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和

李喜和

男,漢族,1963年2月生,內蒙古托克托縣人。現任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裁、首席科學家、內蒙古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劍橋大學Gurdon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喜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內蒙古托克托縣
  •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內蒙古大學生物系
人物介紹,榮譽及職務,人物經歷,獲獎情況,部分發表論文,技術研究,

人物介紹

1986-1989年參加了由內蒙古大學旭日乾院士主持的中國首例試管牛、羊的科研工作,並從此開始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研究。
1990-1994年在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日本生殖生物學會會長中原達夫教授,主要從事牛體外受精、顯微受精和牛胚胎性別鑑定方面的基礎研究,建立了牛單精子顯微注射和牛胚胎性別鑑定的系統方法。
1995-1998年在日本博士後研究期間成功產出世界首例分離精子-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牛,為該技術的產業化套用奠定了基礎。
1998年開始轉入英國劍橋大學臨床獸醫系任高級研究員,從事馬精子分離-性控技術、馬克隆技術和馬胚胎幹細胞技術研究;
李喜和
2002年研究成功歐洲首例顯微受精試管馬和世界首例分離精子-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馬;
2004年回國主持從美國引進SX-MoFlo流式細胞精子分離機,在國內正式開始奶牛精子分離-性控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套用;
2005年回國主持奶牛精子分離-性控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套用;
2007-2009年間成功地進行了絨山羊性控、馬鹿性控研究及小規模示範套用,並研究成功中國首例、首批克隆馬鹿和奶牛種牛的產業化克隆套用;

榮譽及職務

共發表以生殖生物學研究(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別控制、克隆技術、胚胎幹細胞技術等)為主的學術論文60餘篇,在國內外進行學術會議講演50餘次,獲1項國家發明專利,目前正在編纂兩本學術著作。曾任日本東京農業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會長,英國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副會長,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劍橋中文學校董事。
曾任日本東京農業大學中國學聯會長;英國劍橋大學中國學聯秘書長、副會長;英國劍橋大學中國學聯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英國劍橋中文學校董事;
現在是日本繁殖生物學會會員,英國受精學會會員,美國生殖生物學會會員;學術雜誌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日本)、 Reproduction(英國)特約申稿人,內蒙古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馬業協會常務理事。

人物經歷

1986-1989年跟隨導師旭日乾院士參加了中國首例試管牛羊的研究工作,1994年獲得東京農業大學畜產學博士學位。
1990-1994年在日本東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日本生殖生物學會會長中原達夫教授,主要從事牛體外受精、顯微受精和牛胚胎性別鑑定方面的基礎研究,建立了牛單精子顯微注射和牛胚胎性別鑑定的系統方法。
1995年在日本家畜改良技術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員,從事牛精子分別-性別控制技術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開發,於1998年成功產出世界首例分離精子-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牛。
1998-2005年轉入英國劍橋大學臨床獸醫系任高級研究員,於2002年研究成功歐洲首例顯微受精試管馬,並於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獲得體外培養的馬克隆胚胎、發表了關於馬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第二篇科學論文,並嘗試使用該類幹細胞進行賽馬骨受傷治療,為該領域積累了寶貴的技術資料。
2005年回國主持奶牛精子分離-性控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套用,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家畜性控技術,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4000多個用戶累計實施近240萬例以上奶牛性控快繁,為農戶繁育良種奶牛母犢約100餘萬頭,總產值約50億元,為奶牛養殖戶增加收入約30億元,充分顯示了該技術的產業化套用前景。特別是研究發明了奶牛性控精液生產新技術工藝《一種低劑量家畜冷凍精液生產及其套用方法》,使家畜性控凍精的生產效率提高2-4倍,生產成本降低到正常水平的40-50%,對性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技術作為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被國際同行認可並已經正轉讓到美國為首的7個畜牧已開發國家,提高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發水平及影響。
2007-2009年間成功地進行了絨山羊性控、馬鹿性控研究及小規模示範套用,並研究成功中國首例、首批克隆馬鹿和奶牛種牛的產業化克隆套用,目前已經克隆繁育奶牛種牛7頭。在研究生涯中圍繞生殖生物學研究和生物工程技術開發為主發學術論文110餘篇,進行學術會議講演60餘次,獲5項國家發明專利,出版專著1部(《家畜性別控制技術》,科學出版社)。
2006-2013年間,以李喜和博士為首的技術團隊共申請獲得13項發明專利(1項國際發明專利PCT),制定4項國家和地方標準,主持和參加國家、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科技項目18項,發表科學論文和出版專著50餘篇、幅。與此同時,上述科技研發成果獲得國家、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各種科技相關獎勵12項,並分別與2010年申報獲批自治區科技廳的“內蒙古家畜性別控制生物技術工程中心”、2012年獲批國家發改委的“家畜性別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013年獲批國家人社部等“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獲獎情況

