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依(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

李依依(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依依,女,1933年10月出生於北京,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低溫及核結構材料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7年李依依從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畢業後進入遼寧本溪鋼鐵廠工作;1983年受聘為國際深冷材料學會理事;199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至1998年);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獲得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技終身成就獎。

李依依一直從事材料的研究和製備,特種合金製備工藝與計算機模擬,以及精密管材基地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依依
  • 外文名:YiYi L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北京鋼鐵學院
  • 主要成就: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原籍:江蘇蘇州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3年10月,李依依出生於北京,原籍江蘇省蘇州市。
1953年,李依依考進北京鋼鐵工業學院(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入學後進入了校田徑隊並擔任軍體委員,同時也是籃球隊里的主要成員。
1954年,在九院校運動會中打破當時80公尺低欄北京紀錄。
1957年,從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畢業,之後進入遼寧本溪鋼鐵廠工作。
1983年,經美國教授推薦並理事會選舉受聘為國際深冷材料學會理事。
199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至1998年)。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6年10月30日,在中國金屬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李依依獲得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技終身成就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2年以來,李依依連續主持四個五年計畫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完成五種強度級別的抗氫鋼系列,負責合金成分設計,熱處理與相鑑定,並提出科學思想、技術路線和組織實施。早期,在高Mn奧氏體低溫鋼研究中,做出Fe-Mn-Al系相圖與相鑑定方法,發現在低溫下存在反鐵磁轉變,及Fe-Mn合金中e-馬氏體形核長大遵循層錯重疊及極軸機制,解決了幾十年來只有理論推測而未得到實驗證實的難題,為發展超低溫高強無磁鋼提供了依據。該項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主持"抗氫壓力容器用鋼"攻關,開發出抗氫1、2、3號鋼種,通過了國家試驗。主持"沉澱強化抗氫脆合金"攻關,1995年通過國家鑑定。
一、在套用基礎理論、實驗、工程材料研究和實踐中的許多新穎學術觀點以及重要發明和發現在國內外產生了深刻影響。率先提出高壓氣相熱充氫技術路線,創建了嶄新的國內低溫高壓抗氫材料研究體系,在金屬中氫的擴散與滲透行為、氫與低溫對材料的互動作用、氫與低溫對馬氏體相變的相關性、微重力條件下合金相變行為和一系列新鋼種的攻關等項研究中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科技成果。
二、系統研究了83-573K奧氏體合金的氫擴散係數及滲透率;系統開展了Fe-Mn合金中ε相和α'馬氏體的金相鑑定研究,首創了可原位觀察馬氏體相變的金相低溫台;並用低溫電鏡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觀測到馬氏體形核長大的層錯重疊過程的極軸機制;還測定了Fe-Mn-Al低溫鋼300~20K的性能及組織穩定性;與他人合作最早用電子探針和金相技術結合作出富鐵錳鋁相圖,共十二個等溫截面,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系統研究超低溫高強無磁不鏽鋼,發現了在300~4K溫區內Mn奧氏體鋼中存在反鐵磁轉變點Tn,並找到Mn是唯一的既可提高Tn點,又可降低馬氏體點Ms的元素,保證合金在液氮下磁導率低和奧氏體穩定,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1980年獲國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獎。
三、組織承擔"六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抗氫壓力容器用鋼",提出σ0.2為200及400Mpa的抗氫1、2號兩種鋼種的成分,創建了包括高壓高純熱充氫、高純氫分析、氣相氫滲透擴散、裂變擴展及靜載拉伸全新實驗系統,確定了冶煉、加工、熱處理全過程工藝制度,建立了試樣的氫損傷評價方法,使其全面達到指標,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四、組織承擔"七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高強度抗氫脆鋼",提出以高氮含量控制冶煉範圍很窄的Fe-C-Ni-Mn-N鋼為主攻對象,作出了氮化物等相的析出規律與相鑑定,提出了合理熱處理制度,解決了一系列工藝問題,探查了工程厚度鋼截面的氫分布規律,給出了高壓充氫性能評價的數據,該成果分獲1990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及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組織承擔"八五"攻關項目"沉澱強化抗氫脆合金",1995年通過國家級鑑定,並榮獲199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提出組織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低偏析合金工程"、興建高新科技企業群和"高性能均質合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北方新材料研究與發展中心"。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李依依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獲得兩項國家專利。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李依依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間組織進行了三次國家重點項目的攻關,與合作者為國家共研製成功9個新鋼種,獲得國家和部委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十餘項。
時間獎勵名稱
1980年
國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三等獎
1987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1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李依依認為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努力把自己鍛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次提出了六條大學生應該培養的基本素質,分別是外語水平、科技攻堅能力、“三嚴精神”、寫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李依依作為博士生導師,一共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80餘名,形成了高水平能攻堅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2年
遼寧省勞動模範
1988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5年
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
1996年6月
首屆中國工程科技獎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9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首屆十大女傑稱號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瀋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遼寧省十大傑出女傑

社會任職

1986年李依依擔任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1990年擔任中國材料研究會副理事長。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協四大、五大代表,四屆全委會委員、五屆全委會常委,遼寧省及瀋陽市科協主席。

個人生活

李依依的丈夫柯偉(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金屬腐蝕與防護專家。

人物評價

李依依主要從事新材料研究、相變工作、抗氫合金研製、工程材料的製備與顯微組織之間的關係、大型鑄鍛件可視化製備技術等。完成了六種強度級別抗氫鋼及合金系列,為中國低溫高壓、抗氫脆合金的研究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發展了Fe-Ni-Cr、Fe-Mn-Al、TiAl、TiNi等十餘種合金。她堅持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帶領團隊突破了中國裝備製造業中鑄鋼支承輥、大型船用曲軸曲拐、大鋼錠等大型關鍵鑄鍛件生產的瓶頸,為三峽水輪機轉輪及CRH5動車CRH3高鐵轉向架國產化、核電用大型容器、蒸發器用精密管材高質量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李依依性格直爽,思想作風正派,敢于堅持原則,具有開拓進取精神,工作作風雷厲風行,決策果斷。(何梁何利基金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