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家山村位於市南紫金山上。東鄰馬家山 與聞喜縣楊家堡村、固趙村相鄰。相傳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開荒落戶,故名李家山。後有山東、河南逃荒的人來此定居。現在村里以張、何、李、齊姓氏人家居多。
歷史
李家山村民李全科先生講,李家山李姓人家最早是從史店村西堡遷上山的。李全科(1930年生)小時候在清明節時,還跟父輩在史店上墳掃墓。李家山蓄水池上現存有“例贈修職郎吏部侯選司訓……暨元配例贈儒人李太君……”墓碑。碑的背面有清乾隆四十一年三月,所記載的“李氏世系圖”。上書李氏“祖籍山西平陽府曲沃縣民籍西南鄉中史店人,後於時世嘉靖間(公元1522—1566年)遷囗囗李家山……”。
清光緒曲沃縣誌記載:李家山村屬驛橋里;李家山12戶,男19丁,女10口,小2口;民國十七年曲沃縣誌記載:李家山屬史店村。八十年代李家山自成一行政村。2000年李家山45戶,153口人,耕地46.57公頃,人均收入1713元。
光緒三年、二十六年兩次大旱災,李家山村民餓的吃柿樹葉子。一些人餓死了,一些人逃荒去了河南。老輩人流傳說:“光緒三年旱的寬,秋不收,麥不安”。
李家山歷史上只有村西一磚城門。城門外面上書“凝爽”,城門裡面上書“聚秀”。城門現仍保存完好。現村里建學校的地方,過去建有關帝廟。廟院內北有大殿,南有戲台。西城門外過去有三孔窯洞,內塑有菩薩、土地等神像。
李家山上,依山嶺 地形,有東、西“蓮花台”,“牛咀嶺”、“老虎頭”、“蠍子疙瘩”。在“老虎頭”北面有“堡子城”,舊址尚有土牆存在。
李家山村西部半山上叫“塔坡”的地方,過去建有七層塔,即曲沃有名的“無影塔”。相傳,塔內有鎮塔之寶金鍋、金雞,後被南蠻子盜走。六十年代塔被拆毀,塔座下有石板、石盤。石盤呈長方形,太陽光下盤內顯金色,石盤拉回村後丟失了。
1938年,李家山上住有國民黨部隊的傷兵和一個擔架排。當年農曆四月二十一日,日軍從侯馬牛村出發,過東陽呈,然後上了李家山。日軍殘暴地刺死了16個傷兵,並放火燒死了躲在窯洞裡的全部擔架排的人,槍殺了幾十個村里和上山避難的人。日軍在山上駐了三天,後被國民黨部隊擊退。
1947年侯馬二次解放後,於1948年各村派駐了土改工作隊。李家山的工作隊員是張少村的董靄民。
李家山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穩定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結合地多人少的實際,發揮山區優勢,以種植為主,積極發展糧食生產,種菜、植樹、養雞、養羊,鼓勵村民小棗接大棗,並整修道路,方便山上山下交通往來,使村民不斷增加收入,生活逐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