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志(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槐店文獅子)代表性傳承人)

李大志(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槐店文獅子)代表性傳承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大志(1931年11月-2010年10月),男,回族,河南省沈丘縣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槐店文獅子)代表性傳承人。1946年拜槐店文獅名藝人馬常清、老戳鏢、馬忠泰、李大春為師,後師從龐樹曾、馬步升學習文獅子母獅、麒麟、獨角虎道具製作和“別里子”等樂器吹奏。1992年任東關公義文獅會社社首。2006年任沈丘縣回族文獅子文化協會首任會長。所表演獅舞或踴或躍,乍動乍息,惟妙惟肖,整套舞蹈展現了回族文化的豐富性。代表作有《三獅鬧春》《神獸獨角獸》《吉祥麒麟》《獅子望月》《母子獅情》等。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各種會演和比賽。先後培養出百名學生,使該項技藝得以完整系統地傳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大志
  • 民族:回族 
  • 從藝時間:1946年06月08日  
  •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
  • 逝世日期:2010年10月
掌握技藝,技藝特點,

掌握技藝

李大志少年時師從老藝人馬忠州、馬忠泰、李大春。初學獅尾、虎頭表演,向老藝人龐樹曾、馬步升學習道具製作。並能吹奏“別里子”和演奏打擊樂器。從外貿工作崗位退休後,潛心研究文獅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創編了三“獅”鬧春等藝術形式,其技藝仍保持其傳統文化特色,“三‘獅’鬧春”還被中共沈丘縣委宣傳部評為文藝精品獎,其作品大有“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的古西域遺風餘韻。目前,在他的組織領導下有固定的藝人和表演隊伍。當地政府成立有研究機構和保護組織。幾十年來,李大志先後培養出了近百名學生,其中學有所成並具有一定藝術造詣的有李道海、馬文貴、馬民、馬義士、金頭虎、李海軍、龐立民等,使此項藝術得以完整系統地傳承下來。

技藝特點

沈丘回族槐店文獅子舞由獅舞、麒麟舞、獨角虎舞組成,屬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全國獨有,是古代西域和中原古代民間藝術融合的文化遺存。該藝術具有民族年節習俗依存性、多源性、稀有性的原生態文化特徵。有固定的舞蹈套路和吹打樂器。每組道具有兩個人表演。一個舞首,一個舞尾,以鼓點指揮,以鼓振節。採用擬形達意、描事模擬的手法,出突對人性的感悟。
獅舞中有巡山、飲水、觀景、抖毛、吞籠珠受孕生獅仔等情節動作,其內涵是感化統治階級親民愛民,多施仁政。教化人們要有社會責任感,盡其撫養子女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小獅時的母痛,要人們不忘生養之恩。麒麟舞則體現其吉慶祥和、包容、平等、善待他人,具有社會和諧的寓意。獨角虎表現的是社會需要公平、正義,沒有歧視,是弱者對平等的期盼。
文獅舞中的道具為母獅及小獅、麒麟、獨角虎。舞蹈伴奏的吹奏樂器為“別里子”,打擊樂器為鼓、鑼、鑔、鈸、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