2002年度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特別學術成果獎;
2005年度內蒙古科教興區突出貢獻獎;
2006年度內蒙古科技創新傑出引進人才獎;2006-2010年獲得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呼和浩特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2007年度內蒙古中青年科技創新獎;入選內蒙古自治區“333人才引進工程”首席專家和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2009年作為實驗設計和主要參加人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首次在國際科學雜誌《Nature》上,以我區科研機構署名發表了幹細胞研究的科學論文。相關後續研究於2012年發表於《Cell Stem Cell》。
2009年-2014年分別獲得中國發明專利獎;國家“十一五”科技計畫項目執行突出貢獻獎;中國僑界創新人才獎;內蒙古大學科技創新獎;內蒙古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內蒙古“農牧業豐收獎”一等獎;中國僑界創新人才獎;內蒙古首屆“科技標兵”獎 ;呼和浩特市長特別獎。

部分發表論文

1. B. Shorgan, S.Zhang, X. Xue, Y. Pang, H. Chang, X. Li, Q. Hai, B. Siqin.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ovine oocytes matured and fertilized in vitro and lambing after embryo transfer. Japanese Journal of Animal Reproduction, 1990, 36:225-230.
2. X.Li, S. Iwasaki and T. Nakahara. Effects of trophectoderm dissection on development of inner cell mass of fresh and frozen-thawed bovine blastocysts derived from in-vitro fertilization.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1993, 39:281-286.
3. X.Li, S. Iwasaki and T. Nakahara.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conditions in microinjection of bovine oocytes and subsequent changes in nuclei and development to embryos.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1994,39:49-55..
4. S. Iwasaki, Y. Yoshikane, X. Li, S. Watanabe and T Nakahara. Effects of freezing of bovin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derived from oocytes fertilized in vitro on survival of their inner cell mass cells. Molecular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1994, 37:272-275.
5. S. Iwasaki andX. Li. Experimental production of triploid bovine embryos by microijection of two sperm and thei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1994, 4:317-322.
6. S. Zhang, B. Shorgan, X. Li. Studies of super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 Mongolia goats. Studies of Animal Science, 1996, 50:71-74.
7. Bou Shorgan, Zhang Suolian, Liu Dongjun, Wang Jianguo, He Muren, Chan Hongwu, Yan Wenlong and Li Xihe. Production of live offspring from Chinese Inner Mongolian white kid oocytes using superovulation and 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 techniques. Journal of Japan Embryo Transfer Society,,19:1-6, 1996.
8. K. Hamano,Xihe. Li, X-Q. Qian, K. Funauchi, M. Furudate and Y. Minato. Gender preselection in cattle with intracytoplasmically injected, flow cytometrically sorted sperm heads.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1999, 60:1194-1197.
9. Xihe. Li, K. Hamano, X. Qian, K. Funauchi, M. Furudate and Y. Minato. Oocyte activation and parthenogenetic development of bovine oocytes following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Zygote, 1999, 7 233-237.
10. Xihe. Li, Lee H.A Morris and W.R.Allen. Effects of different activation treatment on frtilization of horse oocytes by ICSI.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2000, 119:253-260.
11. Xihe. Li, LHA Mooris and WR Allen. The influence of co-culture during matu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equine oocytes fertilized by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Reproduction 2001 121:925-932.
12. K Hamano, Xihe Li, Y Minato and H Arima. Sex preselection in farm animals by flow cytometric separation of X- and Y-chromosome bearing spermatozoa J Mamm Ova Res 2001 18:81-88.
13. Xihe Li, LHA Morris and WR Allen.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horse oocytes following by nuclear transfer using fetal and adult cells.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2002 66:1288-1292.
14. Xihe Li, J Tremoleda and WR Allen.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passages of fetal and adult fibroblasts on nuclear reprogramming and first embryonic division in reconstructed horse oocytes following nuclear transfer Reproduction 2003 125:535-542.
15. Xihe Li, Yanfeng Dai and WR Allen. Influenc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on cytoplasmic maturation of horse oocytes in vitro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rst cell cycle following nuclear transfer and parthenogenesis.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2004, 71:1391-1396.
16. Xihe Li, Yinghe Qin, Sandra Wilsher and WR Allen. Centrosome changes during meiosis in horse oocytes and first embryonic cell cycle organization following parthenogenesis, fertilization and nuclear transfer. Reproduction, 2006,131:661-667.
17. Xihe Li, SG Zhou, MP Imreh, L Ahrlund-Richter and WR Allen. ES cell lines obtained from proliferation of inner cell mass (ICM) cells of the horse blastocysts. Stem Cell and Development, 2006,15:523-531.
18. S Bao, FC Tang, XH Li, K Hayashi, A Gillich, K Lao and A Surani. Epigenetic reversion of post—implantation epiblast to 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s. Nature, 2009, 461:1292-1295.
19. S Bao, HG Leitch, FC Tang, A Gillich, J Nichols, S Kim, C Lee, XH Li and A Surani. Investigations on the role of Blimp 1 in pluripotency and reprogramming. Cell Stem Cell, 2012 (in press).
20. RHF Hunter and Xihe Li, Egg Transfer as an Analytical Tool: Vintage Experiments in Domestic Farm Animals. China Science, 2012 (in press).

