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復

李仁復(1308年—1374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字克禮,號樵隱,京山府(今韓國星州)人,是星山君李兆年之孫、廣平府院君李仁任之兄。曾登高麗和元朝兩國進士,被元朝任命為錦州判官、征東行省都事及其左右司郎中等職,在高麗歷仕忠肅、忠惠、忠穆、忠定、恭愍王五朝,並在恭愍王時長期擔任御史大夫(監察大夫),官至都僉議贊成事(宰相),封興安府院君。死後諡號文忠,配享高麗忠定王廟庭。

基本介紹

  • 本名:李仁復
  • :克禮
  • :樵隱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出生日期:1308年
  • 逝世日期:1374年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李仁復狀貌魁梧偉岸,舉止老成,祖父李兆年曾撫摸其背說:“大吾門者,汝伯仲乎!”(指李仁復和其弟李仁任)。泰定三年(1326年),李仁復科舉及第。翌年三月,調任福州司錄。天曆二年(1329年),任校勘典校,翌年遷典儀直長。至元四年(1338年),授藝文修撰,翌年升春秋供奉。此後歷任僉議注書、監察糾正、左正言、典儀寺丞等職,並知制教。他與登元朝進士的李谷交好,自己也於至正元年(1341年)秋考中征東行省鄉試第二名。同年冬,移拜起居舍人。至正二年(1342年),他赴元大都參加制科,一舉及第,元廷授將仕郎、大寧路錦州判官。不久回國,任右獻納。至正三年(1343年)遷起居注。高麗忠穆王繼位後,考慮到他曾考中元朝科舉,便接連超升典理總郎、司仆正、左司議大夫,都兼帶知制教之職。至正五年(1345年)兼任密直司右副代言,同年冬任軍簿判書,翌年遷典禮判書,忠穆王認為他可大用,遂擢為密直提學,並讓他在書筵上為自己授課。
至正七年(1347年),他先後晉升密直副使、知密直使司、密直左使,至正九年(1349年),被元朝授予征東行省都事之職,不再擔任高麗的官職。恭愍王即位不久,遭遇趙日新誅殺奇皇后之兄奇轅的事件。因為趙日新是曾追隨恭愍王在元朝共患難的“燕邸隨從功臣”之首,所以恭愍王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他,召李仁復問計,李仁復說:“人臣敢倡亂,固有常刑。況今天朝堂堂,法令彰明,如其猶豫,臣恐累及於上。”恭愍王便決意誅殺趙日新,並開始重用李仁復。至正十三年(1353年),李仁復再次進入密直司,兼判司宰寺事。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拜政堂文學、進賢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七月兼監察大夫。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一度辭職,加封星山君,同年秋官復原職,又在征東行省任員外郎。丙申年(1356年)七月,恭愍王改官制,李仁復的職位改稱政堂文學、寶文閣大學士、判翰林院事兼御史大夫。十月,他被派到元朝謝赦免之恩。丁酉年(1357年)知貢舉,取廉興邦等三十三人。至正十九年(1359年)八月,任守司空、尚書左僕射,仍兼御史大夫。翌年遷參知政事,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丁母憂,同年冬,紅巾軍攻陷開京,李仁復偕其弟李仁任至忠州迎接逃難的恭愍王。等紅巾軍被擊退後,恭愍王任命他為判開城府事,負責戰後重建及各種善後事宜,後歷任僉議評理、三司左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拜都僉議贊成事,後賜端誠佐理功臣號。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封興安君,同年冬第二次被派到元朝,替恭愍王謝復位之恩,並在恭愍王的推薦下被元朝任命為征東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辛旽當權,他與之不和,曾密啟恭愍王說密啟:“旽非端人,他日必有變,請遠之。”但他還是被調離宰相之位,晉封興安府院君,改任判三司事。同年再知貢舉,取尹紹宗河侖等人。己酉年(1369年)第三次知貢舉,取柳伯濡等人。
洪武三年(1370年),他獲得檢校侍中之虛銜,翌年拜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洪武六年(1373年)丁父憂,居住在故鄉京山府。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初九日發背病卒,享年六十七歲。恭愍王聽說後十分悲傷,為之素膳,並賜諡號文忠,配享高麗忠定王廟庭。

軼事典故

  • 李仁復面孔嚴肅,不苟言笑,忠穆王經常對侍臣說:“吾見李公,不覺竦然。”
  • 李仁復反對佛教。恭愍王曾大設文殊會,率宰樞兩府官員禮佛,輪到李仁復拜時,他就離開不拜,除了他之外只有李穡敢這么做。臨終前,弟弟李仁任勸他念佛,他說:“吾平生不佞佛,今不可自欺。”
  • 李仁復“剛直有守,聞人善,雖小必喜,一事失當,必怒形於色”,但即使生氣也不說話,別人說他口吃,他就說:“吾性褊急,恐失言,以忍為守。”

人際關係

  • 父親:李褒
  • 母親:薛氏
  • 弟弟李仁任、李仁美、李仁立、李仁達、李仁敏
  • 妻子:姜氏(姜居正之女)、李氏(出身不詳)、河氏(出身不詳)
  • 兒子:李向(姜氏生)、李容(李氏生)

主要作品

史載李仁復“為文章,辭嚴義奧,操筆點綴極苦,敘事賦物,語多譏諷”。《東文選》收錄其詩22首、文3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