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恆鎮

李恆鎮

李恆鎮,隸屬於江蘇省沭陽縣,地處沭陽縣東部,東與灌南縣湯溝鎮毗鄰,南與沂濤鎮接壤,西與沭城街道交界,北傍新沂河與吳集鎮隔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122.6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3月,李恆鎮總人口8.61萬人。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李恆鄉,屬沭陽縣第五區;1983年,復設李恆鄉;2000年,撤鄉,改為李恆鎮。2021年3月,撤銷李恆鎮、湯澗鎮,設立新的李恆鎮。截至2021年3月,李恆鎮轄2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恆社區。

李恆鎮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恆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
  • 地理位置沭陽縣東部
  • 面積:122.64 km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李恆社區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編碼:223626
  • 車牌代碼:蘇N
  • 人口:8.61萬人(截至2021年3月總人口)
歷史沿革,原李恆鎮,原湯澗鎮,撤併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電信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原李恆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李恆鄉,屬沭陽縣第五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後,抗日民主政權時期曾一度設李恆區。
1949年,設李恆區、李恆鄉。
1958年,改為李恆人民公社。
1983年,復設李恆鄉。
2000年,撤鄉,改為李恆鎮。

原湯澗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湯澗鄉,屬沭陽縣第五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灌雲縣抗日民主政權曾一度設湯澗區。
1949年,劃歸沭陽縣,設湯澗鄉。
1958年,改為湯澗人民公社。
1983年,復設湯澗鄉。
2000年,改為湯澗鎮。

撤併後

2021年3月,撤銷李恆鎮、湯澗鎮,設立新的李恆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原李恆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李恆社區、柴北村、孫洪村、江圩村、西河村、徐廟村、曙紅村、劉山村、竹湖村、平北村、大黃村、柴南村。
截至2020年6月,原湯澗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湯澗社區、湯南村、三黃村、范場村、張坦村、馬屯村、郝圩村、顧窪村、大李村、藕池村、兩柴村、雙窯村。
截至2021年3月,李恆鎮轄2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恆社區。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李恆鎮地處沭陽縣東部,東與灌南縣湯溝鎮毗鄰,南與沂濤鎮接壤,西與沭城街道交界,北傍新沂河與吳集鎮隔河相望,行政區域面積122.64平方千米。
李恆鎮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原李恆鎮戶籍人口為44355人。
截至2019年末,原湯澗鎮戶籍人口為41738人。
截至2021年3月,李恆鎮總人口8.61萬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原李恆鎮實現生產總值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0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22.6:43.1:34.3。2011年,財政總收入42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0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99萬元,增值稅518萬元,企業所得稅131萬元,個人所得稅31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268元。農民人均收入8067元。
2019年,原李恆鎮有工業企業34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個。

農業

2011年,原李恆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9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糧食總產量28210噸,人均644千克。
原李恆鎮畜牧業以飼養鵝、鴨和豬、羊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62670噸;畜牧業總產值341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1.8%。
截至2011年末,原李恆鎮累計造林4.3萬畝,林木覆蓋率74%。漁業以河塘養殖為主。2011年,漁業總產值1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2%。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0.13萬台(輛)。

工業

2011年,原李恆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95人,實現總產值0.8億元,增加值1922萬元。

商業

2011年,原李恆鎮有商業網點392個,職工1234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9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6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2家銀行。各類存款餘額1.2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38億元。

電信業

2011年,原李恆鎮有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652人,專任教師22人;國小1所,在校生1521人,專任教師241人;國中1所,在校生718人,專任教師4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138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80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7萬冊;文化從業人員8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786戶,有線電視入戶率占86.9%,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13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90張,千人擁有床位2.5張。專業衛技人員7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技人員1.3人。2011年醫療機構(衛生院以上)完成診療4.3萬人次,住院手術210台次,出院病人230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2901人,參合率97.2%。

社會保障

2011年,原李恆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581戶,人數1382人,月人均16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6人,支出1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5人,支出20.5萬;農村醫療救助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1人次,共支出12.6萬元;農村臨時救助38人次,支出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560人,參保率58.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3200戶,行動電話用戶17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60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自來水廠7座,鋪設幹線12000米,生產能力28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56000米。
  • 供電
2011年末,原李恆鎮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29台,鎮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09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4%,供電可靠率98%。

交通

2011年,原李恆鎮有沭李路境內長13.2千米,有鎮村級公路22條,總長78.6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李恆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李恆街而得名。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李恆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