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李五的故居在今晉江市池店鎮池店村。故居建築規模宏大,共有9落,左右廂房護厝,計100多間房屋,占地面積數萬平方米。歷經漫長歷史風雨,而今其格式布局,牆體裝飾等均保留明代原貌,且獨具泉州古建築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五故居
- 地址:晉江市池店鎮池店村
- 院落:9落
- 占地面積:數萬平方米
名人簡介,故居簡介,
名人簡介
李五(1386—1457),乳名英,字俊育,號自然,排行第五,故後人稱之李五,晉江池店人。少年李五,無論是南音清唱或琵琶洞簫,樂藝皆精。他“不階先業”,初以搾糖為主兼營桂元乾等農土特產,由水路運至江浙京津等地出售,又購絲棉等回泉販賣。李五致富始於他經營獨一無二的鳳池糖。據說有一年五六月間,李五的糖船泊溫州港,天色突變,颱風將至,船員離船登入。後糖船被風颳上海灘,埋於沙塵之中。颱風過後,李五著人挖出沙中蔗糖時,不禁一驚,本是暗褐色的糖,竟變為鮮艷的赤色糖了!李五悟出其中奧妙,原來是經過泥沙的捂蓋糖色變艷了。回泉州後,李五即將此作為新技術廣為傳授,在煉糖後道工序加蓋沙土,以使糖色變艷。自此鳳池糖身價大升,銷路大暢。幾年下來,李五遂成泉州巨富。
泉州民間歷來有一句口頭禪:“富不過李五。”其實還應當加上一句,“善不過李五”。李五大富之後,賑災濟窮、樂善好施名聞四方。明宣德帝表弟鄺金龍聞李五之名,欲試虛實,便往鳳池(今晉江池店村)登門向李五告貸。他不露身份,只謂到泉投親不遇,返里已無盤纏。李五聽罷,如數借之,如此數次,李五未加拒絕。後鄺金龍道出真名,自此結為知交。
李五一生善舉不計其數,如:捐六里陂排灌工程,修吟嘯橋,暢通泉安古大道,重修洛陽橋,建桂岩書院……除泉晉一帶外,當年李五主要的經商地浙江寧波鄞縣,至今仍留有“恩公井”、“恩公祠”。這些都是當地百姓感念李五之恩澤而建的。據史載,明正統九年(1444年)及十二年,李五兩次在此開倉賑災,民感其恩,塑其像而祀之。
故居簡介
李五故居在今晉江市池店鎮池店村。故居建築規模宏大,共有9落,左右廂房護厝,計100多間房屋,占地面積數萬平方米。歷經漫長歷史風雨,而今其格式布局,牆體裝飾等均保留明代原貌,且獨具泉州古建築特色。更令人稱奇的是,如此龐大的建築群,雖地處閩南沿海,長年雨量充沛,尤其每到春夏之季,或陰雨連綿或暴雨不絕,但從未發現故居發生積水現象。每每雨過之後,各天井即“雨過水乾”。故居整體建築物大部分雖已嚴重破損,但所有天井乃具“雨過水乾”奇觀。這得益於其整座建築的排水系統。每落大厝皆有天井,據建築部門專家勘察,李五故居建築群排水溝呈整體的八卦形狀,縱橫交錯,各縱橫排水溝之間,均有多個排水口貫穿連線,故不易堵塞。這種排水系統布局合理,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建築科學技術。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先進的。這在整個泉州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建築群非常龐大,因年代久遠,至今大多只留下殘垣斷壁,要修復如此龐大建築,耗資難以計數。更因李五族裔大多另擇址興建新居,故此處李五故居只能任其日趨破損。
李五另一處故居即泉州城心九落大厝,位於泉州西街井亭巷城心塔的東南邊(府志稱此地為萬厚鋪,但李氏家譜和祖祠楹聯寫萬石)。據李氏祖輩說,該大厝的大門到舊城四城門距離相同,又處於泉州城心鯉魚穴,人們因此稱之為李五城心九落大厝。其後花園原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1958年被毀),城心大厝門前的巷因之稱為古榕巷。城心大厝縱橫各3座,共9座漢式五開間大厝及雙護厝組成,有100多間房屋,為閩南少有的大宅院。它後面有大花園,前有大石埕,埕上有旗桿石,埕外有照牆,還有水井、書房等附屬建築,總占地面積近7000平方米。