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道

李宗道

李宗道,農業教育家,苧麻專家。苧麻科學主要奠基人。最早開展苧麻生物學基礎研究,發現苧麻纖維位於維管束鞘和苧麻纖維細胞由複合型細胞構成;倡導苧麻良種區域化,在湖南建立9個優質麻基地縣,促進苧麻生產向產業化發展,並為國家培養大批麻類科技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宗道
  • 職業:農業教育家,苧麻專家
  • 畢業院校南京金陵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李宗道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南京金陵大學畢業。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農業技正、國立南京臨時大學教授。1951年調任湖南農學院教授、苧麻研究所所長。60年代創建中國也是全球唯一的麻作專業。著有《麻作的理論與技術》等,有「當代麻神」之稱。
李宗道李宗道

人物生平

李宗道,1914年11月23日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原籍上海市郊區。1930年在國中二年級讀書時,父親病故,經父親的好友夏應堂解囊相助,才得以繼續學習。1934 年上海光華大學附中畢業後,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主系農藝,輔系農經。1937年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他又一次陷入困境。這時金陵大學遷往四川成都,他只得帶著母親逃難到成都。為了養家餬口,他到處打工,省吃儉用攢得一點錢,又回到學校念書。後來金陵大學等5所大學成立了學生自助組織——學生公社,他由學生公社推薦到成都基督教青年會夜校教英語,從此他白天在大學聽課,晚上到青年會夜校講課,兩地相距30多華里,往返奔波,風雨無阻。他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地半工半讀,終於在1942年結束了馬拉松式的大學生涯。
大學畢業後,經老師保薦他到行政院善後總署農業委員會工作,兩年後升為技正。1947年應聘到國立南京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翌年升為教授。1949年回到上海光華大學任農事試驗場場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李宗道應聘到湖南農學院任教。剛來學院報到時,黨委書記兼院長李毅之對他說:“到湖南工作要了解湖南,搞農業的要了解農村,你是大城市來的,應先到農村去蹲點。”李宗道脫下西裝,第二天就去大通湖農場。此後,他到麻類種植區長期蹲點三次,每次一年。李院長的談話和三年的農村實踐,對他思想感情的轉變和為生產服務方向的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宗道來湖南農學院時才37歲,是全院最年輕的教授。他考慮到世界苧麻的優勢在中國,而中國苧麻的優勢在湖南。雖然苧麻是重要經濟作物,但當時苧麻科學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大有發展前途,因此選定苧麻作為終身事業,立志在這塊處女地上開花結果。
正當李宗道幹勁十足地進行教學、科研,並取得一個又一個成果的時候,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突然的打擊使他一時感到茫然,但堅強的事業心讓他很快振作起來,又埋頭到工作中去,決心用事實來證明自己。1963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農業科學十年規劃會議”,農業部根據李宗道在全國麻作研究領域的成績和聲望,推薦他參加了這個盛會,會議決定由農業部在全國高等院校設定麻類和菸草兩個研究室,其中麻類研究室設在湖南農學院,並指定李宗道任研究室主任。這次會議使他看到了農業科學壯麗的發展前景以及黨和國家對自己的器重,從而更堅定了努力工作的決心。儘管以後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研究室被撤銷,儀器設備被分掉,從全國蒐集的300多個珍貴的苧麻品種資源被挖掉,李宗道身心也受到衝擊,但他對共產黨的信念,對苧麻事業的追求卻毫不動搖,自覺抓緊時間,白天堅持搞科研,晚上勤奮寫著作,經常工作到深夜。他深信科學的春天一定會再次到來。
1978年李宗道被錯劃的“右派”得到徹底平反,麻類研究室也恢復起來,並於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研究室升格為苧麻研究所,由李宗道任所長。1987年他成為全國苧麻學科唯一的博士生導師。
經過李宗道幾十年的努力,湖南農業大學成為全國麻作技術人才培訓中心和苧麻科技研究中心。李宗道先後為全國已培養麻作專業人才近千人,其中本科和專科生100餘人、碩士生4屆7人、博士生11屆15人,現在仍有在讀博士生8人,博士後2人。李宗道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項,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1989年在長沙召開的首屆國際苧麻學術討論會上大家公認中國的苧麻科學研究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這和李宗道的畢生努力是分不開的。
李宗道的工作成績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和讚賞。1990年他榮獲國家教委、農業部、林業部頒發的“在支農扶貧和為農林生產服務中成績突出”的榮譽證書和獎金;同年9月首批享受國務院批准發給的特殊貢獻津貼;1996年獲首屆“湖南省科技之星”榮譽稱號。
李宗道除校內職務外,還擔任了“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農業綜合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高級顧問、湖南省政協常委、湖南省苧麻系列開發領導小組顧問、湖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顧問、湖南省科技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委員等職。他在擔任這些職務和工作之時,積極向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提出各種建議。

