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定律,也稱為李嘉圖-穆勒定律,是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嘉圖定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概述,理論淵源及意義,
概述
李嘉圖定律,也稱為李嘉圖-穆勒定律,是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組成部分。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大衛· 李嘉圖認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以犧牲某些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為代價的。也就是說,人類和動植物界一樣,種族的發展是以犧牲個人利益來為自己開闢道路。這被稱為絕對合理的必然規律。不過,李嘉圖相信最終應該克服這種對抗,生產和社會的發展同每個個人的發展相一致。西方經濟學第一次大綜合完成者的穆勒,把李嘉圖的上述觀點作為一種“生產規律”和“分配規律”納入其折衷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因此稱為“李嘉圖-穆勒定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沒有逃出“李嘉圖-穆勒定律”這一怪圈。社會主義社會正在設法衝出這一怪圈。
簡而言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以犧牲某些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為代價,被稱為絕對合理的必然規律。這就是所謂的"李嘉圖定律"。
理論淵源及意義
作為馬克思經濟學來源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它的最後完成者李嘉圖是"李嘉圖定律"的完成者。李嘉圖認為資本主義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一種生產方式,它是與工人民眾的利益相矛盾並以犧牲後者的利益為代價的。
而作為西方經濟學第一次大綜合完成者的穆勒,把李嘉圖的上述觀點作為一種"生產規律"和"分配規律"納入其折衷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
西方國家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和社會制度運行的穩定性,曾力圖跳出“李嘉圖定律”怪圈,因而在某些觀念、生產關係和具體政策上作了局部改變、調整和變革。但上述做法在客觀上卻帶來另外一種後果:它不僅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進一步擴展設定了障礙,也是對資本關係的本質和自身規定性的自我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