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屯伏擊戰

李屯伏擊戰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2月16日新鄉淪陷後,日寇一路西侵,至3月5日短短18天內,修武、焦作、博愛、武陟、沁陽、溫縣、濟源、孟縣等地先後淪陷。抗戰前期,焦作軍民先後進行了夜襲修武縣城、板橋戰鬥、李河車站戰鬥、紙坊溝戰鬥,給日寇以沉重打擊。特別是發生在1938年4月25日的李屯伏擊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打擊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是太行南區抗日聯軍在抗日戰爭初期打的一個漂亮仗,是國共兩黨及軍民在焦作共同合作殲滅日軍的典型戰例,在當時的晉豫邊區有著巨大影響,也是焦作地區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

基本介紹

  • 名稱:李屯伏擊戰
  • 地點:焦作
  • 時間:1938年4月25日
  • 參戰方:太行南區抗日聯軍和日寇
  • 結果: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李屯戰役,——焦作地區抗戰初期的“平型關大捷”,大戰前的形勢,大戰前的預演,大戰中的壯觀,大戰後的分析,專家點評,

李屯戰役

——焦作地區抗戰初期的“平型關大捷”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2月16日新鄉淪陷後,日寇一路西侵,至3月5日短短18天內,修武、焦作、博愛、武陟、沁陽、溫縣、濟源、孟縣等地先後淪陷。抗戰前期,焦作軍民先後進行了夜襲修武縣城、板橋戰鬥、李河車站戰鬥、紙坊溝戰鬥,給日寇以沉重打擊。特別是發生在1938年4月25日的李屯伏擊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打擊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是太行南區抗日聯軍在抗日戰爭初期打的一個漂亮仗,是國共兩黨及軍民在焦作共同合作殲滅日軍的典型戰例,在當時的晉豫邊區有著巨大影響,也是焦作地區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

大戰前的形勢

據《修武縣誌》記載,1938年2月至5月,國民革命軍獨立95師布防在修武縣北山區的西村、磨石坡、小南坡、當陽峪、小南坡、柿園、宋營一帶,是在修武北部山區展開游擊戰的一支精銳部隊,人稱“趙子龍師”,多次襲擊和阻截日軍。師部就駐紮在西村,師長為羅奇。按照洛川會議的精神及中共中央針對晉豫邊地區的一些指示,打入羅奇身邊的地下黨張敬業(范張弓村人),經常對羅奇做抗日宣傳統戰工作。在羅奇的幫助下,中共修武地下黨組建起抗日武裝,成立了修武縣抗日政府。3月,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朱瑞組織成立了太行南區游擊司令部,任命原華北軍政幹校校長劉子超為司令員,下轄若干支隊。3月底,八路軍129師386旅補充團由團長韓東山率領,經山西陵川縣東南部的奪火鄉進駐到修武縣北部山區的小東村、大東村、大南坡、小莊、孟泉一帶。補充團派一個營駐紮在山門河附近,警戒焦作之敵,又派一個營通過道清鐵路日寇的封鎖線,進駐武陟縣木欒店,團部駐在大東村。劉子超與韓東山、羅奇密切配合,友好相處,經常在一起共同決策抗日之事。95師主要活動於李河至博愛之間,補充團主要活動於李河至獅子營、獲嘉之間。如有其他配合行動,再臨時議定。羅奇率部駐防修武期間,在補充團的配合下,不斷襲擊盤踞在修武和焦作的日軍。
韓東山韓東山

大戰前的預演

1938年4月,由於道清鐵路時常被我破壞,日寇改用李屯的古代官道往西運送軍需物資。為進一步破壞敵人的運輸線,八路軍太行南區第4支隊與95師某營聯繫商議,決定在在武陟縣寧郭北門外設伏,襲擊日寇。24日,抗日聯軍同時進入埋伏地點。9時許,一輛日軍指揮車插著膏藥旗由西向東開來。當日軍指揮車一進入伏擊圈,道路兩側的麥地里突然槍聲大作,喊聲震天,打得敵車立刻失去了控制,喝醉似的亂竄。汽車的油箱被打著了火,2名士兵和1名參謀長當場斃命。
羅奇羅奇

