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修學
- 國籍:中國
- 民族:壯族
- 出生地:廣西田東縣
- 出生日期:1907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 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姓 名:李修學
籍 貫:廣西恩隆(今屬田東)
出生年月:1907年
犧牲日期:1939年12月02日 號李克,1926年考入省立第五中學。後因參加學生運動,遭百色軍警追捕,被迫輟學回家。不久,轉入南寧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29年10月,隨張雲逸領導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到達右江,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百色起義後,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庶務科科長、政治工作隊隊長。1930年12月,任紅七軍二十一師六十二團三營指導員。1933年6月,受中共右江下游黨委派遣,到滇桂邊區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12月,任滇桂邊勞農游擊隊第十一支隊秘書。1937年秋,任右江抗日義勇軍第九獨立團政委。1938年秋,隨軍到安徽抗日前線,後被編入國民黨第五路軍。不久,脫離國民黨部隊,到武漢找八路軍辦事處。同年冬,被派回廣西右江工作,任中共天(保)向(都)田(東)中心縣委組織委員。1939年6月,中心縣委在田東那恆村召開會議時,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襲擊,不幸被捕。同年12月2日,在百色英勇就義。
人物事跡
1926年8月,恩隆縣(今田東縣)第一屆農民代表大會在平馬城隍廟召開,回家後的李修學和陸子明、滕德甫、趙潤蘭主持了這次大會。會上,他講解了《農民協會會員守則》。會後,李修學為了貫徹大會決定,廢寢忘食地深入貧苦農民家庭,和農民促膝談心,揭露地主豪紳剝削農民、壓迫農民的罪行,宣傳農會的宗旨、條例以及農民如何求得翻身解放的革命道理。李修學的話語,像春風化雨,似久旱甘霖,滋潤著窮苦大眾乾涸的心扉,在農民苦澀的心田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化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
大革命時期,李修學考入南寧省立三師讀書。在校期間,他受到馬列主義理論的啟蒙教育,開始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他不僅自己努力學習有關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列主義的書刊,同時利用信件和假期回鄉的機會,向家鄉親友宣傳進步思想,並經常寄回進步刊物和進步書籍。李修學等一批早期的先進知識分子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為恩隆縣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1929年秋,李修學隨張雲逸從南寧回到右江。10月,省農協右江辦事處在平馬成立後,李修學和辦事處主任雷經天利用這塊公開的牌子,著手恢復農會,組織農軍,提出“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革命要求,向地方反動官吏進行了公開的辯論。有一天,雷經天、李修學等10人,到縣教育局和局長王承昶開展辯論。在辯論中,王承昶自以為是先生,盛氣凌人,談國民黨員如何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如何造福民眾。李修學等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同你打賭,如果你能講出國民黨員中的一個,包括你在內,不欺壓百姓、不貪污腐化,我們跪你半天;如果你講不出一個來,我們要你跪一個鐘頭。”這位局長大人頓時啞口無言,臉色慘白。李修學見他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立刻跨步上前把他拉出跪在地上。這次鬥爭的勝利,使李修學等人異常興奮。大長了革命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10月,在革命的洪流中,李修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12月11日,李修學參加了由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的百色起義,擔任右江蘇維埃政府教務科長。