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玲,海南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傑玲
- 畢業院校:廣西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 職業:教師
教育經歷,研究經歷,工作經歷,出版著作,學術研究,學術論文,
教育經歷
2013.09-2017.12 博士後研究 蘇州大學 日藏漢籍整理與研究;中日文學交流
2009.09-2012.03 博士 上海師範大學 古代文學·文獻文學博士
2006.09-2009.06 碩士 廣西大學(211) 中國古代文學 碩士
2002.09-2006.06 本科 廣西大學(211) 漢語言文學 學士
研究經歷
2011.06 ~2011.08 獲獎學金赴日本關西國際交流中心培訓學術研究專業日語
2015.02 ~2016.02 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邀請,任東京學藝大學訪問研究員
2017.09 ~2018.07 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 青年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2021.01 ~至今海南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副教授
2019.09 ~2020.12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員(準教授)
2012.09~2019.07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原廣東教育學院) 專任教師
科研成果(包括出版專著;學術論文、國際學術會議日語論文口頭髮表;翻譯作品及轉載;原創文學作品;科研項目)
出版著作
1、 《十八~十九世紀中日沿海地區詩文交流》,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獨著,約25萬字。書號:ISBN 978-7-209-10406-7
2、 《泰山詩歌意象與中日民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獨著,約20萬字,書號:ISBN 978-7-209-08993-7
3、 《日本所藏中日交流漢詩文寫本》,合肥:黃山書社,2018年12月,書號:ISBN 978-7-5461-7973-5,獲第22屆華東地區優秀古籍圖書二等獎
4、 《富士山漢詩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20年,書號:ISBN 978-7-5461-8941-3
(二)學術論文(含日語論文、國際學術研究會日語論文口頭髮表)
A.CSSCI來源期刊及人大複印材料全文轉載
1.《生態美學中的神鬼想像——以泰山詩歌為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獨著,CSSCI期刊,約8000字);
2.《蛇與崑崙山:古代不死文化之源》,《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獨著,CSSCI期刊,約8000字);
3.《“黃泉”源於泰山蒿里原型研究》,《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期刊)(約10000字);
4.《直線·線段·點——談古代敘事詩中的時間線》,《文史知識》2010年第12期(獨著,CSSCI擴展版,約2000字);
5. 《司馬遷的“自傳”——<史記·列傳七十>“自傳”意識探微》,《社會科學論壇》2008年第24期(第一作者,CSSCI擴展版,約7000字);
6. 《論日本對中國石敢當信仰的接受》,《華夏文化論壇》第九輯(2013年6月),CSSCI來源期刊,獨著,約一萬一千字;
7. 《<詩經>中的女性美與昆蟲——生態美學管窺》,《美育學刊》201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B7《美學》2013年第10期全文轉載;被收錄《美育學刊文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8. 《18、19世紀和刻寒山詩所見和合文化之流傳》,《華夏文化論壇》(CSSCI來源集刊),2015年第2期(12月)
9. 《日語教材富士山插圖之美育研究》,《美育學刊》2016年11月,《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藝術學理論》(2017年第1期)全文轉載,P74-83
10. 《十八世紀仙台藩儒與潮州漁民唱和文獻鉤沉》,《中國典籍與文化》(CSSCI來源期刊)2016年第3期(8月)
11. 《蘇州清商江芸閣與日人長崎唱和研究》,《域外漢籍研究集刊》(CSSCI來源期刊),第十七輯,2018年8月
12. 《日本所藏黃道周文獻研究——以<黃石齋先生詩草>為主》,《域外漢籍研究集刊》2020年第20輯 CSSCI來源期刊
B.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級刊物
2021年
1.《論石化姬與望夫石中的“永遠”意識及其表現》(日語論文),《圖像:文化·情報的接點》,京都:晃洋書房,2021年1月
2.《中國江戶時代怪異小說研究述評》(日語論文),《世界的日本研究》,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3月
2020年
1.《日本學界泰山研究述評(2012-2020)》,《泰山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
