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連,著名擁軍模範池煜華老人的丈夫。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192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興國暴動。歷任少共上猶中心縣委書記、少共廣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兒童局書記、少共江西省委書記、少共福建建寧中心縣委書記、少先隊中央總隊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才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興國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黨員
經歷,翟俊傑慰問,
經歷
主力紅軍長征後,留蘇區領導遊擊戰爭,任少共中央蘇區分局書記、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1935年5月,在瑞金突圍時不幸犧牲。
翟俊傑慰問
2007年6月底,盛夏的江西酷暑難耐,從西太平洋吹來的濕熱氣流混雜著低氣壓時時刻刻讓人們感覺到汗如雨下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詞。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興國縣茶園鄉教富村,墨綠色的層層山崗下,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在眾人的攙扶下緩緩而行,從他一身戎裝和凝重的表情看來,老人的心情顯得十分沉重。他來自哪裡,要到何處去?
順著時間的印記回溯到七十四年前。1930年秋,贛南大地風雲變幻,作為新興紅色政權的主要根據地,興國縣湧現出無數的熱血兒郎參加紅軍的動人場景。年僅17歲的中共黨員李才連與新媳婦池煜華結婚剛3天就被組織安排任中共贛南行委青年幹事。在李家世居的茶園鄉教富村村頭,他說:“煜華,我一定會回來的。”16歲新郎的這句話和他騎馬遠去的身影,讓池煜華懷想了一生一世。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臨行前,時任少共江西省委書記的李才連又見到心愛的妻子,他用身上僅有的前買下一面鏡子,作為離別紀念送給她,並叮囑無論別人說什麼都不要相信,一定要等自己回來。李才連隨後跟隨陳毅、瞿秋白等12人成為中共蘇區分局的一員,在血雨腥風中堅持領導地下革命鬥爭。但池煜華從此與李才連永遠失去了聯繫。
1949年春,興國盼來革命的勝利,但池煜華日夜思念的李才連沒有回來。從此,她把思念之情轉移到工作和對李家的悉心照料上。
1983年,民政部終於查實李才連已在1935年2月犧牲。但池煜華腦際響起丈夫臨走時的話,還是天天盼望。
所有的感情都濃縮到那一面古老的鏡子,日復一日,梳理著她青絲變白髮的長長思念;一道木門檻的豁口,年復一年,見證著她淒風苦雨中了無盡期的企盼;這是一首愛情的千古絕唱!一諾千金,支持著她度過了70餘個漫長的春秋。
腳步在山路濕滑的泥濘中打著趔趄,每一步都艱難且危險,濃密的雜草和灌木叢讓人的視線變得游離。步履蹣跚的老人一邊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一邊還在指揮行走的順序。這位聲音洪亮,性格豪爽的解放軍將軍正是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翟俊傑,雖然已經年逾古稀,除了腿腳不靈便之外,在談吐中完全看不出他今年已經是七十二歲的老人。
將近一個小時的步行之後,翟導一行人馬在嚮導的帶領下終於來到靠近山頂的一座花崗岩修築的墓前,此時淅淅瀝瀝的小雨伴著烏雲悄然落下。墓碑上依稀可以辨認池煜華幾個字。“七十年啊,七十年了,不容易啊,大娘”。翟導失聲哽咽著說道。兩支香燭,一把燃香,放在老人的墓前祭奠。翟導面對墓碑緩緩地敬上一個軍禮。中央電視台《祖國不會忘記》節目組以及大益愛心的工作人員也依次為老人燃香、三鞠躬。
回到山下的教富村,翟俊傑導演又代表大益愛心為老人的三個孫子捐獻學習用品,老人終生未嫁,為了給李家延續香火,她收養了一個男孩,老人過世後,養子去廣東打工,家裡只剩下兒媳婦和三個上中學的孩子,日子過的緊巴。此次大益愛心特別購買了一批學習用品以勉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將來報效家鄉。在回駐地的路上,翟導專程前往大孫女就讀的高興鄉職業高中,將部分學習用品直接送到她的手上,並深切地勉勵小姑娘好好學習,繼承奶奶的優良品質。
興國縣山歌劇團曾經在2002年排演過一幕名為《老鏡子》的話劇,但後來因為經費等問題停滯下來。此次正逢建軍八十周年之際,在翟導的鼓勵下,山歌劇呂團長表示借這個機會再次把池煜華老人的事跡通過興國當地的獨特戲曲再現出來,興國山歌是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有鄉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信手拈來,出口成歌,所以經久不衰、廣為流傳。通過山歌劇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池煜華大娘這種對革命、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精神廣泛傳播出去,發揚光大。但山歌劇團目前的存在交通工具不足的情況,全團除了一輛文化部統一發放的演出大卡車外,只有一輛租來的麵包車,二十多個人都擠在這兩台車裡,非常擁擠。得知這一情況之後,大益愛心當即決定為其購買一輛十 一座的金杯麵包車,以支持山歌劇團下鄉演出。
經過多方聯繫,終於在第二天下午將車提到,在捐車現場,翟俊傑導演與山歌劇團的小演員們高興的合不攏嘴,望著嶄新的麵包車,摸摸這,扭扭那,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呂團長表示一定要用好這兩車,儘快把《老鏡子》一劇重新排演出來,全團坐著這輛車下鄉演出,將池煜華大娘的事跡通過山歌劇這一表演形式永遠銘刻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