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諤

李一諤

革命烈士李一諤,原名雪元,字蔭鶴,化名王慶生,江蘇金山(今屬上海市)人。是江蘇省金山縣(現上海市金山區)和浙江省平湖縣(現平湖市)共產黨組織的創建人。

著名歷史企業家李一諤(1892~1929) ,原名愷章, 後名靄章, 字瑞饒。桃源祿洞南頭人。前期積極支持孫中山開展護法運動,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航空處處長。後旅居香港從商,新中國成立後擁護人民政府, 為建設新鶴山作出不懈的努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一諤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29
  • 性別:男
革命烈士,人物簡介,烈士陵園,著名實業家,人物簡介,追隨孫文,出任縣長,棄政從商,急公好義,

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19歲入上海文治大學攻讀。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參加上海學生總罷課。1920年秋,變賣家中地產,在甪里堰創辦雲溪國小,幫助貧苦農民子弟入學。創辦《社會鐘》刊物,宣傳反帝、反封建。1923年,加入國民黨。8月,任國民黨金山臨時縣黨部常務委員。1925年,上海爆發五卅慘案,在金山縣張堰鎮召開五卅烈士追悼大會,聲援上海人民鬥爭。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當選為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候補監察委員。1926年,在金山組織農民協會,發動張堰鎮民眾迎接北伐軍。1926年,中共金山縣獨立支部成立,任書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遭國民黨當局通緝,仍堅持在甪里堰、甸山、官橋、馬棚一帶發動民眾,宣傳中共主張,恢復被封的農民協會,在農民中發展共產黨員。1928年2月,中共金山縣獨立支部改為浦南區委,任書記。9月,中共金山縣委成立,任組織部長。積極籌組農民武裝——“紅團”。秋收時節,發動農民抗租、抗債、抗捐鬥爭,率先廢除他家收取農民的田租,宣布不收租米。1929年1月,參與領導金山縣新街暴動,打擊地主惡霸。不久,國民黨當局調動大量部隊鎮壓“紅團”,李被捕。四鄉農民聞訊意圖營救。因軍警防衛嚴密而未成。3月10日就義。
李一諤

烈士陵園

李一諤,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其陵園位於金山衛鎮農建村長春10組,陵園占地約0.5畝,周圍以牆、松柏環繞。內安葬著李一諤烈士遺骸及其胞弟李新民的骨灰。1985年7月,金山縣人民政府批准實施修繕,1988年縣政府決定建陵。1989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親筆題寫了“李一諤烈士陵園”的園名。1990年6月,該烈士陵園定為金山縣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李一諤烈士陵園李一諤烈士陵園

著名實業家

人物簡介

李一諤,(1892~1974) 實業家。原名愷章,後名靄章,字瑞饒。廣東省鶴山縣桃源鎮蟠光村人。少年隨父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工程學校研習機械專業,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積極參加當地僑團愛國活動。1915年在鶴山谷埠開設輾米廠、榨油廠,後又到廣州開辦廣東珠江電船公司,發展航運事業,深得孫中山讚許。1917年7月在廣州支持孫中山開展護法運動。1918年初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首任航空處處長,在廣州大沙頭髮展航空基地,同年6月運載兩架飛機到海南島,配合陸軍討伐北洋軍閥餘孽龍濟光。1921年8月1日在鶴山縣任民選縣長、鶴山縣聯團總局局長、粵軍第一軍新編一旅旅長等職,頗有政聲。1924年旅居香港,經營樂古印務公司。抗日戰爭時期,組織 “鶴邑籌賑兵災難民會”,在縣內舉辦平、施粥、贈醫施藥,賑濟災民。1945年後,任旅港鶴山同鄉會主席,歷24年,又任香港印刷業理事長,復刊《鶴僑報》,興學濟貧,贊囊鄉事。1949年12月10日致信鶴山縣軍管會,表示擁護人民政府,為建設新鶴山而努力。1974年於香港逝世。廣州十九路軍墳場豎廣東航空先驅紀念碑,李一諤名列第二。其後代秉父遺訓捐建鶴山市人民醫院李一諤大樓、鶴華中學禮堂以及桃源鎮蟠光學校一諤堂、蟠光村自來水、村上水泥大道等福利施。
李一諤