2. 《登山一樣的富士山研究》(日語),發表於《日文研》(廣告志)第64號,2020年3月
3.《海龜故事繪本與中日英文化美育比較研究》,《美育學刊》2020年第2期
4. 《日本學術界桐城派研究述論》,《斯文》(文學集刊,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與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散文學會主辦),2020年夏出刊
2019年
1.《SINICA月刊與泰山文化在近代日本的傳播》,《泰山學院學報》,2019年6月,第3期
2.《江戶時代富士山漢詩文獻與富士山意象》,《古典文學知識》2019年5月,第3期
2018年
3.《對外語言教材中的富士山與泰山文化意識比較研究》,《泰山學院學報》,2018年8月,第40卷第4期,23-31頁
4.《山水生態之美與日人游泰山詩》,《全球視野下的泰山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2018年1月:頁89-100
5. 《論晚清東遊日記體公文的特點與性質》,《寫作》2018年第1期(上):71~74頁
6. 《錢謙益注杜的前後比較及其心理研究》,吳懷東主編《杜甫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安徽大學文學院《古籍研究》專刊之一)(中國杜甫研究會第八屆年會暨杜甫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P253-261
2017年
1. 《從集句詩到故事新編——寫作素材及方法論》,《寫作》2017年1月
2. 《暗示的力量——論日常生活與小說創作的轉換》,《寫作》2017年2月
3. 《論大學生套用文寫作“套用”教學法及其意義》,《寫作》2017年3月
4. 《論中學日語教材文化本位及教學》,《課程教學研究》2017年3月
5.《以小見大:拇指小人系列童話繪本美育研究》,《美育學刊》2017年第5期(10月)
6.《論中學日語課程的設定及教材變化》,《課程教學研究》2017年11月,第一作者
7. 《論寫作教學中的鄉土文學文獻運用及其意義》,《寫作》2017年第12期:21-28頁
2016年
1.《清代粵越兩地漢籍交流與詩歌唱和》,《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4月)
2.《江戶時代富士山漢詩及其中的泰山認識》,《泰山學院學報》2016年第2
3.《廣東詩人與清詩東漸——從明治文獻出發的考察》,第四屆中國文體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2013年10月12日;《西華大學學報》2016年第8期發表
2015年
1.《小野湖山刊刻清詩的活動與清人林潭的<晚香園梅詩>》,《西華大學學報》2015年12月
2.《17~19世紀日本刊行寒山拾得詩、畫與寒山寺文化東傳》,第八屆寒山寺文化論壇,2014年9月,錄用,於《第八屆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中發表,2015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3.《泛談“結根泰山阿”中的山與婚俗》,《泰山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4.《從詩、騷草木意象看人文生態教學思想的拓展》,《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5.《從“奪胎換骨”談寫作》,《寫作》2015年第4期
2014年
1.《清代廣東與日本船舶貿易中的漢籍交流初探》,《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2.《清代山東、日本港口貿易及泰山詩東傳》,《泰山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3.《寒山寺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和研究概況》,第七屆寒山寺文化論壇發表,並被收入到論壇論文集,於2014年3月公開正式出版發行
4.《澀川氏泰山和歌與清代泰山詩》,《泰山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5.《中國的山鬼與日本的山姥——中日山鬼民俗信仰比較》,2012'第四屆泰山東嶽廟會國際論壇,發表,2012年4月3-6日;《古典文獻研究集刊》(合肥:黃山書社)2014年發表
2013年
1.《日本人名的中國文化印痕》,《日本研究》,2013年第1期(季刊);
2.《<日本雜事詩>的中國文學書寫——從日本學界的黃遵憲研究說起》,《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8期(8月);
3. 《杜詩中的“虛”“實”——從范溫論杜詩中的“虛字”說起》,《三峽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獨著,省級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約六千字;
4. 《詩歌里會說話的鳥——析詩歌創作中的代言手法》,《寫作》(武漢大學主辦),2013年第4期,寫作類核心期刊,獨著,約三千五百字,詩學隨筆;
5.《水裡的空間——論廣東客家圍龍屋半月池的建築文化》,發表於第三屆東亞山嶽文化研究會(日本信州大學舉辦),2013年6月1日,獨著,約一萬三千字,並刊登於《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6期(12月)上;
6.《<詩>“童”辨》,《古典文獻研究集刊》第三輯,合肥:黃山書社,2013年7月
2012年