12月12日,恩隆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後,在各鄉村普遍建立了青年先鋒隊、少先隊、兒童團等組織,李修學擔任了那恆村少先隊的隊長。為了促進農民朋友的覺悟,使他們自覺地為自身謀利益、求解放而鬥爭。恩隆縣蘇維埃政府在各地開辦了許多平民夜校,李修學在那恆村平民夜校任教。儘管夜校的教學沒有任何報酬,李修學仍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教學。他處處為學員們著想,使他們能做到學以致用。根據蘇維埃政府的規定,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各縣都辦起了勞動國小。1930年初,那恆鄉的紅文國小改為勞動國小,李修學又在此校任教。1930年5月,李修學調任右江蘇維埃政府政治宣傳工作隊隊長。他帶領隊員深入農村,大力宣傳蘇維政府的綱領、政策,為鞏固紅色政權盡心盡力。同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後,李修學留在右江,擔任紅七軍二十一師六十二團第三營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保衛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1年冬起,紅七軍二十一師(後改稱右江獨立師)為了打破敵人的重兵“圍剿”,擴大革命活動區域,發展革命力量,紅六十二團團長滕國棟、政委黃書祥、政治部主任滕靜夫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決定在滇桂邊的七村九?開闢新的游擊根據地,與右江革命根據地相互策應,開展更廣泛的革命鬥爭。為此滕國棟先後選派三批幹部戰士奔赴滇桂邊。李修學於1933年6月隨同本縣岑日新、趙潤蘭等一批幹部到滇桂邊匯合前兩批人開展工作。滇桂邊的富寧縣七村九?,是個偏僻山村,交通閉塞,經濟文化極為落後,歷來是國民黨政府鞭長莫及的所謂“兩不管”地區,地方勢力雄厚,經常雲集十來股土匪武裝。李修學到達富寧後,先是打入敵皈朝保全團團總黃海樓處當錄事員,後又擔任了敵皈朝鎮副鎮長。他以此為掩護,積極進行革命聯絡和爭取上層人物的工作。他還與貧苦農民廣泛接觸,組織“兄弟會”(後改為“勞農會”),以保護村寨為名,在後龍山一帶建立了半公開的民眾武裝。1934年7月,當中共右江下游黨委書記、右江獨立師副師長黃明春(黃松堅)帶領一批幹部戰士到達富寧時,富寧一帶已建立了革命組織勞農會和一批游擊武裝,以富寧的七村九?為中心的滇黔桂邊區游擊根據地已初步形成。同年11月,成立了滇黔桂邊區革命委員會、滇黔桂邊區勞農會,李修學均當選為委員,積極參與邊區游擊根據地的黨政領導工作。
1934年11月底,富寧守備軍派遣一個營的兵力“進剿”七村九?,邊區游擊隊奮起反擊,在?卡、?愁將敵人大部殲滅,余敵向谷拉倉皇逃竄。接著,黃明春、李修學等人帶領邊區游擊隊300多人槍,進駐距富寧縣城八九十里的皈朝鎮。這裡曾是李修學工作過的地方,他們利用與民眾感情融洽的有利條件,在皈朝街日召開民眾大會,向民眾宣傳:紅軍是窮苦人民的軍隊,紅軍長征是為了抗日救國。會後,參加大會的民眾和游擊隊員近2000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沿途張貼布告、標語,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第二天,黃明春、李修學等人率領邊區游擊隊向西挺進,意欲攻打富寧縣城。雲南省當局得知訊息後大為震驚,急忙調撥一個團的兵力配合桂軍的一個團“圍剿”游擊隊。黃明春、李修學誘敵深入,率領游擊隊返回七村九?地區。當尾追而來的滇軍警備旅第十七團進占?迫時,黃明春、李修學等指揮游擊隊突殺回馬槍,一時喊殺聲四起。敵軍忽遭襲擊,驚恐萬狀,經過一天激戰,殲敵30多人。
1936年5月中旬,邊區黨委在者蘭召開代表大會,決定把滇黔桂邊區勞農游擊隊改稱為滇黔桂邊區革命游擊隊,由黃德勝任司令員,滕靜夫任政委,李修學任參謀長。李修學積極協助游擊隊其他領導整訓部隊,指揮作戰,為滇黔桂邊區革命武裝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爆發及其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出現了國共重新合作的前景。