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黃化病

杉木黃化病

杉木黃化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病害,也稱植物的生理病害。它是由土壤瘠薄、營養缺乏、肥力不足、土壤含水量過高過低、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所導致杉木的黃化和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杉木黃化病
  • 別名:黃葉病,柘腐病,地火瘟
  • 主要危害作物:杉木
  • 主要為害部位:葉子
  • 類型:生理病害
分布與危害,發布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杉木黃化病分布於各杉木杉木產地。又名黃葉病,柘腐病,地火瘟等。杉木感病後,整片發黃,遠看似燒一般,有的黃化至3—5年,感病林木成片枯死,有的雖不枯死,但長勢緩慢,影響成林成材,是當前 杉木林基地建設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一種病害。

發布症狀

杉木黃化病分兩種類型,一是黃化型,二是黃化枯死型。黃化型:該病最初的嫩針葉及嫩莖退綠變黃,相繼出現淡褐色花斑,嚴重植株最後整株針葉發黃、紫紅或紅褐色,生長 受到抑制,但一般不整株死亡。在林間,這一類型因地形和土壤狀況的不同呈較大面積的分布。黃化枯死型:杉木樹勢明顯衰退,枯葉從樹冠下向上,從冠里向外漸漸退綠變黃,失去光澤,漸漸變為紅褐色枯死。在林間,此類型常隨山窪、山坳、坡上平地、溝旁、田邊及土層淺薄分布而成塊,、成片或帶狀分布,一般不呈單株分布。

病原

杉木黃化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病害,也稱植物的生理病害。它是由土壤瘠薄、營養缺乏、肥力不足、土壤含水量過高過低、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所導致杉木的黃化和枯死。非侵染性病害可誘發傳染性病害的發生。

發生規律

立地條件相同,土壤類型一致,往往在土壤瘠薄處發生嚴重。據調查,土壤濕度大,一般含水率超過35%的杉木都易黃化枯死,含水率越高黃化枯死越嚴重。若心土粘重,緊實或有些地區土層淺薄,下面是岩石半風化體,迫使杉木根系水平分布,黃化枯死嚴重。有些杉木栽植區,底下形成一個不透水層,透水性和透氣性不良,遇到雨季排水不良時,水分過多,土壤中空氣交換率逐漸下降,對空氣較敏感的杉木根系得不到應有的氧氣,導致根系窒息腐爛死亡。

防治方法

1 杉木要求深厚、疏鬆、濕潤和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長良好,因此,正確貫徹適地適樹的原則,加強撫育管理,是控制杉木黃化病的有效途徑。但在土壤過濕,心土粘重緊實,土層淺薄的地段不適合杉木生長,容易發生杉木黃化病,故選擇造林地的應嚴格掌握原則。
2 丘陵紅壤雖然土層深厚,但營養貧乏、結構不好、透水保水力差的地區,應改善撫育方式,提高撫育質量,可採取林糧間作、套種綠肥、壓青等技術措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良土壤理化結構,防止杉木黃化病的發生。
3 改換造林樹種。在同片造林地內,已發生黃化病枯死林地,應因地制宜 的進行改種其他樹種,如土層淺薄黃化嚴重地段,可以改植楓香、麻櫟、馬尾松等;心土粘重緊實地段杉木黃化,應採取深翻增施植物桔桿、壓青和清理排水溝等方法來解決;土壤過濕的局部地段上的杉木黃化,可採取開溝排水的方法進行改造,受害嚴重的則應改植水杉、池杉、楓楊、楊樹類等耐水濕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