追隨孫文

青少年時期,李一諤先在本鄉私塾讀書,後隨父親李健生到美國芝加哥工程學校研習機械工程。其時,正當清末民初,在民主革命和愛國主義思想影響下,李一諤樹立了。實業救國。的理想。他在後來的《上大元帥、省長書)中自述他早年的思想時說:。一諤自幼留學美洲,見夫文明國政俗之整齊,回想中國上下之昏聵,慨然有感,日思以提倡宗國之物質、供給之本源與地方改進之模範為己責。因所肄業者為機工專門學科,是以學成歸國,即投身實業界中,經營機器事業。1915年,他回故里鶴山,在觳埠開辦碾米廠和榨油廠,這是鶴山縣第一間用機器為農產品加工的工廠。繼而又在廣州開辦珠江電船公司,當時廣東所造的快捷輪船,如“江楓”、“大南洋”、“珠江一葉”等型號,都是李一諤經手製造的。他在“實業救國”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曾經得到孫中山的當面支持與稱讚。
但是,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革命的勝利果實卻被反動軍閥所竊取。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尚未真正成功,他號召革命同志仍須努力。李一鱷亦逐步發現,不徹底推翻封建統治,單憑興辦實業是挽救不了中國的危亡的。於是他便將主要精力轉而投人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1917年7月,皖系軍閥段祺瑞打著反對復辟的旗號,起兵驅逐張勛,再任國務總理,重掌北京政府大權。他對外賣國,對內實行封建軍事獨裁。孫中山揭露段祺瑞以假共和行真專制的面目,號召維護《臨時約法》,恢復舊國會,於7月中旬到廣州樹起護法運動旗幟,得到一部分國會議員和西南軍閥的擁護。8月底,孫中山召開非常國會,成立護法軍政府,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為了加強討伐北洋軍閥的軍事力量,孫中山,積極籌建空軍,在軍政府設立航空處,李一諤出任航空處長,張惠長為副處長。當時,廣東只有舊飛機兩架,存放在大沙頭倉庫中。李一諤將這兩架飛機拖至大沙頭修理好,派張惠長率張恢寒、蔡思杜兩名飛行員試飛訓練,並在大沙頭建立空軍訓練基地。
1918年4月,軍政府發動討伐龍濟光(龍濟光一向與北洋軍閥勾結,曾統治廣東三年,1916年10月被桂系軍閥逐出廣州,盤踞海南島,北洋政府仍任命他為兩廣巡閱使。李一諤奉命攜帶兩架飛機至儋縣配合陸軍作戰(當時的飛機還不能作遠途飛行,需拆卸後用船運至海南島再安裝)。7月,龍濟光被擊敗後倉惶逃往北京,李一諤在討龍戰役中立下戰功,便攜機回到廣州。此時,孫中山受西南軍閥莫榮新等排擠,已於5月21日離穗去滬。西南軍閥與直系軍閥勾結。主張南北停戰議和,孫中山發動的第一次護法運動遂告失敗,李一諤也就離開了航空處。他任航空處長時間雖短,但是他擁護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鮮明立場和開創中國航空事業的功續是值得後人紀念的。1988年3月15日,在廣州市東郊十九路軍墳場內興建的-廣東航空先驅紀念碑。正式落成剪彩。碑上鐫刻著10位航空先驅者的姓名。李一諤排在“中國航空之父”馮如之後,名列第二。同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為紀念李一諤而贈送給鶴山人民的。米格15。退役飛機一架,安放在鶴山縣博物館地坪上。這樣,李一諤作為中國航空事業先驅者的事跡,在湮沒多年之後又被廣泛傳播開來。

