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暘,字時雍,明朝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明成化進士,官戶部給事中。曾到大同盤查糧庫,回朝以後,陳奏加強邊備的十件事,為朝廷採納。甲辰(1484年)出使占城(今越南南部),當時占城王被安南(今越南)王殺害,朝廷派遣使者封占城王之弟齊亞麻勿庵為王,詔書未至而勿庵已死,他的臣下提婆苔竊取了封印。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孟暘
- 字號:字時雍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睢州
人物簡介,詩詞摘錄,文獻摘錄,雙鳳李氏,
人物簡介
朝廷又派遣孟暘封王的二弟古來為王。李孟暘上言:“占城地處險要偏僻,和安南之間的矛盾還未平息,提婆苔又生篡位野心,萬一不聽朝廷命令,就會損害中國的威信。應當讓占城派遣使者,令使者傳命古來,同時下詔安南,令其悔過,不再與占城相爭。”皇上採納他的建議,數年之後,古來終於來崖州接受了明朝封誥。弘治中任湖廣參政,分守常德,升廣西左布政使,再升右副都御史,提督南京糧儲。轉南京戶部侍郎,晉工部尚書(正二品)。南京守備太監多次到孟暘處訴說南京宮殿毀壞,請予修繕。孟暘說:“國家已定都北京,修此何為?”此議方止。南京郊區多產蘆葦,葦課是一項很大的收入。年久逐漸被權勢人家侵奪。孟暘一一清理,課稅增多,國用充足而民不被騷擾。有人以受災請減免葦課,孟暘認為:洲人爭著佃葦,可想其利很大,如果免其課稅,則國用不足,必加重百姓負擔,是有損於根本而有益於蛀蟲,加以拒絕。正德初年,三次上疏請求致仕。卒年78歲。著有《南岡集奏議》、《睢州志》等。孟暘身材高大魁梧,胸懷寬廣,惱怒不加於僕役。其弟孟晊,同榜進士。孟暘官給事中,孟晊官御史,時人稱為“雙鳳”。
詩詞摘錄
現將他所作的六首律詩分別抄錄於後。
讚頌家鄉名地的六首律詩。
其一,首鄉弔古
春秋會首止即其地也,又名首鄉城,舊城為河水淤墊,今為平陸。
立馬東風忘首鄉,平疇千頃曉茫茫。
王儲早自前星定,霸出今同蔓草荒。
詩向幽風預??,賊從野老話滄桑。
催耕最苦前林鳥,不惜啼聲日夜忙。
其二,匡城晚秋
序曰:春秋會晉缺與承匡,此其地也,舊城址尚存。
舊城尚且說承匡,欲缺遺蹤已渺茫。
昔日寒墉飛燕雀,空山芳草臥牛羊。
春秋盟會猶書地,古今興衰幾變長。
雲錦滿前春拍塞,風光仿佛華山陽。
其三,襄台夕照
高台百尺俯城偎,舊址遺蹤半欲頹。
河廣詩篇今尚在,襄公霸業已成灰。
白雲滿月從書卷,烏鳥含情去自來。
千古崦?山畔月,常回光景向崔巍。
其四,駝嶺僧馨
崗在襄公後台,崗形起伏,狀如駝然。
環崗佳木郁蔥,地頗幽勝。
意其襄公遊玩之地,如汴夷山之類是也,崗巔有寺故云。
崗巒回蹬經雲深,立向風前聽罄音。
客履依稀留蘚跡,蟬關咫尺隔松雲。
紫茸茶美方烹火,?葡香飄正滿林。
啼鳥一聲山欲靜,半簾花雨晝沉沉。
其五 錦池漁郎
詩序:《漢書》“陳留襄邑貢織錦”。舊志曰:“襄邑人善織錦,人皆沿池而居,濯錦池名以此,歷歲已久,池為河水浸漫,漁舟吊艇,日往來其間,而舊址已不復存在矣!”詩云:
錦池無復漢正斜,濯錦池荒歲已多。
機朴寒雲迷舊?,雨添新水漲新坡。
煙里蕩漾隨風轉,郎韻叮咚雜?歌。
竭澤莫容輕舉罷,化雲應恐有遺梭。
其六,金鎖鐘聲
金鎖嶺今州前正街,近南城建有鐘樓,州人之晨昏啟閉,皆候此。故云:
