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通過宋代忠賢李光橫遭奸臣秦檜迫害事件的描述,表現詩人對李光政治上的遭遇表示同情,對大奸賊秦檜受寵一時而為非作歹表示憤懣,並譏諷死後被掘墓,無葬身之地。詩以對照烘托的手法來寫,忠與奸形象鮮明,反映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使讀者一目了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參政光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者姓名:王桐鄉
- 文學體裁:七言律句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李參政光
五十三家禍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遙。
皇天后土猶堪倚,明月清風不費邀。
但看瓊島一身在,莫愁圖書萬卷燒。
千古牧羊亭下土,好還天道不曾饒。
作品鑑賞
李光(一〇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輿地紀勝》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〇六)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入為符寶郎,以言事貶監汀州酒稅。欽宗即位,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書少監。三年,知宣州。改知臨安府。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撫使,改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壽春府,落職提舉台州崇道觀。尋知湖州,歷知平江府、台州、溫州。七年,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拜參知政事。九年,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十一年,貶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瓊州:二十年,移昌化軍;二十五年秦檜死,內遷郴州;二十八年,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孝宗即位,賜謚益莊簡。有前後集三十卷,已佚。《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有《莊簡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傳。海南人民為紀念這位忠賢立“五公祠”於府城,是“五公”之一。詩人寫這首詩予以悼念。
詩的前四句“五十三家禍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遙。皇天后土猶堪倚,明月清風不費邀。”寫秦檜暮年再次起大獄,欲盡除異己,奏表上高宗,列趙鼎、張浚、胡銓、李光等五十三家族,意欲盡行殺戮。李光卻早已被貶到海外的瓊島來,得到海南人民的愛護,免再受殃,可謂之逍遙自在;他仍然在皇天覆蓋之下,在祖國大地上過著有倚靠的生活,並且海南島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明月清風不須費心花錢去邀請而自然為伴,平時也有幾位朋友來往吟詩作賦,並不感覺孤獨,精神怡然自適。
詩的後四句“但看瓊島一身在,莫愁圖書萬卷燒。千古牧羊亭下土,好還天道不曾饒。”寫秦檜恨光不已,必欲致其死,在光被貶到瓊島之後,還誣告光以私撰史、譏訕朝政成獄,根究貶人通書,光家人懼罪,把所藏的書籍萬卷盡行燒毀,光聞悉燒書之事感到非常痛心,當時有朋友勸慰他說:只要你在瓊島平安無事,不必過多憂慮圖書萬卷被燒掉,人在何愁不復得。最後,詩人以譏諷的筆調寫秦檜,受寵而作惡一時,然而死後葬於建康牧羊亭(又一牧牛亭),墓中埋有許多古器、奇玩、以為千古安穩於地下,卻不想到後來明弘治初年,墓為盜者所掘,顱骨散棄原野,其禍甚慘,此正好象是天道不饒恕似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正符合人民的願望。
作者簡介
王桐鄉,又名王佐,字汝學,號桐鄉,臨高縣透灘村人,明代學者,詩人。生於宣德戊申年(141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瓊始祖王恂瓊州千戶。曾祖王良先舉人司戶參軍。父親王原凱東黎土宮,曾二度率首王尋、王旺赴京貢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強黎漢民族和睦團結,被授為撫黎縣丞。母親唐朝選山東金鄉縣令之女,兄王斌、王賦、王碔(音wǔ),和弟王俊均為廩貢生員,系異母所生。
王桐鄉所寫詩文很多,收集在《雞肋集》中,還著有《珠崖錄》、《瓊台外紀》、《經籍目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