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巒,[清]原名諤言,字尊岳,江蘇興化歲貢。肆力於古文,書法遒勁,詩亦清越。著有《淮南金石考》。《興化縣誌》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巒
- 字號:字尊岳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職業:畫家
人物介紹,人物事跡,主要成就,人物作品,
人物介紹
李巒,字亦山,號秋池,晚年題畫自署秋池老人,清初湖北鐘祥人,畫家。
人物事跡
他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幼時讀書聰穎異常,但成年後不屑於科舉仕途,對八股文章恬不為意,卻喜愛吟詠詩文,並從詩意中領悟到“畫家三昧”,於是拜師學畫。初學山水、人物、花鳥,後專習山水,尤醉心於唐朝王維所創的水墨山水畫。不數年,畫乃大進,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中國山水畫源於六朝,後人分為南北二宗,南宗奉王維為祖,北宗以李思訓為代表,至清代南北二宗互相排斥,有水火不容之勢。李巒在繪畫風格上雖然師法王維,屬南宗一派,但他擯棄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凡是於他有益的技法,一概加以接受。他的山水畫既有元人超雋的意境,同時也兼有宋人精密的特點;所用皴法既有南宗的麻皮皴,又有北宗的大小斧劈皴,不拘一格而又實有一格。在吸收傳統技法的同時,李巒還直接向大自然學習,即所謂“直師造化”。他一生酷愛山水,中、青年時期足跡遍歷江南名山大川,其目的不僅是為了增閱歷、長見識,更是為了“探真欲得山骨真”,從江南山水風物的接觸中吸取滋養,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因此,李巒的山水畫無論是寫層巒怪石、老樹虬松,還是屋舍村墟、垂釣讀書景色,都力求表現自然對象的“氣質俱盛”,並以“可居、可游之為得”,極具自然情趣和富有生活氣息。
主要成就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李巒的繪畫藝術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四十歲左右便在畫壇上卓然成家,並享有很高的聲譽。清代著名書畫評論家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稱李巒的水墨山水“筆無纖塵,墨具五色”,“筆致工整,氣韻淹漬,蓋以墨勝也”。對李巒講究筆致墨韻評價極高;晚清著名書畫家秦祖永在《桐蔭論畫》中認為,李巒的畫“在石谷之下,顧昉之上”,石谷即清初畫壇“四王”之一王翬,與顧昉同為虞山畫派代表人物,其畫風影響中國畫壇近兩個世紀。
隨著李巒的聲譽日隆,其畫作成為人們競相索求的珍品。特別是在湖北地區,當時士大夫階層還以家中是否有李巒的畫,來評定這家門第的雅俗。嘉慶年間,浙江巡撫朱軾曾將李巒所繪《溪山高逸圖》貢奉內廷,嘉慶皇帝御覽後極為賞識,稱其為“畫中逸品,一朝之雅……”
李巒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畫家,同時還是造詣很高的詩人。清人章藻功在《快雨山房集序》中稱其“畫壓荊(浩)關(仝),詩欺陶(淵明)謝(靈運)”,雖嫌過分溢美,但也並非純屬虛譽。李巒一生“清如野鶴,淡似閒鷗”,寄情于山水之間,詩畫題材多描寫山川秀麗之景,山野鄉居之趣,表現的是愛慕自然、清高出世的隱士思想。他的詩語言清新洗鍊,樸實卻不失潤藻華采,的確深得陶淵明、謝靈運等大詩家的壺奧。李巒作畫,往往自題五、七言絕句詩,題畫詩多真率自然,無刻意雕琢痕跡。如:“絕頂不可到,中峰置藥房;竹深山瓦綠,松老羽衣香”等句,雖屬白描狀物,卻使人感到意境深遠,淳厚有味,同時還富有一種濃厚的畫意,叫人一讀起來就能聯想起一幅氣韻超逸、構圖奇警的山水畫,詩人的思想情趣亦從這詩情畫意中流露出來。其在寓居揚州期間,曾與王樓村、顧俠君等學者名流在平山堂詩酒倡和,並刊刻詩集《邗上集》行世,被文人雅士傳為美談。
人物作品
李巒天性純篤,淡泊名利,畫品、詩品、人品均為世所稱道。他一生不涉足官場,不交結權貴,承天府知府曾以“賢良方正”向朝廷薦舉他做官,但他謝絕了地方官的好意,甘願以布衣終老。晚年在鐘祥城東樠木山下築畫室兼寓所,並取蘇東坡“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詩意,榜其居曰“快雨山房”。終日或留連山水,或詩畫自娛,過著閒適恬靜、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八十七歲無疾而終。其傳世畫作分別為故宮博物院、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和我市博物館收藏;其生平、畫跡載入《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神州國光社1934年版)和《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