技術研究

作為奶農,總是希望自家的母牛多產母犢、多產奶,因為多一頭良種母牛犢就意味著多一份可觀的收入。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奶農的這一願望已經實現,而幫他們圓夢的人就是土生土長的呼市人——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喜和。2010年李喜和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2012年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創新創業團隊。
作為奶牛性控技術研究第一人,李喜和涉足其中其實源於一個特別樸實的心愿。“我的父母都是農民,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讓農民的生活富裕。”正是這一質樸的心愿讓李喜和沉迷於科研,沉醉其中30餘年。
李喜和出生於托縣古城鎮把柵村一農民家庭,從小就懂事的他心中一直有個信念,那就是他要讓農民都富起來。就是這個堅定的信念讓李喜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內蒙古大學生物系,那年是1984年。後來,他有幸成為內蒙古大學旭日乾院士的得意門生,在導師的引導下,李喜和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科學世界就像是一個謎,當你解開一個謎時,就會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談起科研話題,李喜和說得津津樂道。
然而,在科研這條路上李喜和也曾迷茫過,可無論怎樣他都割捨不下心中對科研的那份熾熱的愛,就這樣,李喜和潛心鑽研30餘年,研究開發出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震驚的科研成果。1998年,他成功研發出世界首例分離精子——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牛;2002年,他研究成功歐洲首例顯微受精試管馬和世界首例分離精子——顯微受精的性控試管馬。2005年,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李喜和另闢蹊徑,開始主持開展一種新的奶牛性別控制技術的研究工作,奶牛精子分離——性控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套用,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家畜性控技術,從此他就與奶牛結下不解之緣。
奶牛性控制技術,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難題,然而李喜和卻不畏艱難,他反覆試驗,不斷鑽研,最終將它變成了現實,實現了奶牛“生公生母由人定”的願望。目前,該項技術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4000多個規模化奶牛養殖用戶累計實施240萬例以上奶牛性控擴繁推廣,為農戶繁育良種奶牛母犢100餘萬頭,總產值約50億元,為奶牛養殖戶增加收入約30億元。
如今,李喜和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國內,其餘的時間主要在英國進行合作研究。他下一步主要的工作就是帶領他的團隊——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奶農們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計畫在2至3年內完成奶牛克隆技術商業化示範套用和擴大奶牛性控技術套用規模和範圍,達到每年推廣100萬頭良種奶牛性控凍精,繁育良種奶牛50萬頭,每年實現經濟效益25億元。“我就是想為農民盡一份力,只要看到農民笑了,我就覺得我的工作特別有意義。”這就是李喜和——一個農民兒子的樸實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