出任縣長

1920年10月,“援閩粵軍”回師驅逐了桂系軍閥,歡迎孫中山重返廣州主持政局。孫中山委任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掀起第二次護法運動。1921年,非常國會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決定整軍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中國。另方面,為肅清桂系軍閥在廣東的勢力,推進地方民主政治,在廣東省內各縣健全縣議會,實行縣長民選制。
縣長民選制一提出,立刻在鶴山民眾及旅外邑僑中引起強烈的反響。他們本來就嚮往地方民主與自治,尤其渴望能選出一位熱愛家鄉為民造福的縣長帶領他們改變盜匪橫行民不聊生的現狀,把鶴山縣治理好。於是,他們一致把眼光投向李一夸。先由美洲鶴山籍僑胞及香港鶴山商會發起,後得本縣民眾贊同,聯名推舉李一諤參加縣長競選。其時,李一諤已加入美國籍。本來不願為官,不願遽脫美籍,但在僑胞與故里鄉親熱烈要求與鼓勵下,本著對廣東革命政權的支持和改造地方、整治桑梓的一貫志向與責任感,慨然回國參加競選,當選為鶴山縣第一任民選縣長。他後來表述這一行為的動機時說:“誠以鶴邑地瘠民貧,水土惡劣,盜匪以之為中心點,曹縣視之為破漏舟。本邑之人不出以維持,誰復樂為鞠躬盡瘁者?”
李一諤從1921年12月榮任民選縣長後,勤政愛民,興利除弊,主要政績有幾個方面:第一是剿減土匪,維護社會治安。當時鶴山境內,大小股匪多如牛毛,每每劫掠村鎮,擄人勒贖,無惡不作,致使行旅畏途,商賈裹足,居民枕不安席。李一諤抵任後先從辦團治匪人手,他曾親率軍隊圍捕慣匪何老二、馬騮王等,多次取得勝利,又組織各鄉村建立武裝團隊,修築碉樓,聯防自保。一年之後,土匪斂跡,村鎮平靜。第二是取締私塾,提倡撥嘗興學。當時鶴山縣的教育事業是非常落後的。雖然早在1912年——1913年南京臨時國民政府中央教育部已頒行了“壬子癸丑學制”,制定了廢除封建私塾,創辦新式學校,取消讀經講經,開設新的課程,女子有受教育權利等教育政策,但時過10年,鶴山仍未實施。各村鎮的教育陣地仍被封建私塾占據,許多塾師都是不學無術的江湖騙子。李一諤洞悉此中弊害,剛上任即宣布“興學為當今要政”,“設塾乃阻學之尤”。他任命兩廣優級師範學堂畢業的進步知識分子宋森為教育局長,下令取締腐敗私墊,提撥各祖嘗廟產為辦學經費,限期各鄉鎮辦起新式學校。至1923年,全縣先後解散私墊130所(其中自行解散54所),辦起高等國小10所,學生375人,辦起國民國小30所,學生1974人(內含女生144人),另外還辦起教員養成所(師範類)兩所。同時,又發動華僑捐資辦學,如下黃村泮坑村等學校,都是在此時由該鄉旅居智利、美國、秘魯等地的僑胞捐資創辦的。幾年間,鶴山教育面貌大為改觀。第三是厲行禁菸禁賭。縣政府三令五申向民眾宣傳禁吸鴉片,封閉煙館,令吸毒者限期戒除。李一諤還親率隊伍深入山區宅梧一帶,勸令農民剷除罌粟苗,根絕土產鴉片,同時又取締番攤牌九賭檔,收到較大成效。第四是發展交通通訊。倡建了谷埠至沙坪公路,架設全縣電話網。有效地改善了鶴山的交通通訊,促進了該縣經濟的發展。
李一諤為改造鶴山而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得鶴山民眾及海外僑胞的支持與擁護。當時縣財政十分困難,巴拿馬鶴山公所和智利鶴山商會等華僑團體都先後捐款幫助李縣長施政,公路建設也得到不少香港同胞的贊助。但是,他雷厲風行革除弊政的措施招致了土匪惡霸頑固勢力的忌恨。他們對李一諤不斷辱罵與攻訐,甚至不惜顛倒黑白,誣告構陷。1923年11月24日,廣東省長公署下令免去李一諤的鶴山縣長職。訊息發布,鶴邑民眾譁然,各界人士包括僑團代表乘李縣長就職兩周年的12月4日,在沙坪水東圍舉行。民治兩周年紀念。民眾大會,到會者有各鄉堡團勇、各校員生、獅子隊、鑼鼓隊3000餘人,加上與會民眾不下4萬人。會上演說的各團體代表同聲頌揚李縣長德政,竭力挽留,並致電省府為李縣長辯誣,請省政府收回成命。這樣的民眾大會舉行了四次,使省府先後委派的兩位新縣長無法履任,僵持半年之久。但當年廣東各地方勢力矛盾鬥爭尖銳複雜,省府人事更迭紛繁,一年內換了三位省長,政局動盪。李一諤見無法施展抱負,乃於1924年5月交卸縣印,離職而去。

