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甲

李德甲

李德甲,1950年生,又名曾虎,號墨海軒主,遼寧東港人。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揚州八怪畫院名譽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德甲
  • 別名:曾虎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務: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人物簡介,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作品參加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當代中國畫百名提名展,獲全國第三屆當代山水畫展優秀作品獎。曾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國以及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劉海粟美術館、現代美術館和全國10多個城市舉辦展覽。1982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1983年在丹東市舉辦《李德甲版畫展》,1986年在本溪市舉辦《李德甲畫展》,1992年應 邀訪問日本,在日本多處舉辦《李德甲藝術展》,展出中國畫、版畫及陶藝作品近二百餘件 。1993年應邀訪問馬來西亞,在首都吉隆坡舉辦《中國畫家李德甲美術作品展》。1994年在 中國美術館舉辦《李德甲中國畫版畫展》。1995年應邀訪問馬來西亞講學及舉辦《中國著 名畫家李德甲水墨畫展》及《中國當代著名畫愛十三位作品展》。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 術作品展覽和全國版畫展覽以及英、法、日、美、德、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的國際 美術展覽活動。有許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和國際著名美術館所收藏,1990年遼寧美術出版 社出版《李德甲作品選集》。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美術工作開 拓者”稱號。曾榮獲《中國畫大展》優秀獎。《第三屆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97美術 作品評獎大展》銅牌獎。《世界華人書畫大展》銅牌獎,日本最高金獎,日本國際美術金牌獎.。出版有:《李德甲作品選集》、《李德甲中國畫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李德甲選集》、《收藏李德甲山水作品集之一》。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家》、《中國當代名家經典》、《世界華人藝術成就博覽大典》等四十餘部。
李德甲

