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紱,生卒年不詳,字蔭丞,漢族,河北省常山(今屬正定縣)人,清末諸生出身。民國初年曾在導河縣(今和政縣)的司法科任職,他秉公執法,以善於分析案情,處理各類案件而聞名。李承紱最大的貢獻是民國六年(1917)勘定了寧定縣(廣河縣)縣界,繪製了縣區域圖,重新恢復了縣級設定。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承紱
- 字:蔭丞
- 出生地:河北省常山
- 民族:漢族
人物生平
從漢朝時期廣河就已設縣,歷經隋、唐、宋、元等朝,至明洪武時廢除了定羌縣(廣河縣)的建置。清因明制,始終沒有恢復定羌縣的建置,歸導河縣管轄,並在此地設立河州州判,一切事務由州判處理。民國建立初期,廣河地區政務管理比較混亂,所有事務要呈報導河縣處理。但兩地相距數百里,處理事務有諸多不便,百姓冤屈及時得不到申訴和解決。於是廣河境內的漢回族長向河州府上書,要求在廣河設縣。州府體諒民情,遂決定恢復廣河縣級建制。民國六年(1917),州府派李承紱到廣河劃定縣界,繪製區域圖。李承紱到廣河後,立即展開繪製區域圖的工作。他重視調查,每次外出都親自前往,取得第一手資料,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他不辭辛苦,努力工作,終於在當年秋季劃定了縣界,繪製出了區域圖。勘定縣西北界臨導河縣,東、南界至狄道(今臨洮)。李承紱將精心繪製的縣區域圖上報州府,最後州府按照他所提出的縣界,正式批准成立寧定縣(今廣河縣),並任命他為第一任寧定縣知事。
李承紱在任寧定縣知事期間,為本縣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注重縣城公共設施的建設,加固城牆,修建縣衙,建立警署,並修築監獄,為寧定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非常重視教育,在縣內興辦新式學校,為寧定縣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在興辦教育事業的同時,他也十分注重本縣交通事業,新修了許多鄉村道路,並把廢舊道路加以拓寬改造,使寧定縣的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民國初期,各地治安相當混亂,地方豪強欺壓百姓,寧定縣也是如此。李承紱上任後,針對這一問題,積極整頓警務,打擊地方豪強,抑制不法勢力,使縣內治安有了明顯的轉變。由於他在任期間秉公辦事,清正廉潔,故有“公正廉明”的美譽。
李承紱任職到期後,因地方紳士的要求,留職連任。在離職後,地方紳士曾為他樹立“德政碑”,其讚詞曰:
白石西鎮,灕水東流,提封百里,舊隸河州。
界辟鴻溝,自使君始,經之緯之,淵淳嶽峙。
縣符逮綰,撫字心勞,人耕綠野,澤沛春膏。
漢史循良,誰與可匹?洛陽吳公,治行第一。
從此碑讚詞可見,李承紱在任期間,廣河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百業興旺。他卓著的政績和功德為後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