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廷

李斯廷

李斯廷(Listing,J.B,1806-1882)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高斯的學生。格廷根大學教授(1847)。1848年出版了《拓撲學的初步研究》(Vorstudien zur Topologie)。“拓撲”一詞即起源於此。1858年起開始一系列的拓撲研究,以《空間復形概述》(Der Census raümlicher Complexe)為題發表。其中獨立於牟比烏斯發現了單側曲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斯廷
  • 外文名:Listing,J.B
  • 簡介: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 相關人物:高斯
  • 著作:《拓撲學的初步研究》
  • 成就:提出“拓撲”“大地水準面”等
相關成就,相關知識,大地水準面,李斯廷法則,

相關成就

①1847年德國數學家J.B.李斯廷出版了《拓撲學初步》,在高斯的建議下,該書最早使用“拓撲”這個術語作為他所討論課題的名稱,源於希臘文τοποs一(位置、形勢)與)λoγοs(學問)。書中對拓撲學作了某些奠基性的工作。
在十九世紀的中期,幾何學開始了全新的發展,且很快就成為近代數學的極大的推動力。這個新的論題,稱為拓撲學,A.F.麥比烏斯(1790-1868)是當時的大幾何學家之一,由於缺乏自主性,使得他從事於德國第二流天文台的不足取的天文學家的職業,在他六十八歲的時候,給巴黎研究院提交了一篇關於“單側”曲面的學術論文,其中包含了這種新幾何的一些最驚人的事實,像以往其他重要著作一樣,他的文章一直被埋藏在研究院的卷宗里許多年,直到作者把它公開時為止,與麥比烏斯無關,格廷根的天文學家J.B.李斯廷(1808-1882)也有類似的發現,且在高斯的建議下,於1847年出版了一本小書Vorstudien zur Topologie(《拓撲學初步》)。
②19世紀高斯(Gauss)和李斯廷(Listing)提出的大地水準面概念是對地球形狀更進一步的精確表述,即與地球平均海洋面(占地球表面積的71%)最接近的重力等位面,可用其相對於正常橢球面的起伏,即大地水準面高加以確定。
1873年,李斯廷創用‘‘大地水準面”一詞,以該面代替地球形狀。自那時起,弧度測量的任務不僅是確定地球橢球的大小,而且還要求出各處垂線與地球橢球的法線之間的偏距,用以研究大地水準面的形狀。
地球體的概念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李斯廷(Listing)所提出的,他認為,地球體不符合橢球體僅僅決定於地球的表面地形,而且偏差達500公尺。

相關知識

大地水準面

大地水準面是一種與地球真正形狀最接近的重力等位面。早期人們構想全球平均海水面是一個延伸到大陸內部的重力等位面。德國大地測量學家李斯廷(Johann Benedict Listing,1808-1882)於1873年稱此曲面為大地水準面,並以此曲面代表地球形狀。該曲面至參考橢球面的垂直距離稱“大地水準面差距”。大地水準面是正高的基準面。現代動力海洋學證實平均海水面並非重力等位面,大地水準面更合理而易實現的定義是與全球無潮平均海水面最接近的重力等位面。平均海水面相對大地水準面的起伏稱“海面地形”,起伏幅度可達2米。

李斯廷法則

李斯廷法則(Listing rule):眼改變其視線時,眼球的新位置相對於原先的位置好像是做了一次簡單轉動,即在新、舊視線所決定的平面內繞眼轉動中心而做的簡單轉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