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兒,吳堡縣辛家溝鎮李家河村黨支部委員。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一位患有智障的民眾意外走失,他發動全村人尋遍了附近方圓幾十里地,最終找到了走失的民眾,併購買了一些生活物資,驅車將其送回家中。2021年,一位民眾騎三輪車掉進路邊的排水溝,他知道後,不僅為其墊付手術費,還伺候了一個月。
他就是榆林市吳堡縣辛家溝鎮李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強兒。近年來,李強兒通過主動熱情、細心周到的服務,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用實際行動讓昔日的窮山村煥發出勃勃生機,整個村莊呈現出“綠樹成蔭、果木成行、環境整潔、村風文明”的和諧秀美鄉村景象。
毅然返鄉 勇挑重擔
李家河村曾是全縣農村工作“最難啃得骨頭”,多年來村內矛盾重重,屢次被市縣定為軟弱渙散村,是全市有名的後進村。村內道路坑窪不平,雨天滿是泥濘,沒有一條路能正常行走。村里人心渙散,風氣不正,發展產業舉步維艱。村幹部換了一茬又一茬,始終改變不了村裡的落後面貌。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常年在外做生意的80後李強兒,成為縣鄉兩級領導破解難題的“法寶”。“李強兒是土生土長的李家河村人,中專畢業後一直在神木做生意,為人正直厚道,可鼓勵其回村擔任村主任一職。”2018年5月,時任李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劉漢斌堅定地說。
聽到這個訊息後,李強兒的家人、朋友沒有一個人贊成,但他毅然決定回村競選村主任一職,結果成功當選為村裡的“當家人”。
因地制宜 發展產業
描繪村裡的發展藍圖,李強兒永不滿足,也從未停步。針對村里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支柱性產業,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李強兒決定把山地蘋果、吳堡青梨、日光溫棚確定為村裡的發展產業。為此,他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爭取項目,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流轉村民撂荒土地1700餘畝平整為高標準寬幅梯田。
在建設過程中,李強兒先後墊支240餘萬元,平整高標準寬幅梯田2200餘畝,並託管給龍頭企業進行山地蘋果和吳堡青梨的栽植和後期管理,明確優先僱傭本村村民在基地務工,按其勞動量發放工資。
如今,李家河村共建成山地蘋果和吳堡青梨1597畝,5村聯建日光溫棚21座1900多米。村集體和農戶每年通過土地流轉、勞務收入、入股分紅三方面獲得收益,實現戶均純收入1萬元,有效提升了村集體“造血”功能,實現了村民穩定增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堅實的基礎。
改變村貌 凝聚人心
李強兒回村上任後,為解決民眾行路難、吃水難問題,他多方協調資金,硬化村內道路3800米,為尚家崖村小組新建兩孔水源井。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他為村里申請村內庭院、入戶路、自來水等民生項目,實現了家家戶戶庭院全部硬化,自來水全部入戶。
環境好了,村民素質還要提高,他在村里組織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居等文明實踐評比活動,組建了農村秧歌隊,開展了扶貧講學所、愛心超市、村規民約等一系列扶志活動,村民熱情高漲,和諧村風逐漸形成,一個全市出名的弱渙散村變身為全市的先進村。
不僅如此,他還在村里建成了全市首個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台,涵蓋了智慧黨建、數字農業、平安鄉村、便民服務、應急指揮、一村一品、村民自治、特色鄉情等八大服務模式,被中央電視台13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報導,進一步凝聚了人心,為全縣的鄉村振興探索出可複製的“李家河模式”。
在李強兒任職的幾年內,村委陣地面貌煥然一新,辦公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先後在村里落地,千畝山地蘋果園、千畝吳堡青梨園、千米日光溫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李家河村先後被評為榆林市文明村、吳堡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吳堡縣鄉村振興示範村。
所獲榮譽
先後獲得榆林市脫貧攻堅奮進獎、吳堡縣脫貧攻堅“助貧益貧”模範、吳堡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吳堡縣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2021年7月,被授予“榆林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