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李善長案)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

李善長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定遠(位於今安徽省)人。明初名臣。

李善長自幼讀書,有智謀。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投朱元璋。從朱元璋征滁州謀劃並主饋餉,甚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得巢湖水師後,李善長力主渡江。在拔採石、征太、克集慶、下鎮江的諸役中,朱元璋均以其為參議,凡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出其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吳王位,以其為右相國,後封宣國公。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以其為太子少師,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軍國重事。朱元璋北伐時期,李善長留守南京,保障軍餉供應,為此特晉光祿大夫、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位於諸公之首。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發,株連甚眾,李善長如故。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其弟李存義為胡惟庸黨,免其死而不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有人告其知胡惟庸謀逆而不揭發,狐疑觀望,大逆不道,被殺。

基本介紹

  • 全名:李善長
  • 別名:李韓公
  • :百室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濠州定遠(今屬安徽)
  • 出生日期:1314年
  • 逝世日期:1390年
  • 主要成就:明朝開國元勛
  • 最高官職:中書左丞相
  • 本名:李善長
  • 官職:太師、中書左丞相、太子少師等
  • 爵位:宣國公→韓國公(削)
  • 諡號:襄愍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智勇雙全,建功立業,開國元勛,免於株連,悽慘結局,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籍記載,故居之謎,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李善長,男,漢族,字百室,安徽定遠人。從小就喜愛讀書,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預計事情,大多被他說中。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並對他以禮相待,並將他留下掌管文史書籍。
朱元璋曾經神情從容地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朱元璋稱讚他言之有理。

智勇雙全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攻占滁州,成為朱元璋的參謀,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威名日益顯著,諸將前來投靠的,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有人因為某些事情相互意見不合,產生矛盾,李善長便想方設法從中調解。
李善長
李善長畫像
郭子興因聽信流言而懷疑朱元璋,逐漸剝奪他的兵權。又想從朱元璋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謝絕。朱元璋對他十分倚重。
朱元璋在和陽駐軍時,親自率軍前去進攻雞籠山寨,只留少量兵力幫助李善長留守。元軍將領得知訊息後前來偷襲和陽,李善長便設下埋伏打敗了元軍,太祖認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獲得巢湖水師後,李善長極力贊成渡江。攻克採石後,朱元璋率軍直趨太平,李善長事先寫下榜文,嚴禁士兵違反軍紀。太平城被攻下,李善長馬上將榜文貼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軍中秩序井然,秋毫無犯。
朱元璋為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時,以李善長為帥府都事。不久隨軍攻克集慶路。在將要攻取鎮江時,朱元璋擔心諸將約束不了部下,便佯裝發怒,要懲罰他們,經李善長力救,此事才得以解決。鎮江攻下之後,百姓都不知道有兵到來。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李善長為參議。當時宋思顏、李夢庚、郭景祥等都為幕僚,而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李善長決定。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命李善長兼領府司馬,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

建功立業

朱元璋稱吳王時,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李善長通曉典故,裁決事務非常迅速,又善於辭令。朱元璋招賢納士時,總是讓李善長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後率軍征討,都命李善長留守,將吏順從,居民安然,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李善長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後提出專賣兩淮之鹽,設立茶法。恢複製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國家財富日益增長,百姓也不再貧困。
吳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論平吳之功,封李善長為宣國公。改官制,以左為大,以李善長為左相國。朱元璋當初渡江時,經常使用重典。有一天,他對李善長說:“法有連坐三條,不是太過分了嗎?”李善長因此請求除大逆之罪外,全部免去連坐之罪。朱元璋於是命令他與御史中丞劉基等裁定律令,頒示朝中內外。

開國元勛

朱元璋即帝位,追封自己祖先及冊立后妃、太子、諸王,都由李善長擔任大禮使。朱元璋設定東宮官屬,以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軍國大事,其他仍然如故。不久,率禮官制定郊社宗廟之禮。皇帝巡幸汴梁,李善長留守,一切事情李善長都可以不經請示靈活處理。不久,李善長上奏確定六部官制,商議官民喪服及朝賀東宮禮議,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確定天下山川神癨封號,封立諸王,爵賞功臣,事無巨細,朱元璋都委託李善長與諸儒臣商議執行。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皇帝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於是授他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當時被封公者,有徐達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李善長六人,李善長位居首位,詔書中將他比作蕭何,對他褒獎備至。
李善長(李善長案)
李善長畫像
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待人苛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兩人。李善長與中丞劉基爭論法令,以至於辱罵劉基,劉基內心不安,便請求告老還鄉。太祖所任用的張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獲罪,只有李善長還像原來一樣在朝廷做官。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心裡慢慢變得傲慢起來,太祖開始對他有所反感。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歸居,太祖賜臨濠地若干頃,設定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一年後,李善長病癒,太祖便命他負責修建臨濠宮殿,將江南富民十四萬遷徙濠州耕種,讓李善長管理他們,留在濠州數年。
洪武七年(1374年),太祖提升李善長之弟李存義為太僕寺丞,李存義之子李伸、李佑都為群牧所官。
洪武九年(1376年),太祖以臨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為駙馬都尉。初定婚禮,公主嚴修婦道。李家受寵顯赫,時人極為羨慕。李祺與公主結婚一個月後,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李善長因此獲罪,被削年祿一千八百石。不久,太祖又命李善長與曹國公李文忠一起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議軍國大事,監督圜丘之工程。

