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紀念緬懷,
人物簡介
李公劍(1886-1925),原名李膘隆,別號大痴,梅縣松北鄉到車村人。早年畢業於鬆口師範學堂,經謝逸橋介紹參加同盟會。1907年,參加饒平鳳凰山和黃岡起義,後加入梅城鐘動等組織的“冷圃詩社”,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全國紛紛回響,他與溫翀遠等人參加了光復梅州的義舉。
1916年,廣東謀劃驅逐軍閥龍濟光,他得肇陽羅鎮守使李耀漢賞識,薦派為封川縣縣長,以資策動。龍倒台後,赴東北協理策劃軍隊起義。後回北京,拜會北洋艦隊海軍總長程壁光,得其提升,遂與起義海軍南下,參與護法運動。返粵不久,又奉護法軍政府派駐日本。民國11年陳炯明叛變前夕,李公劍從日本經台灣回國,剛踏上廣州,即被陳炯明以莫須有之罪扣押,經多方營救,始獲釋放。
1924年9月,葉劍英任建國粵軍第二師參謀長,奉命到珠海香洲練新兵,組建新編團,葉劍英任團長,委派李公劍為該團參謀長。新編團建立後,培訓了大批工農革命幹部,推動了周圍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國民黨右派的恐慌,伺機破壞。少數暴徒趁師長張民達遇難,葉劍英隨軍東征之機,於1925年4月25日晚上,煽動兵變。時李公劍聞變,持槍衝出營房,與暴徒拼搏,不幸中彈犧牲,時年四十歲。一同遇難者有20多人。
紀念緬懷
革命軍官兵和香洲民眾,為紀念遇難烈士,募集款項,把烈士安葬於香洲獅山之陽,建立“香洲烈士公墓”。
是年10月,墓成之日,葉劍英主持了追悼會。為了烈士英名永垂不朽,他親撰《滿江紅》詞勒石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