1. 《二十世紀日本社科界泰山研究動態》,第二屆東亞名山文化論壇,口頭髮表,2012年5月26,《泰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發表
2. 《論日本對中國石敢當信仰的接受》,第二屆泰山石敢當文化節,發表,2012年9月8日
3. 《山嶽命名中的文化動因——以廣東“筆架山”為例》,首屆中國古代文學與地域文化博士生暨博士後論壇,發表,收錄於會議論文集《泮池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4. 《廬山與中國詩學——六朝廬山詩歌中的風景認同與再生》,《廬山歷代詩詞全集》研討會,2011年5月19日,發表,收錄於《匡山詩海映千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月
2011年
1. 《山楂的文革 手中的愛情》(影評),《文藝評論》,2011年第10期,(獨著,省級期刊,約2000字)
2.《以傅證傅——談<傅山手批杜詩>的作者問題》,《西華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獨著,省級期刊)
3.《鷹與佛羅倫斯的婦人:杜詩寫畫性與藝術共通性》,《寫作》2011年第4期(獨著,中文核心期刊,約2000字)
4. 《綠色的時鐘:古詩十九首中的草意象》,《寫作》2011年第4期
2008年
1.《論<小豆棚>對<聊齋>的模仿和變異》,《蒲松齡研究》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省級期刊,約5000字)
2. 《扇子·女子·符號:從漢樂府<怨歌行>看“扇子”的文學符號化》,《唐都學刊》2008年第24卷第5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約8000字)
3.《古詩表達中的曲線美》,《文史雜誌》2008年第5期(獨著,省級期刊,約2000字)
2007年
1. 《評陳冠明、孫愫婷<杜甫親眷交遊行年考>》,《魯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3期
2. 《詩人的生計與詩歌——從杜甫的<偶題>等詩說起》,《杜甫研究學刊》2007年第4期
3. 《<螢窗異草>:<聊齋>余瀾中的波峰——探析<螢窗異草>的思想和藝術特色》,《蒲松齡研究》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
4. 《喝不醉的詩人——談談杜甫在詩中的飲酒形象》,《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第5期
學術研究
(日語口頭髮表)
1.東亞日本研究者協會第四屆國際學術大會,台灣大學,2019年11月2日,《明治維新及其對近代中國文學的影響——從日本所藏資料說起》。
2.日本近代文學會、昭和文學會、日本社會文學會契約國際研究集會,二松學舍大學,2019年11月24日,《富士山漢詩與杜甫的<望岳>》。
3.第2屆插圖百科事典研究會(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2月21日發表,《繪畫與語言中的時間表現:中日怪奇物語比較研究》。
4.第三屆東亞名山文化論壇,國立大學法人信州大學,2013年6月1日發表,《廣東圍龍屋半月池山水審美文化研究》。
5.第338屆日文研論壇,大學共同利用法人、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ハートピア京都三樓大會議室,2020年12月8日發表,《從疫病到化石傳說——中日生死觀及其文學表現的比較研究》。
學術論文
1.《波特湖畔》(美)湯姆·安德魯斯,《譯林·文摘版》2007年6月號,卷首詩;
2.《給女兒的搖籃曲》(美)吉姆·哈里森,《譯林·文摘版》2007年8月號,詩歌,2007年第18期《意林》轉載;
3.《地圖——給我的父親》(美)蘇珊·米切爾,《譯林·文摘版》2007年10月號,詩歌;
4.《盲人捕鳥》(辛巴威)亞歷山大·邁考爾·史密斯,《譯林·文摘版》2008年2月號,小說;《讀者》2008年第12期轉載;《意林》2008年9月轉載;
5.《牧羊人的女兒》(美)威廉·薩羅揚,《譯林·文摘版》2008年4月號,小說;
6.《紅色的影子》(美)麥克加里·凱吉爾,《譯林·文摘版》2008年6月號,詩歌;
7.《十一歲的買賣》(美)托西奧·莫里,《譯林·文摘版》2008年8月號,小說,《讀者》2008年第20期轉載;
8.《出逃》(一)By Abida Wali,《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7年第9期,小說連載;
9.《這不是我的夢》By Henry David Thoreau, 玲瓏(李傑玲筆名)譯,《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7年第9期,詩歌;
10.《出逃》(二)By Abida Wali,《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7年第10期,小說連載;
11.《我將告訴你——太陽怎樣升起》(美)埃米莉·迪金森,《英語通》(考試與評價)2008年第1期 卷首詩;
12.《失蹤的女人》(一)By Philip Prowse,《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8年第1期,小說連載;
13.《失蹤的女人》(二)By Philip Prowse,《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8年第2期,小說連載;
14.《失蹤的女人》(三)By Philip Prowse,《大學英語》(有聲閱讀版)2008年第3期,小說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