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6年夏在安徽省巢縣黃麓師範附小教書,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會;1937年6月至8月,在
上海參加救國會暑期講習會。
1937年8月,任宣城縣中學教務員。
1937年9月至1938年1月,在延安陝北公學四隊學習。
1938年1月至8月,參加漢口中國青年救亡協會宣傳團工作。
1938年7月至9月,由中共中央長江局派往長沙做地下工作。
1938年9月起,歷任中共新蔡縣委書記、豫皖蘇區黨委組織科長、永城縣委書記、泗縣縣委書記、淮(陰)漣(水)泗(縣)中心縣委書記、淮陰縣委書記。
1949年1月起,歷任合肥市軍管會秘書長,市委副書記、書記。
1951年1月至1954年1月,任安徽醫學院黨委書記。
1954年1月至1956年9月,先後任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
1956年9月至1957年10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1957年11月至1981年2月,歷任西安醫學院黨委書記,
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安徽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皖南醫學院黨委書記,省體委主任,省委文教部部長(期間,1980年9月至1981年1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1981年2月至1982年12月,任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
1982年12月離休。
2002年1月,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
2015年9月,享受省長級待遇。
2017年5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合肥逝世,享年104歲。
人物事跡
1949年底,上海私立東南醫學院回響黨的號召成功內遷安徽懷遠。東南醫學院百廢待舉。1951年2月,為加強對東南醫學院的黨政領導,李廣濤臨危受命,以軍代表身份來東南醫學院任第二副院長。為適應安徽省人民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195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東南醫學院遷到省會合肥。這年秋天,當時的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親自與東南醫學院院長張錫祺、負責人李廣濤一同來到合肥德勝門外選址,最終在東南崗(即現址)圈地500畝興建校舍。李廣濤帶領一班人來到省政府劃出的土地上,勘探地形、打樁拉線,並親自請專家設計圖紙,與施工單位接洽,和工人們交談。他急師生所急,想師生所想,幾乎整天都泡在了工地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安徽醫學院的4座教學樓、一幢行政樓和部分教師宿舍拔地而起。1952年10月,安徽醫學院的全體師生員工正式從文藝幹校、五聖樓巷以及天主教堂等地搬回本部,在嶄新的校園裡工作、學習和生活。
人物評價
在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廣濤同志在不同崗位上殫精竭慮、辛勤工作,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早在青年時代,他就心繫國家和民族興亡,追求進步,立志報國,並在延安接受革命思想洗禮。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投身抗戰烽火,在黨組織和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下,宣傳並組織抗日救亡運動,領導恢復發展黨的地下組織,英勇頑強開展敵後武裝鬥爭。特別是在劉少奇同志領導下東進蘇皖邊區後,先後領導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壯大地方武裝、鞏固拓展抗日民主根據地,配合新四軍主力部隊作戰,組織開展反“掃蕩”、反蠶食、拔據點及蒐集情報、秘密策反等工作,與日偽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在蘇皖邊區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撤離、留守力量極其薄弱、敵人重兵清剿的惡劣環境下,與國民黨反動派開展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不懼生死、浴血奮戰、克敵制勝,再次經受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隨後又出色完成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組織支前任務。
新中國成立前夕,他領導合肥軍民加強軍事管理、進行生產重建,組織召開了合肥市各界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建設新合肥四大任務,為合肥解放初期新生政權鞏固、城市穩定和經濟恢復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李廣濤同志在擔任省內外多個崗位領導職務期間,始終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奮鬥激情,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奉獻了大量智慧、心血和汗水。特別是聯繫組織50多家上海工廠整體遷皖,先後籌建安徽醫學院、皖南醫學院,抓好在皖高校升格、高考恢復、體育發展、黃山規劃建設等方面工作,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工業、醫療衛生、教育、旅遊等事業的建立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擔任省人大常委會領導職務期間,他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黨的意識、大局意識和法治觀念、民眾觀念,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以及安徽工作大局履職盡責,在立法、監督、決定、任免、代表工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為推進安徽民主法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從領導崗位上離休後,李廣濤同志繼續保持熾熱的革命情懷,圍繞經濟建設、法治建設等開展調研、獻計獻策,熱心公益事業,並擔任了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等社團的領導職務,繼續書寫人生輝煌。
李廣濤同志政治立場堅定,黨性原則強,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業,一生始終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坦蕩無私、豁達大度,敢於擔當、崇尚實幹,清正廉潔、艱苦奮鬥,關心民眾、愛護幹部,嚴格要求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體現出一名黨員高級領導幹部的崇高境界、優良作風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