城心大厝沒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它以建築簡樸、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結構奇特而聞名。大厝為單檐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木構架,屋脊兩端燕尾式高翹。外牆磚石混砌,紅白相間,堅固美觀。厝內每座五開間都由進門、廳堂、後堂及廂房組成。大厝最奇特的是分別有9個大廳和9個大天井。9個大廳利用廳口步廊及個別廂房,構成前後左右各大廳相通,可作為全家族婚喪喜慶的活動場所。天井有採光、通風、排水、納涼等用途,9個大天井的水全部流歸大門內第一個天井,即九院水歸一院,然後由一暗涵排出厝外。明正德二年(1507年),李五孫兒李約齋從鳳池遷居該厝。有總督祝壽贈“世錦芳留”匾額,其家人將匾掛在大門上,顯示李五家族的顯赫榮耀。此後,人們不知不覺把此大厝稱為“世錦芳留大厝”。後來,族人四處外遷。有的搬往市區各地,有的回原籍地池店,有的遷居石獅港前,再分衍東店、水頭、後廳、曾坑、永寧等處,再後來有的遠遷福鼎、台灣和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大厝住人大量外遷,加快了大厝倒塌,現僅餘一家李氏族人居住。近年,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等地宗親紛至沓來到此謁祖。
1989年,李氏海內外宗親捐巨款,於池店村中心的鳳池李氏祠堂,建成“李五紀念館”。正面大門鐫有一副對聯:“金馬玉堂首開翰苑;好施樂善重葺洛橋。”館內除供有李五畫像及明正統六年(1441年)英宗帝欽賜“樂善好施”的金匾外,還擺列各種實物模型,並有圖文並茂的畫壁,詳細介紹了李五身世及平生善舉。該館已被列為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鳳池海內外李氏宗親再次籌集巨款,於池店村新街十字路口處,再新建1座李五紀念館,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紀念館緊鄰池店鎮老人活動中心。該館完全依照晉江僑鄉古建築“皇宮式”的風格建造,古香古色、氣勢非凡。其木雕石雕,皆出自惠安高匠之手,精工細鏤,樣樣都是上乘的藝術品。尤其是院牆外大門左右的兩尊大石雕,刻的不是人們常見的石獅,而是一對氣勢威武、栩栩如生的雌雄石麒麟。麒麟乃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吉祥之獸,作為石雕較為罕見。設計師如此布局,寄寓李五與眾不同之處。進了庭院,可見紀念館大門鐫刻的一副對聯:“修陂救疫解民憂;放賑增橋從善願。”這短短的十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李五一生的重大善舉。大門右側空地上立有1方石碑,上書:“鳳池李俊育公增修洛陽萬安橋碑記……大清乾隆二十六年臘月立。”建築者稱,這塊石碑是仿照洛陽橋的故碑雕刻的。館中除了陳列各種實物模型及壁畫以展示李五的功德之外,還有一尊漢白玉雕就的李五塑像豎立於館內正中位置。塑像造型逼真,形似神似,充分體現了李五作為一位名垂青史的大慈善家的風采。
李五的奮鬥經歷和樂善好施,集中體現了晉江人能商善賈、不斷進取、誠信為本、富而不奢、富而思善、熱心公益、濟世為懷的傳統美德。正因為如此,李五受到世世代代晉江人的緬懷與崇敬。2004年4月,池店村村民為新落成的李五紀念館舉行了盛大的開館剪彩儀式,來自海內外的李氏宗親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數千人參加當天盛典,祭祀李五。同年10月,晉江市第二中學、池店中學和池店國小同時把李五紀念館定為該校師生德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以激勵大家繼承和發揚李五樂於助人、樂善好施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