洪鯨處吼畫摟西,雲影天亮尚渺迷。
戶到數千紛近遠,聲傳八百進高低。
達生莊老方驚蝶,起舞流浪正候雞。
我亦有田當近郭,也當準此事耕犁。
文獻摘錄
李孟暘,字時雍,出生於明朝代宗景泰年間,錦衣鄉犁崗里大里莊(今平崗鎮大李村)。他自幼聰明好學,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且記憶力強,有過目成誦之才。年置弱冠,已中鄉試(舉人)。於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與弟弟李孟晊同榜中進士,時人稱這對李氏才子“雙鳳齊鳴”,成為當時家鄉人的驕傲。
李孟暘取得功名後,官職初為戶部給事。由於他辦事勤懇,盡職盡責,且文筆甚佳,業績突出,深得同仁敬重,上司賞識,朝廷垂愛。朝廷派李孟暘到大同盤查情況,並奏報邊疆所備十件事。一切完備,朝廷甚感滿意,倍加讚賞,不久便授李孟暘為布政政司參政,守備湖廣之常德。後改授為廣西左布政使,又升為右副都御史,領導和監督南京的糧食儲備。任職其間,上奏修建南京府衙門,以便分理出勛臣的奉祿米錢,得到皇上批准。接著李孟暘晉升為南京戶部侍郎。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明朝的附唐國安南發生變故。因原安南王去世,明王朝朝廷派人封占城(南海國名,越南國的前身)王之弟亞麻易庵為安南王,明朝大臣還未到齊亞麻易庵已死去,其臣提婆苔取了所封之印。明王朝不承認提婆苔,便派遣李孟暘封占城王的第二個弟弟古來為安南王。李孟暘上言:“占城偏僻而艱險,提婆苔非法占據封王之印還未平定,萬一不順利,有損我中國的威名。宜縱其來使,仍敕安南悔改。”朝廷從之。使古來在崖州而定其封爵,歸順了明朝。
他在侍郎官位上清正廉潔,為人正派,朝野內外,聲譽頗佳。不久,又晉升為工部尚書。已成為朝廷重臣,辦事更是求穩求實。當時有宦官以宮殿傾圯欲修之為由,屢住李尚書處請求修理,李孟暘慢慢地說:“萬世不拔之基已有定所,修此何為?”議論方塞。京城南部的織造行業交納賦稅,時間長了,為權勢之家所犯。李孟暘一一查清楚。這樣,既增加了稅收,又不擾亂民心,有力促進了當時輕工業的發展。
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年)李孟暘告老還鄉。告老還鄉的請求是經過上秦三次才被批准的。回鄉後,休閒時節,游游山水,寫寫詩文。他人品修偉,襟度恢宏,不仗勢欺之鄉里,怒不加於仆隸,百姓對他有“清慎老成”之褒獎。所著有《南岡集秦議》,曾為明代所編纂的《睢州志》作序,並對家鄉睢州幾處景觀寫了不少讚頌的詩篇。他年七十八壽終正寢,皇帝賜祭葬。在“人活七十古來稀”的時代,78歲也算高壽了。李孟暘當時葬在睢州城西門外一里許,後被族人移葬於今平崗大李村南地。
明憲宗遂派大臣給事中李孟暘、行人葉應冊封區古來為國王。李孟暘奏說:“占城國險遠,安南的軍隊還在其國內,提婆苔又已經竊據其地,稍或不慎,反損我大明國威。宜令來使傳諭區古來,先讓他在廣東受封,並敕安南悔禍。”明憲宗覺得有理,遂從之。因此,區古來自寮國挈家赴崖州(今海南三亞崖城鎮),李孟暘對其竣封后,返回北京。