技術成就

苧麻在中國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但有關苧麻的科技資料極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僅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萬有文庫》中有一本小冊子《種苧麻法》,全書不過2萬多字,其中不少還是日本的資料。李宗道為了搞好教學,更為了使中國苧麻科技水平躍居世界領先地位,決心充分利用湖南在苧麻生產上的優勢發展科學技術。為此,他一方面深入麻鄉,向麻農學習,總結中國幾千年來積累的生產經驗;另一方面有計畫地開展系列的科學研究。50多年來,在他的主持和參加下,對苧麻的形態解剖、纖維發育、生理生化、遺傳育種和良種繁殖、高產優質栽培、生物技術、綜合利用等方面,從理論到技術、從巨觀到微觀進行了廣泛而系統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和資料,撰寫了眾多的論文著作,並進一步向高科技領域探索,使苧麻發展成為一個學科。
李宗道是最早從事苧麻生物學基礎研究的專家,在很多方面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他和同事們通過形態解剖、纖維發育的研究,發現和提出了苧麻纖維位於維管束鞘以及苧麻纖維細胞是複合型細胞的新觀點,糾正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以來認為苧麻纖維位於韌皮部以及苧麻纖維是單細胞的傳統看法。他率先對苧麻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研究,摸清了苧麻群體與個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統一關係,為改進苧麻栽培技術、實現高產穩產提供了理論依據。他十分注意針對生產中的問題進行技術改進研究。為了改變中國苧麻品種混雜和品質下降的狀況,他從全國260多個地方品種中篩選出“蘆竹青”、“黃殼早”等良種,為苧麻良種區域化提供了種源。針對苧麻“高產優質不能兩全”的傳統觀念,他提出“三高一低”(即高產、高質、高抗性、低含膠量)的育種目標,並經過13年的努力,在全國最早培育出兩個高產、優質、抗花葉病、低含膠量的新品種湘薴3號、湘薴4號,解決了苧麻品種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矛盾。其中湘薴3號1997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成為全國唯一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推廣計畫的苧麻新品種。他重視苧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的研究,重點對土壤條件、氮、鉀、鈣肥、微肥、收穫期等進行試驗,證明鉀素和有效硼能提高纖維質量、降低含膠率;偏施氮肥會降低纖維質量。為了充分利用苧麻資源,增加麻農收入,他與有關單位協作,開展苧麻副產物綜合利用與開發研究,先後開發出苧麻葉飼料、苧麻骨人造板、苧麻根獸用抗菌藥、苧麻骨殼食用菌培養料等產品。他預見到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巨大潛力將對苧麻學科產生積極影響,從80年代起就指導碩士生、博士生運用生物技術研究苧麻育種、繁殖的新途徑,現在已在苧麻組織培養、花葯培育、原生質體培養再生植株、體細胞雜交、孤雌生殖誘導等方面在全國首先取得成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李宗道在科學研究上獲得了一些國內外領先的成果。
李宗道出版著作27本,發表論文200多篇,《苧麻與黃麻》、《苧麻栽培生物學基礎》、《麻作的理論與技術》、《麻類形態學》、《苧麻生理生化與遺傳育種》、《苧麻生物技術研究進展》等著作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中《苧麻與黃麻》已被國家科委列為對外文化交流專著,《苧麻生物技術研究進展》則集中展示了李宗道近年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70年代初,李宗道到全國苧麻主產省、區調查,發現普遍存在著苧麻品種“多、亂、雜”的情況,原麻品質大幅度下降,直接影響到苧麻紡織品的質量和出口創匯。1978年8月他在四川省達縣召開的全國麻類作物學術討論會上首先提出“實行苧麻良種區域化”的建議:在品種普查的基礎上,按一鄉(縣)一個品種的要求,用無性繁殖的方法發展良種苧麻,逐步改造和淘汰混雜老麻。實行良種區域化後,就可以向紡織廠提供大批量的、纖維支數基本一致的優質原麻,有利於原麻脫膠和提高紡織產品質量、檔次。
之後,他考慮到傳統的苧麻分蔸無性繁殖法,繁殖係數只有4~6倍,無法適應品種區域化的要求。因此,他立即組織研究快速無性繁殖技術,終於研究成功切芽繁殖、嫩梢扦插、組織培養等快速無性繁殖新技術,繁殖係數分別提高到100倍、1 000 倍、10000倍,為實現苧麻良種區域化準備了技術條件。
1983年底湖南省政府根據李宗道的建議,決定在全省主產麻區實行苧麻良種區域化,省政府和地方共投資1 080萬元。李宗道親自帶領全所科技人員和省經濟作物局的幹部一起,長期深入麻區,召開會議,向各級幹部宣傳,培訓農民技術骨幹。從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的一年時間裡,他組織召開各種會議957次,參加人數10.7萬人次,舉辦技術培訓班779次,參加培訓17萬人次。至1986年相繼在南縣、漢壽、沅江、大庸、瀏陽等9個苧麻基地縣,用快速無性繁殖新技術發展良種區域化苧麻45萬畝,兩年共實現產值達10億元。由於及時提供麻紡廠優質原料,使湖南省苧麻產品出口創匯從常年的2000萬美元陡增到1987年的1億美元,居當年全省工農業產品出口創匯首位。由他主持並參加完成的“苧麻品種區域化及快速無性繁殖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項目被評為1985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獲1986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簡歷

