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慶

李利慶

李利慶,男,1923年5月17日出生,鐵路橋樑專家,我國鐵路栓焊鋼橋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利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浙江省
  • 出生日期:1923年5月17日
  • 畢業院校:國立浙江大學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生平簡介,家庭背景,戰爭爆發 參加共產黨,繼續深造,學成歸國,研究方向,技術成就,鐵路焊接板梁和栓焊梁的開拓者之一,為鐵路栓焊梁的發展做出貢獻,參與組織漢江斜腿剛構橋試驗研究,愛崗敬業 為人正直,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家庭背景

李利 慶,1923年5月17日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常安鎮小剡村。幼小家境貧寒,6歲起就每天跟著殘疾的哥哥上山拾柴幫助維持家庭生活,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
1931年,因父親和哥哥做些小生意,家境有所好轉,他才有機會在本村初級國小讀書。他勤奮好學,
於1937年考上浙江省立杭州初級中學。初次進省城,乘客輪沿富春江駛向杭州,看到橫跨江上的錢塘江大橋雄偉壯麗,當一名橋樑工程師的夢想在他年輕的心中萌生。

戰爭爆發 參加共產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杭州告急,學校一遷再遷。戰亂使他輟學一年,同時也激發了他的愛國思想。
1938年在麗水縣碧湖鎮浙江省立戰時臨時聯合中學復學,
1942年學校又因敵人進犯,遷址青田縣南田鎮(今屬文成縣)。
1944年高中畢業後在本地國小教書一年,又在富陽縣中當了半年圖書管理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他先後考上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最後選擇了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讀書。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由地下黨介紹參加杭州市軍管會鐵道處的接管工作。接管工作結束後在杭州工務段橋樑室做實習生,
195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繼續深造

1951年經考試選拔,李利慶被派送到前蘇聯列寧格勒鐵道運輸工程學院讀研究生,他和著名橋樑專家程慶國一道師從該院院長橋樑專家普洛塔索夫教授。
1955年6月他是第一個在該校通過答辯的中國副博士研究生,獲橋樑工程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

學成歸國

1955年10月,李利慶學成回國,是當時鐵道科學研究院第一位報到的留蘇副博士。在以後的幾十年,他一直從事鐵路鋼橋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員、鋼橋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橋樑研究室副主任、鐵道建築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和鐵道科學研究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獲安康漢江斜腿剛構薄壁箱型鋼樑鐵路大橋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1985年又獲該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鐵路橋樑科學研究、設計及工程建設。他在國內首先倡導栓焊鋼橋新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並參加我國第一孔焊接板梁和第一孔栓焊梁的試製、架設與試驗研究,促進了栓焊梁在我國的大發展。主持安康漢江斜腿剛構鐵路橋樑試驗研究,主持編寫了我國最早的栓焊鋼橋設計、製造、試驗方面的技術規範和書籍。為我國橋樑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技術成就

鐵路焊接板梁和栓焊梁的開拓者之一

1955年,李利慶回國後不久,到部基建總局、科技委員會、山海關橋樑廠和瀋陽橋樑廠進行調研,在瀋陽廠遇到了前蘇聯專家。當這位專家知道李利慶剛剛留蘇回國,曾在他原來工作的克列緬楚格鋼樑廠實習過,如同他鄉遇故知。他告訴李利慶,瀋陽橋樑廠已從前蘇聯買來自動電焊機,正準備試焊24米鋼板梁,但瀋陽廠只有一名電氣技術員,他希望李利慶和那位電氣技術員合作搞焊接工藝試驗研究。於是他們一同做了試驗,確定了施焊工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