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樹下圍

杉樹下圍,位於龍南縣程龍鎮龍秀村境內,龍小公路西側,距縣城18公里。龍秀又稱秀才排。95%以上的人口屬鐘姓,同一祖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杉樹下圍
  • 地址:龍南縣程龍鎮龍秀村境內
  • 出處:《龍南縣誌》
  • 距縣城:18公里
史料記載,鐘氏家譜,簡介,

史料記載

《龍南縣誌》載:明代神宗至清代,有23個鐘姓秀才,他們常聚於龍秀“過路排”店鋪門前品茶、聊天、吟詩作對,人們將“過路排”更名為“秀才排”。

鐘氏家譜

明代嘉靖年間,鐘氏龍南縣象塘房二十二世文實公(鐘瑜長子)在程龍水閣杉樹下開墓,先後建築了老屋子、下新屋、圍仔……清代康熙年間,鐘文實從渡江象塘遷此開基。因屋場背後有幾株巨大的杉樹,故取名為杉樹下。文實公開基首建老屋子,後因人口劇增,先後由後輩建下新屋,再建下圍子。

簡介

杉樹下老屋仔是一座半月形的圍屋,以廳廈為中心,左、右各有兩個四合小院,其他的主房都是半月形、分上院、左院、右院,總計房屋100餘間。
杉樹下建有三層石砌的南炮樓、北炮樓,兩座炮樓與開基建造老屋廳廈、屋場時同步建造。後來,即民國初期又在白虎頭隘口和屋場西側加建了炮樓。白虎頭隘口處的炮樓,是杉樹下通往西面山嶺的必經通道。炮樓兩側,山勢高峻陡峭,炮樓橫跨路道,這是一道名符其實的雄關。
杉樹下圍,自文實公開基至今,歷經了17代,曾居60餘戶,300多人。
太公廟,坐落於龍南縣程龍鎮龍秀水閣上杉樹下,龍秀河北岸的半山腰上,背靠青山,面臨碧水,小河多彎多姿,樹木蔥蘢,風光秀麗。
此廟建於清代,一廳二間,另有灶下,泥磚結構,古樸優雅。
每年農曆10月16日為“太公廟”進壇朝神日。解放前為7天,一般為三天。第一天進壇,第二天朝拜,第三天“上表”。“上表”時,拜神人應在有神壇前跪下,呈上表,表中寫上有家庭住址和全家人的名字,求老爺大神保佑全家人的平安。當天,要舉行午宴,每年餐費不一,菜有9碗外,豬肉、魚、雞等,非常豐盛,酒可以不定量。
朝神所有的事均由總理(總指揮)一一安排香手具體操辦做事。
朝神時,請有道士、吹嗩吶、拉二胡的師傅。
解放前朝神,廟前的坪子裡、樹林裡擺攤設點。就象是一個繁華的圩場,人氣極旺,有男、女、老、少,人山人海。朝神期間有上刀山、過火海的驚險項目。
1948年“太公廟”朝神,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那年朝神,有三件真實的事,至今記憶猶新:鐘顯傳在賭場輸得不服氣,當天上午將老婆拍賣,當天將老婆輸了。他絕望了,在廟前坪子的杞樹下哭得死去活來。這時,正遇上了一個好心人,出錢將他老婆贖回交回給鐘顯傳,言明:若戒絕了賭,此筆借款免歸還;若戒不絕賭,要如數歸還,還不起就抄你的家、甚至要你的命。
二是即天上午,有幾十個小孩圍擁著一個賣炒米糖的貨郎擔前,多數小孩都沒有錢,看著香甜可口的炒米糖流口水。正此時,鐘光裕走了過來,他慷慨地掏出個銀元,將一擔的炒米糖買下分發給這此小孩,其中還有些老人。
下午上刀山,那根刀山杉木有大水桶粗,上面扎滿了鏟刀,刀口磨得亮閃閃的。從腳到頂有10餘米高。道士正要上刀山表演和做功課時,這刀山木倒了下來,在人山人海中沒傷一個人,都說老爺真顯靈。
那時,這裡完全是原始森林,沒有刀斧痕跡。杉樹、松樹、樟樹,還有許多直徑在二米左右的樟樹和楓樹,這些林木古樹群多數保護至60年代末,但杉排的古樹林卻保護至今天。
杉樹下人特別注重安全。全圍屋只設一道廳廈門,二道小門,還有一道暗巷門。每當天黑後,只留一道小門敞開,讓人進出,夜深人靜後,全部門關閉閂上。
“文革”前,廳廈正大門的石門框門楣上掛有華貴的“進士”匾。還有中廳、上廳也掛有十幾塊金字匾。廳廈里的氣氛莊嚴、金碧輝煌,許多匾都是名人題贈的。
杉樹下圍人有個客家人“讀書為榮”、“望子成龍”的傳統。解放前,這座50多戶的小圍屋內,就有鐘詩言家辦的學校,叫新書房。在龍秀水閣,解放前僅200多戶,辦有高小、初小。
的確,龍秀出人才多,杉樹下更顯其能。所以,有人把“杉樹下圍”稱之為“秀才圍”。
至2006年,杉樹下出有縣委宣傳部長,文學家。還有國家高級教師12人,高級工程師4人,文化名人2人,大、中專畢業的平均每戶1.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