為了適應新的革命形勢的需要,1937年1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派林鶴逸到滇黔桂邊區,在者蘭召開幹部會議,傳達西安事變後的國內形勢和今後任務:促進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久,省工委又派張凡前往富寧,與富寧國民黨當局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但不幸張凡被敵人殺害。鑒於富寧當局拒絕談判,破壞國共合作的倒行逆施,邊區黨委制定了新的鬥爭策略:在組織抗日統一戰線的總方針下,一方面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一方面揭露和粉碎頑軍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製造分裂、進攻邊區的陰謀,繼續堅持游擊戰爭,保衛邊區游擊根據地。這期間,李修學和黃德勝等人堅決執行邊區黨委的決定,調集1000多人的游擊隊和近1000人的赤衛隊,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有利的民眾基礎,先後在那波、龍礦等地,狠狠地打擊了進犯邊區的頑軍,殲敵2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滇黔桂三省會剿”。
在中共南方臨時工委的積極努力下,1937年10月中旬,桂西國共合作抗日談判在百色正式舉行。但是,負責談判的中共桂西區特委負責人在談判中沒有執行南方工委的指示,沒有堅持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原則,與國民黨百色當局達成妥協的決定,將滇桂黔邊區游擊隊和右江下游赤色游擊隊第二聯隊集中田陽縣田州鎮,接受國民黨改編。12月中旬,這兩支游擊隊被分別改編為右江抗日義勇軍第八、第九獨立團。李修學在第九獨立團中任政委。1938年1月,第九獨立團奉命離開田州鎮到左江地區扶南(今屬扶綏縣)龍頭鎮集訓,2月2日又離開扶南,開往抗日前線。踏上抗日的征途,李修學感到特別高興。他勉勵指戰員到前線後英勇殺敵,為國效力。但是部隊到了衡陽時,國民黨當局以收舊槍發新槍為藉口,收繳了全團的槍枝。這時,李修學認識到國民黨的所謂改編不過是消滅共產黨游擊隊的一個陰謀,他和朱鶴雲(朱國英)、黃國楠等黨員幹部密商,計畫到武漢後由他和黃彪去漢口八路軍辦事處匯報情況。到武漢後,火車站軍警林立,戒備森嚴,李修學等人無法脫身,全團被迫立即乘船東下。到安徽舒城後,全團戰士被強行編入李宗仁第五路軍所屬的第一七三師,並將排長以上幹部送到河南商城集訓。李修學等23名幹部尋找機會最後逃離了商城,回到武漢,找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辦事處主任葉劍英聽取匯報後,決定選送一批同志到延安革命根據地工作,派李修學和趙潤蘭回右江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39年4月,李修學懷著一顆摯誠的救國之心,回到了右江地區。
由於桂西區特委在百色談判中的妥協,使右江地區黨組織及其領導的游擊武裝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李修學從武漢回到田東後,積極參加整頓和重建地方黨組織的工作,並擔任田東中心縣委委員。
1939年6月26日,田東中心縣委在縣城外一公里的那恆村趙潤蘭家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省工委的有關指示,以及研究派黨員幹部到滇桂邊、黔桂邊開展活動及聯絡工作等問題,並分配了活動經費。參加會議的共14人,開了兩天,28日結束。29日,在中越邊境活動的滕靜夫派黨員岑世奎、劉承美到那恆村,向中心縣委匯報工作並打聽上級黨組織的新指示,帶信要求李修學、趙潤蘭重返邊區活動。上午,韓平波、李修學、趙潤蘭等人再次開會研究。中午吃飯時,由於本村與革命有殺父之仇的潘安流向敵人告密,帶警察反動民團突擊圍捕,韓平波、李修學、趙潤蘭等12人不幸被捕,關押在田東監獄,40多天后,又被解送百色關押。
監禁期間,國民黨特務動用了許多刑具,對李修學進行嚴刑拷打,要他講出右江黨組織的領導和活動情況。李修學在酷刑面前,表現出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慨,他憤怒地駁斥敵人:“右江黨組織的領導和活動是我們共產黨的事,你們無權過問,當前舉國上下聯合抗日,你們卻到處捕殺共產黨和抗日誌士,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是民族的敗類!”特務們地把李修學打得遍體鱗傷,並且以死亡相威脅。李修學大義凜然地說道:“我為抗日救國而死,死而無憾!”特務們多次刑訊李修學,但從他的嘴裡沒有掏出半個有用的字。1939年12月2日,韓平波、李修學、趙潤蘭等六名共產黨員拖著沉重的鐐銬,昂首挺胸,慷慨就義,李修學時年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