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唐朝宗室、畫家)

李元昌(619—643),唐高祖李淵第七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李淵封其為魯王,李世民改封為漢王。因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被賜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元昌
  • 國籍:唐朝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643
  • 職業:宗室、畫家
  • 主要成就:善行書
    善畫馬
    善畫鷹鶻雉兔
  • 父親:李淵
  • 母親:孫嬪
  • 官職:梁州都督
  • 爵位:魯王—漢王
人物介紹,史書記載,舊唐書,新唐書,歷史評價,

人物介紹

李元昌,唐高祖李淵第七子,母為孫嬪。高祖武德三年六月(620年7月)封魯王,後改封漢王。書法受之史陵,祖述羲、獻,雖在童年已精筆意。善行書,又善畫馬,筆跡妙絕。畫鷹鶻雉兔,當時佳手嘆服。間作人物,有漢賢王圖。博綜技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遺蹟罕見,在上品二閻之上。《唐書本傳》、《唐書藝文志》、《唐朝名畫錄》、《歷代名畫記》、《畫後品》、《宣和畫譜》都有記載。裴孝源在他的《貞觀公私畫史序》中記載有:大唐漢王元昌,天植其材,心專物表;含運覃思,六法俱全,隨物成形,萬類無失。每燕時暇日,多與其流商榷精奧,以余耿尚,常賜討論。遂命魏晉以來前賢遺蹟所存及品格高下,列為先後。起於高貴鄉公,終於大唐貞觀十三年,秘府及佛寺並私家所蓄,共二百九十八卷,屋壁四十七所, 目為貞觀公私畫錄。又集新錄官庫畫,總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三十卷是隋室官庫,十三卷是左僕射蕭瑀進。二十卷楊素家得,三卷許善心進,十卷高平縣行書佐張氏所獻,四卷褚安福進,近十八卷先在秘府,亦無所得人名,並有天和年月;其間有二十三卷恐非晉人真跡,多當時工人所作,後強題名氏。時貞觀十三年八月望日序。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元昌與杜荷趙節、李安儼建議太子李承乾兵變。紇乾承基告發太子謀反,杜荷、侯君集、李安儼等人因謀反罪被斬首,城陽公主後改嫁薛瓘

史書記載

舊唐書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
漢王元昌,高祖第七子也。少好學,善隸書。武德三年,封為魯王。貞觀五年,授華州刺史,轉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漢王。元昌在州,頗違憲法,太宗手敕責之。初不自咎,更懷怨望。知太子承乾嫉魏王泰之寵,乃相附托,圖為不軌。十六年,元昌來朝京師,承乾頻召入東宮夜宿,因謂承乾曰:“願陛下早為天子。近見御側,有一宮人,善彈琵琶,事平之後,當望垂賜。”承乾許諾。又刻臂出血,以帛拭之,燒作灰,和酒同飲,共為信誓,潛伺間隙。十七年,事發,太宗弗忍加誅,特敕免死。大臣高士廉、李世勣等奏言:“王者以四海為家,以萬姓為子,公行天下,情無獨親。元昌苞藏兇惡,圖謀逆亂,觀其指趣,察其心府,罪深燕旦,釁甚楚英。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齒,五刑不足申其罰,九死無以當其愆。而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梟獍,欲開疏網,漏此鯨鯢。臣等有司,期不奉制,伏願敦師憲典,誅此凶慝。順群臣之願,奪鷹鸇之心,則吳、楚七君,不幽嘆於往漢;管、蔡二叔,不沉恨於有周。”太宗事不獲已,乃賜元昌自盡於家,妻子籍沒,國除。

新唐書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
漢王元昌,初王魯,累遷梁州都督,後徙封漢。有勇力,善騎射。數觸軌憲,太宗手詔誨督,乃怨望,附太子承乾,通饋謝。來朝京師,宿東宮,嘗有醜語;又見帝側有宮人善琵琶,乃曰:“事成幸賜我。”承乾許之,割臂血盟。事敗,帝弗忍誅,欲免死,高士廉、李勣等固爭不奉詔,乃賜死,國除。

歷史評價

張懷瓘《書斷》:“皇朝漢王元昌,神堯之子也。尤善行書,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懷宣暢,灑落可觀。藝業未精,過於奔放,若呂布之飛將,或輕於去就也。”
1993年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戈偉家飾演李元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