免於株連

丞相胡惟庸初任寧國知縣,是因李善長的推薦,又被提升為太常少卿,後升任左丞相,兩人因此互相往來。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長暫理御史台事務,多次向太祖提出建議。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太祖因而懷恨在心。

悽慘結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因為年老約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士三百人,湯和悄悄告訴他所聽到的事。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將丁斌治罪。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於是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的供詞牽連到李善長,供詞上說:“胡惟庸企圖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李善長驚叱道‘:你這么說到底為了什麼?你們一定要慎重,否則九族都要被滅。’不久,又派李善長的老友楊文裕去勸他說:‘事成之後,當以淮西之地封你為王。’李善長驚駭不已,仍不同意,卻又頗為心動。胡惟庸於是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仍然不同意。過了一段時間後,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嘆道:‘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有人又告發李善長說:“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於是,御史競相上奏彈劾李善長。而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互相賄贈,經常偷偷私語。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太祖便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人,都同時受胡惟庸牽連而死。不久,被牽連的還有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若干人。太祖親自下詔羅列他們的罪狀,加在獄辭裡面,纂成《昭示奸黨三錄》,布告天下。李善長之子李祺與公主被遷徙至江浦,過了一段時間後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任旗手衛鎮撫,但被取消世襲韓國公的權利。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李善長與陛下同心,出生入死打天下,勛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兒娶公主,親戚拜官,他作為人臣,名份已經到了極點。假如他想自圖不軌,尚且未曾可知,而今說他想幫助胡惟庸謀反,則是極為荒謬,大錯特錯了。人們疼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定勝於兄弟之子,已經安享萬全之富貴的人,一定不會去想僥倖獲得萬一之富貴,這是人之常情。李善長與胡惟庸,仍然只是兒女親戚,而對於陛下則像對子女一樣的親近。假使李善長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也不過是位列勛臣第一而已,太師、國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納王妃而已,難道還會勝於今日嗎?而且李善長難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僥倖取得的嗎?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無限,卻都莫不為此粉身碎骨,覆宗絕祀,能保全自己腦袋的有幾個人呢?李善長自己也親眼所見,為什麼還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轍呢?凡是去這么做的必然有深仇大恨促使著他,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父子之間可能會相互扶持以求逃脫災禍。而現在李善長之子李祺與陛下有骨肉之親,沒有絲毫芥蒂,他何苦突然這么去做呢?如果說天象告變,大臣受災,殺了他以應天象,則陛下更加不能這樣做。臣惟恐天下百姓聽說之後,會說像李善長這樣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場,國家也會因此而分崩瓦解啊。現在李善長已死,再說無益,但願陛下將此作為將來的教訓。”太祖收到上奏,竟然沒有加罪王國用。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補開國名臣贈謚,李善長獲追謚“襄愍”。

人物評價

朱元璋: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王世貞:善長雖寬博器略,然意忌不能專平
張廷玉:“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
王國用:“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勛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今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
毛佩琦:“李善長,才能傑出,功勳卓越。他被族誅時的罪名,都是單憑口說,不足為據。”

親屬成員

李存義,曾任太僕寺丞。
李祺,娶明太祖長女臨安公主,後因李善長被誅而流放,永樂元年(1403)卒。
李芳,官至留守中衛指揮,生五子。
李茂,官至旗手衛鎮撫
曾孫:李恆,李芳的長子,停襲。
四世孫:李城
五世孫:李宣
六世孫:李鵬,以蔭任靈山縣知縣
六世孫:李鸞
七世孫:李應時,李鸞之子,以蔭任寧海州判官
八世孫:李君錫,京兆諸生,未授官卒。

史籍記載

故居之謎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0多歲的李善長卻與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起被冤斬,故居被抄毀。從此以後,李善長的故居與後裔成為未解之謎。

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93
朱元璋
李唐
2002
張彤
2004
朱元璋
2006
姜華
2014
202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