大戰中的壯觀

據《焦作革命史話》記載,在寧郭北門外伏擊日軍的戰鬥結束後,國共兩支軍隊再行會晤,共同認為,博愛縣城清化鎮是日軍西進的後方基地,日軍遭受這次襲擊,肯定要進行報復,於是決定立即轉移。同時他們得知:日軍將於25日從清化鎮運送一大批軍用物資到修武縣城,運輸隊伍由200餘名軍士和滿載著武器彈藥及其他物資的70多輛大卡車組成。抗日聯軍立即組織人員偵察,研究阻擊方案,準備給侵略者迎頭痛擊。
李屯村位於修武縣城西15公里處,臨近焦作,處在由修武到博愛的古代官道上,是日軍經常通行的要道。四周有寬闊的寨河和高大堅固的土寨牆,有東南、西南、東北、西北4個寨門,其中東南門至西南門之間的村內大街連線著官道,寨門處以吊橋連線著村外的道路。平日通行,放下吊橋於寨河之上,若遇外敵來襲,則可拉起吊橋,道路至此就無法通行。其狀儼如縮小版的古城池,地理位置異常重要。此外,官道經3000多年的車行馬踏和風吹雨刷,路面已成為低於地平面一米多深的溝塹式道路,非常便於在道路兩旁設伏。在這裡禦敵,進可攻,退可守,是打伏擊的好地方。一個利用李屯寨堡阻擊,利用李屯村西溝塹式道路伏擊的作戰方案由此形成。伏擊地點就選擇在李屯。三天前,日寇在李屯燒殺搶掠,有70多個村民被殺,李屯村民懷著對小日本的深仇大恨積極參戰。
羅奇和參謀長羅奇和參謀長
24日夜,中共地下黨組織動員交通線附近的北官莊、馬莊、楊莊、秦屯、李萬、羅堡、平陵、李屯等十幾個村的民眾,把東西長達15華里的官道開挖了100多條橫溝,以遲滯敵人行動。同時,95師一部和第四支隊在李屯進行部署。正面派部分兵力攜輕重機槍各一挺架於西門寨牆上。村民李家義、李延元、李延連、李建世帶領40多個青壯民兵,拉出過去保衛村寨時自製的土炮“老白龍”、“小白龍”和抬槍,同部隊的輕重機槍一起架在寨牆上,扼守西南寨門。村西道路兩側由部隊其餘兵力選擇地形,偽裝隱蔽。
25日傍晚,200餘名日軍分乘70餘輛汽車,從博愛據點出發,洶湧東來。日軍先在寧郭殺害無辜民眾十餘人後,到楊莊看到路面被挖,一面強迫村民為其填溝,一面繼續東進。到李屯村外,已是太陽快落山時分了。此時,埋伏的95師和八路軍部隊以及李屯村民嚴陣以待。一聲令下,正面寨牆上的“老白龍”、抬槍首先開火,接著所有輕重機槍一齊射擊。機槍、手榴彈、土槍、土炮瞬間齊鳴,向敵人呼嘯而去。“轟”的一聲,第一輛汽車被打得退到地雷上,引起爆炸,汽車被掀翻到路溝里,敵人哇哇亂叫,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傷,滿地亂爬。第二輛汽車被打壞橫在路上,阻塞了道路。後邊的汽車有的被打著了火,有的癱瘓在路上。最後一輛車正想調頭,突然油箱被打著起火,癱瘓在路上,截住了敵人的退路。後邊的車撞了前車的屁股,前車爆炸又燃著了後邊的車。突如其來的全線打擊,令敵人暈頭轉向,首尾不能相顧,叫喊連天,死傷累累。
抗戰中的95師抗戰中的95師
敵人摸不清底細,也不敢冒然前進。激戰到天完全黑了,才丟下汽車,倉皇逃到韓平陵村。晚上,95師和八路軍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不等敵人喘息,夜襲韓平陵。結果除十多名日軍順村北窪地逃跑外,其餘全部被殲。日軍的72輛汽車全部被燒毀,僅剩一輛抗日軍民捨不得燒的指揮車,但又不會開,由四支隊借老鄉的牛拉回,送給了95師。

大戰後的分析

這次戰鬥,一舉殲滅日軍1個汽車隊,共繳獲機槍20多挺,大炮1門,其他戰利品無數,創造了焦作附近平原地區首次殲敵190多人的輝煌戰績。
據《中共修武歷史》記載,在這次戰鬥中,李屯村民兵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晉豫邊區的表彰。他們自製的土炮“老白龍”大顯神威,軍民交口稱讚。“老白龍”由生熟混鐵鑄成,長五尺多,口徑一尺,一次可裝火藥一斗,鐵蛋、鐵片、子彈頭等尖利硬物數十斤,威力巨大,它開炮時噴出一條長長的紅白色火焰,猶如一條巨龍,因此村民給它起名“老白龍”。經過這次戰鬥,“老白龍”威名遠揚,以致於日軍只知道打他們的是“老白龍”,以為“老白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到處要找“老白龍”復仇。李屯村民自製的武器,還有口徑小於“老白龍”的“小白龍”,再有就是需兩人抬著才能發射的大號獵槍(俗稱抬槍)。解放後,修武縣文化館專程到李屯村尋訪這些武器,作為重要的近代革命歷史文物收藏起來,成為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

專家點評

(市作家協會理事、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許保金)
曾經看過一些關於抗戰的史料,還有一些影視劇,了解到在抗戰初期日軍不僅十分兇惡,而且訓練有素,戰鬥力非常強,所以當時我國的抗日軍隊很少能夠占到日軍的便宜。但這次戰鬥,我抗日軍民利用有利地形,對驕橫兇殘的日軍給以狠狠打擊,幾乎全殲了這股200餘人的日軍,而我方傷亡很小,可謂是戰績輝煌。同時,這次戰鬥是駐紮修武的國共兩黨軍隊精誠團結、共御外侮的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強敵的精神。李屯伏擊戰的勝利,大大挫傷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敵後廣大軍民的抗日情緒,把本地區的民族抗戰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堪稱焦作地區軍民抗戰的“平型關大捷”。(山陽區政協文史委李慶保根據相關文獻資料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