——(清 張廷玉 明史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二十,年敕古來撫諭提婆苔,使納原降國王印,宥其受偽封之罪,仍為頭目。提婆苔不受命,乃遣給事中李孟暘、行人葉應冊封古來為國王。孟暘等言:“占城險遠,安南構兵未已,提婆苔又竊據其地,稍或不慎,反損國威。宜令來使傳諭古來,詣廣東受封,並敕安南悔禍。”從之。古來乃自寮國挈家赴崖州,孟暘竣封事而返。古來又欲躬詣闕廷,奏安南之罪。二十三年,總督宋旻以聞。廷議遣大臣一人往勞,檄安南存亡繼絕,迎古來返占城。帝報可,命南京右都御史屠滽往。至廣東,即傳檄安南,宣示禍福。募健卒二千人,駕海舟二十艘,護古來還國。安南以滽大臣奉特遣,不敢抗,古來乃得入。
明年,弘治改元,遣使入貢。
——明史(二十五) ·1943·
李孟暘 字時雍,明朝睢州人,成化進士,官戶部給事中。曾到大同盤查糧庫,回朝以後,陳奏加強邊備的十件事,為朝廷採納。甲辰(1484年)出使占城(今越南南部),當時占城王被安南(今越南北部)王殺害,朝廷派遣使者封占城王之弟齊亞麻勿庵為王,詔書未至而勿庵已死,他的臣下提婆苔竊取了封印。朝廷又派遣孟暘封王的二弟古來為王。孟暘上言:“占城地處險要偏僻,和安南之間的矛盾還未平息,提婆苔又生篡位野心,萬一不聽朝廷命令,就會損害中國的威信。應當讓占城派遣使者,令使者傳命古來,同時下詔安南,令其悔過,不再與占城相爭。”皇上採納他的建議,數年之後,古來終於來崖州接受了明朝封誥。弘治中任湖廣參政,分守常德,升廣西左布政使,再升右副都御史,提督南京糧儲。轉南京戶部侍郎,晉工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多次到孟暘處訴說南京宮殿毀壞,請予修繕。孟暘說:“國家已定都北京,修此何為?”此議方止。南京郊區多產蘆葦,葦課是一項很大的收入。年久逐漸被權勢人家侵奪。孟暘一一清理,課稅增多,國用充足而民不被騷擾。有人以受災請減免葦課,孟暘認為:洲人爭著佃葦,可想其利很大,如果免其課稅,則國用不足,必加重百姓負擔,是有損於根本而有益於蛀蟲,加以拒絕。正德初年,三次上疏請求致仕。卒年78歲。著有《南岡集奏議》、《睢州志》等。孟暘身材高大魁梧,胸懷寬廣,惱怒不加於僕役。其弟孟晊,同榜進士。孟暘官給事中,孟晊官御史,時人稱為“雙鳳”。
《睢州志》九卷 弘治十八年李孟暘纂修
李孟暘致仕
李孟暘(1432-1509),字時雍,號南岡,河南睢州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戶科給事中,遷都給事中。歷任湖廣左參政、廣西布政使。遷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擢左副都御史。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遷戶部右侍郎理部事。弘治十三年七月遷左侍郎。弘治十五年六月再升南京工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五月初五日致仕,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卒,年七十八。有《南岡吟稿》。
——《中華博物》雜譚逸事
雙鳳李氏
雙鳳李氏記錄起源於約600年前,興起於明朝永樂年間河南睢縣。
李孟暘為雙鳳李氏的四世祖,我猜想,族譜的修訂應該就是李孟暘從高官之後,才開始制定的族譜,始祖李治國等人,才因此編入其中,也有了我等其後人,
500年來,家族四處散根,開封、商丘、周口,等地位族人主要居住地。
雙鳳李氏官網為“睢縣雙鳳李”的前一個字母,加上cn。或百度搜尋雙鳳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