社會評價

評論家呂永岩:或許是因為職業的關係,我有機會接觸了許多當代著名書畫家。如沈延毅,如楊仁愷,如石齊、劉大為、馮大中宋雨桂聶義斌等。石齊談到他的創作曾說過一句話,給我的印象極深,他說他近些年來的藝術追求是“牽著傳統走。”或許正是出於這樣一種理念與追求,石齊後來的作品,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較過去有極大的變化和突破,如果借用“洋為中用”這句約定俗成的話來說,石齊把“洋”確實“用”得可以,說“大可以”也不為過。李德甲不是石齊,自然也不是宋雨桂,更不是馮大中。李德甲就是李德甲,他走的是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當然,每一位畫家都要走自己的路。問題在於自己的路並不容易走出來。魯迅曾經說過,路本來是沒有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這眾多人走出來的路,雖然是路,卻並不屬於某個人。就是說,它不是某個人的路。尤其是在藝術上,要走出自己的路,實在是李白筆下“蜀道”一般的難。
李德甲
所幸的是,李德甲走出來了。不但走出來了,而且走得很精彩。我見過德甲的許多畫作。無論是早期獲國家大獎的版畫作品,還是後來頗見功力的國畫作品;無論是在日本、馬來西亞及北京、上海等國內著名城市巡迴展出的作品,還是被中國美術館及世界著名美術館收藏的作品。我也看過國內外許多評論家對李德甲作品的評論。如“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如“平中見奇,筆法嫻熟,”如“墨韻生動,疏密得當,”如“雄渾奔放,工細不俗”等等。其實對於真正的藝術精品,對於真正的傳世畫作來說,文字評價的表現力永遠是蒼白的,有限的。面對李德甲的作品,尤其是他近些年來的一些大氣磅礴的山水畫,人們常常會感慨萬端,有時甚至會“瞠目砸舌”。的確,如果你領悟過泰山之雄,黃山之秀,領悟過西湖之俏,灕江之俊,你再去觀賞李德甲《巍峨的長白山》,觀賞李德甲的《幽谷泉聲》、《江南春水》、《竹鄉滴翠》等作品,那么你一定會感到,置身藝術家所塑造的意境中,泰山竟不足雄,黃山竟不足秀,西湖竟不足俏,灕江亦不足俊。這絕不是譽美,更不是誇張。或許正因如此,藝術才有了永恆的生命。
李德甲曾發表過一篇談論中國山水畫點、線、面的文章,文中不僅談到了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傳神悟對”、“遷想妙得”繪畫理論的東晉“才絕、畫絕、痴絕”畫家顧愷之,談到了興起“松石泉瀑”一類山水畫的唐代畫家吳道子李思訓,談到了創立“米派山水”的北宋畫家米芾、米友仁,談到了“拙中寓巧,簡中有繁”的近代畫家黃賓虹,談到了林風眠李可染陸儼少,同時也談到了南北朝謝赫“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六法”,談到了梁元帝蕭繹的“筆妙而墨精”,談到了唐代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談到了五代荊浩的“氣、韻、思、景、筆、墨”“六要”,談到了北宋韓拙的“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出李德甲對中國傳統畫技法和神韻從理論到實踐探究的精深和廣博。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也就談不到繼承。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繼承是表現為創新的繼承。李德甲的許多作品都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這種創新與繼承的辯證統一。這似乎也是一種“牽著傳統走”,是李德甲式的“牽著傳統走”。同一傳統,不同的牽法、走法,也就走出了遠近高低,走出了千姿百態,走出了似錦繁花。
李德甲
中國美術院院長馮遠教授在評論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宋雨桂作品的藝術風格時曾用了“雄秀森嚴”四個字,雄者:雄奇、雄闊、沉雄、曠達、偉岸、超邁;秀者:清秀、蒼秀、秀潤、靈秀。“雄”“秀”連在一起,意在取其兩端極至之綜合。“雄”不致粗拙荒率,誤入野狐禪;“秀”不見纖靡孱弱,缺乏厚度,有失大氣。而森嚴則指畫風技巧、運勢布局、章法矩度周正謹嚴,來龍去脈均有所交代,毫不含糊。即便是虛白之處,也是漸次過渡,勾合點染,如春蠶吐絲,絲絲不苟。我想這些評價用到李德甲的身上,也頗為恰當。馮教授在評論宋雨桂的時候曾談及東北的山川,說北地山川“雖起伏綿延不斷,卻少有突兀峭立、峻險奇拔,”“難有蒼秀之感”。我想馮教授或許南方走得多一些,對北地一些名山大川尤其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山川並未涉足。其實北地許多山川,其雄、其秀並不在南方之下。僅鴨綠江沿岸的奇山異瀑、幽潭險哨,就足以讓人拍案叫絕。鴨綠江河谷從地質學上可分為火山錐體、傾斜玄武岩高原、玄武岩台地及河谷地貌,其中尤以玄武岩高原及台地地貌,或峭立,或險峻,或奇拔,或蒼秀,許多峰巒、石林,其鬼斧神工,實可謂奇絕天下。李德甲生在鴨綠江邊,長在鴨綠江邊,鴨綠江沿岸的奇峰異石,飛瀑險灘,既陶冶了他的性情,也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並且他還或因情致,或因應邀去南方舉辦畫展,從而遊歷了許多南方的名山大川,比較鑑別之間,便有許多神思遐想瀉於筆端。其南山北水,北水南山,山山雄奇,水水秀麗。這情形似乎很像當年蕭紅在香港寫作《呼蘭河傳》。沒有家鄉的凍土地,自然就失去了創作的根基。沒有對香港的體驗,也就沒有對家鄉凍土地更深刻的領悟。這又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山、他山,他山、此山,賞析頓悟中就有了宋雨桂,也有了李德甲。
李德甲
李德甲的一些山水畫,常常表現出一種刀刻斧鑿的力度,這顯然與李德甲早期的版畫創作有關。李德甲最早在畫壇奠定影響,源於他的版畫作品。他的版畫作品本來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他卻並沒有就此滿足。魯迅當年在推介德國版畫家的作品時,曾說過“世界上版畫出現得最早的是中國,或者刻在石頭上,給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間”的話。魯迅對版畫似乎情有獨鐘,他多次向中國美術愛好者推薦國外的版畫作品,並多次為一些版畫作品作序。在魯迅看來,版畫作品是很有表現力的。李德甲在版畫創作上造詣很深。這也為他從版畫過渡到國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版畫是心靈與藝術的結合,也是刀與版的結合。一刀一筆絲毫敷衍不得。中國有“虎王”美譽的馮大中,曾在他的畫室中,指點著他工筆虎的半成品,說明那些虎毛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正所謂“誰知虎身毛,根根皆辛苦”。李德甲的山水草木,也給人無處不筆,無處不工的感覺。畫作,畫作,有畫,有作。區別在於有的人“畫”得多一些,有的人“作”得多一些。“作”更多的表現為技巧以及技巧所造成的隨機的效果,而“畫”則要靠一筆一筆的功夫。“作”的技法大多秘而不宣,“畫”則常常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演給人看。李德甲的畫更多的是“畫”出來的,而非“作”出來的。這也就更顯出李德甲的勤勉,更看出李德甲的實力,更體現出他的作品的內在價值。李德甲為人豪氣,並且豪飲,但這些並沒影響他作品的精微細膩,並沒影響他千筆萬筆,無筆不簡;三筆兩筆,無筆不繁。他評價中國現代山水畫大家陸儼少“能夠把逸筆揮灑的山巒樹石與工細勾勒的雲水微妙地結合起來,使整幅山水畫氣勢層層積疊,似排山倒海,扶搖而上,從而形成一種震撼人心的整體力度。”其實這也正是他自己畫作的真實寫照。
李德甲
李德甲
寫到這裡,忽然想到中國人都熟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由是想到,李德甲筆下的山水何嘗不“甲天下”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