棄政從商

1926年以後,李一諤棄政從商,在香港經營“樂古印務公司”,卓有成效,後來發展為“樂古置業印務有限公司”,發行上市股票,成為一位實業家。他經商之餘,仍致力於為邑僑和桑梓謀福利。他與鶴山知名人士葉蘭泉、侯壽南等大力推進“鶴山商會”會務。抗日戰爭爆發,日軍數次侵犯鶴山縣境,家鄉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李一諤處境雖然也很艱難,仍努力發動海外僑胞組織“鶴山邑僑賑濟兵災難民會”,籌募巨款,在鶴山設立辦事處,聘宋森為主任,辦理平耀、施粥、贈醫、施藥等工作,雪中送炭,使許多難民得到及時救濟,免於死亡。抗戰勝利後香港社團恢復活動。李一諤將“鶴山商會”擴大為“旅港鶴山同鄉會”,他被選為主席。在任期內,他對襄贊鄉事,恪守僑譽,興學濟貧,倡辦公益,無不熱心從事。在這期間,廣東國民政府某要員,曾邀他重任鶴山縣長,遭到拒絕。1949年12月10日,鶴山縣解放不久,李一諤即簽署了一封<;旅港鶴山同鄉會致鶴山縣軍管會的信),表示擁護新政府,並提出《建設新鶴山意見書》,表示“此後凡與我鶴山人民福利有關的設施,我們當本過去為鄉的熱情,竭誠為建設新鶴山而努力”。充分表現了他信任人民政府、關懷家鄉建設的赤子之心。

急公好義

李一諤在旅港的鶴山人中享有崇高威望,連任同鄉會主席12屆,歷時24年,不辭勞苦地督導會務,建樹良多。他復刊了《鶴僑報》,籌建8層高的鶴山同鄉會會址於莊士頓道(1961年建成),隨後又籌建華富郵鶴山學校(1969年建成)。他每倡辦一事,必率先捐出巨款作引導,海外邑僑莫不踴躍回響。李一諤急公好義,為鶴僑福利與桑梓公益而無私奉獻的精神深受海內外鶴山人的敬仰。
李一諤
1974年李一鱷於香港逝世後,他創辦的“香港鶴山同鄉會。遵循創辦的宗旨,多年來大力支援家鄉四化建設;他的後人李偉芳、李桂芳、李佩芳姐妹繼承遣志,弘揚祖德,近年來對家鄉的衛生、教育、福利設施多有贊助。1984年,她們從先父遺產中撥款捐建鶴山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一座(取名李一諤大樓),1987年捐建五邑大學鶴山樓之李一聘堂,1988年捐建鶴華中學禮堂一座(取名李一諤堂),1989年又捐款建成蟠光村自來水設施、村道和蟠光國小禮堂一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