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號海洋測量船,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5000噸遠洋測量船。1998年服役。主要科學領域為船舶工程和海洋測繪。其測量系統具有定位、水深測量、重力、地形、地貌、剖面、潮位、氣象觀測、水文調查、採集、處理等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四光號海洋測量船
- 艦艇類別:中遠洋測量船
- 原名:海洋18號
- 弦號:871
船隻簡介,主要性能,主要貢獻,入列漁政,
船隻簡介
排水量:5874噸 | |
航速:15節 最高航速:18節 | 續航力:15000海里 |
長:129.82米 寬:17米 | 自持力:60晝夜 |
李四光號海洋測量船,弦號871,屬636型中遠海測量船,原名“海洋18號”。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5000噸遠洋測量船,由中國船舶工業708所1室設計,蕪湖造船廠建造,1998年服役。主要科學領域為船舶工程和海洋測繪。
主要性能
該船是我國第一艘能在遠洋執行測量任務的現代化海洋測量船,主要科學領域為船舶工程和海洋測繪。其測量系統具有定位、水深測量、重力、地形、地貌、剖面、潮位、氣象觀測、水文調查、採集、處理等功能。為控制水下自噪聲,充分發揮各項聲學測量設備性能;採用葉稍卸載大側斜螺旋槳,使產生空泡推遲,螺旋槳上方脈動壓力大大降低,僅為0.993kpa;柴油機發電機組採用浮筏減振技術和裝置,振級落差達35.2dB;主機減振設計、基座及船體採取阻尼處理,振級落差達25.5dB;換能器聲學平台採取軟連線和吸聲處理。
實船經試驗證明:該船自噪聲大大低於母型船,測量系統技術先進,控制規模大,測量要素多。減振降噪及聲兼容設計可以推廣套用於水面艦艇和潛艇設計,也適用於海洋調查船、水聲試驗船等設計。
到2011年,“李四光”號測量船累計安全航行35萬海里,測量里程54.7萬公里,先後圓滿完成30多項重大測量任務,填補了中國海洋測繪領域的100多項空白。
主要貢獻
2002年7月底,為完成中國最南端的南沙曾母暗沙海域最後一幅海圖奮力一搏。上級要求海圖比例要精確到1:500,這就意味著要像使用顯微鏡一樣,對每條測線進行“地毯式”測量。為了加快測量,“李四光”號測量船被颱風追著一路跑。颱風一到,他們換到沒有颱風的海區;颱風再來,他們又換到原來的海區。就這樣“李四光”號測量船避開了6個颱風。李四光號海洋測量船的海測兵們堅持人停機不停,晝夜輪流守護在儀器旁,認真檢查核對,確保數據無誤。測量期間,他們攻堅克難,先後排除多起儀器故障,確保了各項測量要素的精確度。
2004年8月,“李四光”號測量船奉命赴西太平洋,對6000米深的海底進行底質採樣,這在中國海測史上尚屬首次。 在風力9級、浪高5米的惡劣海況下,原測量主任董慶亮帶領官兵在後甲板連續作業兩天兩夜。8000米的鋼纜,一米一米地潛向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6314米,“李四光”號測量船刷新了我國和亞洲測繪史的新紀錄。
2007年,“李四光”號測量船赴南海某海域執行水文調查測量任務的返航途中,接到上級臨時下達的海南某海域水深測量任務。在副食品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又遭遇了颱風,官兵們僅靠鹹菜稀飯和麵條果腹,一邊與颱風搏鬥,一邊利用颱風間隙進行測量,連續奮戰了10多個晝夜,高質量地完成一幅指定比例尺水深圖的繪製。 2008年6月的一天,正在測量的“李四光”號測量船的衛星天線突然出現故障。此時海上風力8級,艦船左右橫搖20多度。為了趕在颱風來臨前完成任務,測量主任潘樂帶上工具攀爬上20多米高的桅桿,連續工作了3個多小時,成功修復天線。
2010年5月,“李四光”號測量船奉命赴南海某海域執行遠海測量任務。“李四光”號測量船精確測量出暗灘的深度、位置等水文要素,及時排除了原海圖所帶來的隱患,並填補了這一海域的多項測量空白。 填補測量史上的空白,是“李四光”號測量船誕生的使命。
到2011年,“李四光”號測量船14次勇闖太平洋等,填補了中國海洋測繪領域重力、磁力等100多項資料空白,40多幅測量成果圖分獲海軍測繪成果特等獎等多項獎項,為中國向海洋大國邁進提供了海量的數據資料。
入列漁政
2012年12月11日,5800噸級“中國漁政206船”入列及首航儀式在上海舉行。此舉標誌著中國漁政206船正式編入漁政船序列,我國漁政能力建設得到大力加強。中國漁政206船入列中國漁政東海總隊,將赴我國東海海域執行護漁維權任務。
中國漁政206船是我國目前噸位最大、性能最先進的大型漁政船之一。該漁政船的入列,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漁政專屬經濟區巡航和護漁維權執法能力,對有效保護漁民合法權益和生產財產安全、維持海洋正常漁業生產秩序、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據農業部漁業局訊息,為了改變當前我國漁政船數量偏少、噸位偏小、性能不足的現狀,切實保障海上護漁維權任務的順利開展,國家加快漁政船建設的步伐,加大了漁政投入力度,漁政裝備條件有望得到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