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舉,1945年4月生,吉林公主嶺人。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5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
現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學舉
- 出生地:吉林公主嶺
- 出生日期:1945年4月
簡介,訪談,最高興的事,最牽掛的事,最感動的事,評價,
簡介
1966年5月在吉林省公主嶺市工作,歷任大嶺公社團委書記、公社副主任、雙榆樹公社副主任、公社黨委書記。
1975年後任吉林省四平地區團委書記。
1978年後,歷任共青團中央組織部副處長、副部長、部長。
1984年至1986年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學習。
1986年後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主任、共青團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共青團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1988年後任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司長。
1993年後任民政部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人事教育司司長。
1995年1月任民政部黨組成員、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人事教育司司長。
1996年9月任中共四川省重慶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1997年6月任中共重慶市第一屆市委常委。
1998年至2001年7月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
2001年7月任民政部副部長。
2003年3月任民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2010年6月被免去民政部部長職務。
2013年3月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第十七屆中央委員。
訪談
“做民政工作的人,對廣大民眾,特別是對困難民眾一定要有感情。從某種角度講,民政部門就是困難民眾的貼心部門,民政幹部就是困難民眾的貼心人。”
在擔任民政部長六年多的時間裡,李學舉始終是滿懷著情感在工作。他不僅自己是這樣做的,還經常這樣叮囑身邊的民政幹部。
最高興的事
談起60年中國民政工作的發展成就,李學舉說:“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民政工作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為民解困、為民造福的基本制度,解決了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保障了人民民眾的基本權益。”
最牽掛的事
每次出差到地方,李學舉都要到困難民眾家裡去坐一坐,聊一聊。災民和孤兒的生活狀況,向來是他最牽掛的事。
李學舉說:“最使我心靈受觸動的是兩種場景:一個是自然災害造成一些孩子突然之間變成孤兒;一個是大災過後看到人員傷亡,房屋倒塌,災民生活困難。每當這時,我就一直在想,作為民政部長,我能為他們做什麼。”
最感動的事
李學舉有個愛好:如果條件允許,他喜歡每天早起到家附近的公園去散步,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還為了“體察民情”。漸漸地,周圍的“老哥兒”都知道每天和他們一起聊天散步的“白髮老頭兒”就是民政部長。
有一次,李學舉與一個下崗後去居委會工作的“老哥兒”聊天,得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他們全家捐了兩萬元錢。當時,他就不停地給這位“老哥兒”作揖。“我非常感動,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能拿出兩萬元錢來捐款,真是不容易。老百姓太好了!”李學舉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我有一個親戚,農村的,生活很困難。我問他汶川大地震你們知道嗎?他說,知道呀,我還捐了錢呢。我問捐了多少,他說,七元,是賣雞蛋得來的。這就是我們可愛的老百姓啊,即使再困難,也想著幫助別人。”李學舉接著說。
評價
滿頭銀髮的李學舉愛笑,給人的印象是和藹可親。這與他的“民政”形象十分吻合。他借用溫總理的話形容民政部門的角色,“當民眾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部門是民政部門,要找的第一個人是民政幹部。”
李學舉主張在民政系統要做實實在在的事,少說多做,把關係民生的事做細,做實,做好。他多次親筆給各地的孤兒寫信,成為孩子們心中的“部長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