭,需要30萬元做換腎手術。他前腳從醫院到家,後腳塆里所有家庭都上門看望來了,鄉親們踴躍捐款,未出塆子就籌集到7萬餘元。
在推進基層黨建、精準扶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人居環境等重點工作過程中,村兩委與扶貧工作隊密切配合,召開“塆組會”“場子會”,都將鄉風建設融入其中,引導村民樹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形成崇尚文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共建美麗鄉村,共創美好生活。
村支書李同珍感慨,村民打牌的少了,跳廣場舞的、打球的、聽講座的多了;亂扔垃圾、亂倒污水的少了,講衛生、愛護環境的多了;上訪的沒有了,大家都一門心思奔富路。

特色產業

板栗種植大戶謝思雨牽頭創建板栗專業合作社,對接幫扶貧困戶35戶117人,共栽植及改造老闆栗林1000畝,全村共栽植板栗5000餘畝
由吳懷玉牽頭的綠珍油茶專業合作社幫扶貧困戶34戶114人,共發展種植油茶500餘畝,全村共栽植油茶1200餘畝
綠色產業,在紅色土地上開出致富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