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李學川,字三源,號鄧尉山人,江蘇吳縣人,是清代針灸名醫。李學川擅長用針灸。但是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逐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李學川因而感慨當時輕視針灸的社會風氣,認為“今醫獨視方藥,視針灸為小技而忽諸”。所以意欲通方藥、針灸兩家之界限,提出針灸與方藥可以左右逢源,才能使得醫者在臨證時能夠更加全面診治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學川
  • 字號:鄧尉山人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
人物介紹,著作《針灸逢源》,著書背景,簡介,優點,影響,

人物介紹

李學川

著作《針灸逢源》

著書背景

李學川擅長用針灸。但是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逐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李學川因而感慨當時輕視針灸的社會風氣,認為“今醫獨視方藥,視針灸為小技而忽諸”。所以意欲通方藥、針灸兩家之界限,提出針灸與方藥可以左右逢源,才能使得醫者在臨證時能夠更加全面診治。所以,在清代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綜合《靈樞》、《素問》、《針灸甲乙經》經穴的異同,並參考傷寒雜病方書而著成《針灸逢源》一書。

簡介

針灸逢源》全書共六卷,卷一為《靈樞》經文,卷二為《素問》經文,兩卷共摘引《內經》原文及名家註疏達百餘篇,以闡述針灸要旨,作為針灸醫學的理論基礎;卷三為群書薈萃,擷取歷代針灸專著及諸家針灸醫論之精要;卷四專論經穴考正,校正銅人經穴之訛誤,包括骨度、仰人伏人部點陣圖、背胸腹部折法、同身寸法、周身骨部名目、十二經絡次序、十四經穴圖、十四經穴考、經外奇穴等內容;卷五列述了四十多種病症的針灸治療取穴方法,並有各種小兒診法和推拿法。卷六為對臨床各科病證進行病因、病機分析,並附有部分湯藥處方以濟針術之治,即以針灸為主,輔以方藥進行治療。

優點

《針灸逢源》是繼《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之後又一部內容較為完備,而又具有一定特色的綜合性針灸專著,與明代的同類針灸專著相比,總體內容上與《針灸大成》相類似,但編排取捨更為精審,其所摘引《內經》原文注釋詳明,在經穴的數目上較明代《針灸大成》為多,增加了中樞、急脈兩穴,達361穴,以後人們論述經穴總數時,多以此說為憑。該書還匯集了當時新的針灸治療經驗,如“太乙神針”和刺痧法等。

影響

縱覽該書,不但探尋了《靈樞》、《素問》等古典所述的醫學源流,而且匯集了以往各家針灸醫學學術思想的精華,考訂了一些經穴的錯誤,總結了清代中期以前針灸醫學的理論與實踐,對後世針灸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