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傑(中石化西北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宗傑,勘探油氣資源。中石化西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獲得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第三屆“傑出工程師”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宗傑
  •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 職務:中石化西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
  • 主要榮譽:獲得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第三屆“傑出工程師”獎
1995年,從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李宗傑來到塔里木盆地,從事油氣勘探研究工作。
李宗傑
李宗傑
1997年,我國首個海相碳酸鹽岩特大型油田——塔河油田被發現,可由於油藏位置不明確,部署井位有困難。
李宗傑利用振幅變化率提取地震資料屬性,解決了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油藏成像模糊問題,使地震剖面中的串珠在平面上清晰成像。經過後期驗證,串珠中心便是油氣儲集的地方,鑽井一打一個準。同時,科研團隊利用他提出的思路,逐步完善發展技術,集成創新了超深岩溶縫洞儲集體預測技術。
2014年,李宗傑和團隊碰上了一個難啃的“骨頭”:三疊系古河道儲層。這一儲層的特點可以用“深、薄、窄”來概括,隔著4000公里,尋找這些油氣資源就像大海撈針一般。
在查閱大量數據後,李宗傑帶隊對河道砂儲層定標誌、定邊界、定期次、定厚度,完成“四定”識別,把地下4000多米的古河道畫了出來。截至2014年,李宗傑帶領團隊識別並描述了15條河道,其中被證實為成藏河道的有5條。
穿過厚厚沙層,找回消散的地震波能量
順北油氣田的儲層平均深度為7300米,最深處有86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油田之一。要隔著這樣的距離描述油藏,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物探技術依靠地震波收集數據,順北油氣田位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深處,厚厚的沙層像棉花一樣,將地震波能量吸收大半,無法真實反映地下儲層情況。”李宗傑說。
經過反覆研究,李宗傑推演出沙漠區弱信號恢複函數,建立了沙漠區地震資料吸收衰減一體化補償技術,神奇地找回了失去的地震波能量。
表層的問題解決了,但在順北儲層的上面,有二疊系和上奧陶統兩層火成岩,像蓋子一樣罩住油藏。地震波經過其他地層時,是“走”過去的,到了火成岩便是“跑”過去的。這樣一來,速度變化較大,地震資料上便會出現儲集體假象。“這裡一口探井造價上億元,一旦被假象迷惑,鑽井工作將顆粒無收。”李宗傑說。
之後,李宗傑帶隊為複雜火成岩的岩相速度建模,精細劃分地震波通過的地層,確定地震波通過不同類型火成岩的速度,將高精三維技術從傳統的時間域拓展到速度域。
通過反覆試驗,李宗傑帶隊研發出複雜條件下斷裂及縫洞體系成像技術、走滑斷裂體系描述與評價技術和超深碳酸鹽岩縫洞體立體雕刻描述技術,這些技術可對油藏進行詳細的描述。
正是憑著不被困難壓倒的勁頭,李宗傑帶著團隊,攻克一道道難題,使鑽井打油實現從“摸著打”到“看著打”的轉變,為順北油氣田勘探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李宗傑
李宗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