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友堂,清代四川富榮鹽場鹽業世家李氏家族的堂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四友堂
- 所處時代:清代
李四友堂,清代四川富榮鹽場鹽業世家李氏家族的堂名。
李四友堂,清代四川富榮鹽場鹽業世家李氏家族的堂名。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鹽業資本集團之一。李氏先祖於元代延祜六年(1319)由河南固始縣遷四川富順,世代經營鹽井。至李維均、李維基、李維圻、李維墀四兄弟時取名“四友堂”。道...
李伯權 李伯權是李四友堂在抗戰時期的掌門人,曾當上過市參議員。抗戰軍興,自貢鹽業增產,李伯權乘時奮起,淘舊井,銼新井,其中載福井見了大功,出了幾百口瓦斯大火,李伯權也成了李家佼佼者,自貢的大鹽商之一。
李四友堂是從外省移居到四川富順縣鴻鶴鎮定居的,他們在明末就已經從事食鹽的生產和銷售了。道光七至八年間(1827-1828年)到成都參加鄉試的李維基,與陝西鹽商兼茶商的高某一見如故。高某給四友堂投資了白銀3,000兩,打下了7口鹽井和...
雙福井規劃利用雙福井遺址復建天車(可採用自貢現邊遠地帶難以保護的天車移動保護方式)作為火井沱的標誌。該車位於火井沱31號居民院中,系自貢著名鹽業世家"李四友堂"傳人李星橋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鑿成功,井深達1137.5米,初時...
四是形成中國鹽業投資集團。如王三畏堂、李四友堂、胡慎怡堂、顏桂馨堂等,被稱作自貢鹽業的四大家族。五是產生自貢品牌井鹽。如久大自貢井鹽等。六是孕育了鹽幫菜飲食文化。地名考究 據有關資料的粗略統計,就在現今自貢地區內以"井"...
富榮鹽場的王三畏堂有固定工1200餘人,李四友堂三大灶有固定工 500餘人,大約是當時最大的工場手工業了。雲南銅礦雖規模頗大,但采硐尖分包制度,在一個資本指揮下的工人並不多。煤窯亦然。其他礦多露天挖掘,史料常記百千以至萬人,...
1920年,東場之大鹽紳李瓊圃(李四友堂家族),西場之大鹽紳宋俊臣、黃敦三,在貢井姚家山合辦的德鹹井見功,燒天然氣鍋300餘口,獲利甚豐,李瓊圃積極發動修建大橋,以德鹹井名義捐資銀元一萬元作為首倡。居住在三多寨的李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