1914年11月23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31-1934年 在上海光華大學附中讀高中。
1934-1942年 在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農業經濟系學習。
1943-1946年 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後總署農業委員會技正。
1946-1949年 兼任國立南京大學農學院農藝系副教授,教授。
1949-1951年 任上海光華大學農事試驗場場長。
1951-1984年 任湖南農學院農學系教授。
1956年 參加九三學社。
1963-1984年 兼任湖南農學院麻類研究室(農業部設定)主任、教授。
1985-1992年 任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2-1998年 任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

主要論著

1 李宗道.苧麻和黃麻.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2 李宗道等.苧麻階段發育分析.農業學報,1957,8(3):347~360
3 李宗道.苧麻栽培生物學基礎.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4 李宗道等.苧麻生長發育中一些生理規律的研究.作物學報,1962,1(3):293~302
5 李宗道.苧麻栽培技術與生理關係.中國農業科學,1962(8):23~26
6 李宗道等.苧麻分株規律和控制途徑的探討.中國農業科學,1963 (6):41~44
7 李宗道.黃麻栽培生物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8 李宗道.麻作的理論與技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9 李宗道等.苧麻組織培養及其快速繁殖上的套用.中國農業科學,1982 (2):1~8
10 李宗道等.苧麻土壤微生物與纖維產量、質量關係的初步研究.微生物通報,1984,11(4)
11 李宗道.苧麻高產栽培技術.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2 李宗道,胡久清.麻類形態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3 李宗道.苧麻生理生化與遺傳育種.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
14 李宗道.苧麻品種區域化及快速無性繁殖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湖南農學院學報,1989年增刊,83~90
15 李宗道.李宗道苧麻研究學術文集(中英文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6 盧浩然,李宗道.中國麻類作物栽培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3
17 鐘愛平,李宗道.苧麻誘導無融合生殖及其胚胎學初步研究.作物研究(增刊),1994(3):70~78
18 李宗道.苧麻生物技術研究進展.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
19 陳喜文,李宗道等.苧麻原生質體培養及植株再生.植物學報,1996 (2):118~122
20 熊興耀,李宗道等.苧麻原生質體再生植株及其影響因子的初步研究.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6,4(2):147~152
21 王春桃、李宗道等.苧麻施鉀效應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9629 (2):67~72
22 崔國賢,李宗道.苧麻不同基因型鉀營養特性的研究.農業現代化研究,1995(5):181~184
23 李宗道等.苧麻年循環光照階段的分析.農業學報,1995(4):407~415
24 李宗道.當代苧麻高產栽培.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25 李宗道等.走農、科、工、貿產業一體化之路.麻紡織技術,1997 (3):41~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